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移动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丽江同城网 门户 查看主题

重走《转山》路 丽江到拉萨

发布者: 恋在丽江 | 发布时间: 2012-9-27 21:51| 查看数: 15800| 评论数: 1|IP:中国云南丽江

本帖最后由 恋在丽江 于 2012-9-27 22:21 编辑


梅里缅茨姆
  D1.丽江,没有仪式的集结与出发
  9月17日晚十点抵达丽江,迎接我到来的,是一场大酒。在此之前,转山第一小分队已在晚八点左右到达,虽然人数还不多。
  席间,大家都兴致很高,全程参与了电影拍摄的制片赵明,还有当时的司机阿福都“忆苦思甜”,回忆了拍摄时的点点滴滴:比如当时在盐井拍完戏,要送女一号李桃到香格里拉,但是车队已经三天加不上油了,最后只能从所有车里匀出一点油来,供一辆车连夜开往香格里拉,另外两辆车则开到400公里以外的地方运油回去。
  为了如实记录从丽江到拉萨的行程,也是为了完成很多人的梦想,电影拍摄期间,每个人都很不容易,路上不仅海拔高、住宿条件差,而且吃的也是非常艰苦。导演杜家毅曾经很严肃地把制片赵明叫进房间谈话,说:“我要跟你商量件事,我们能吃顿红烧肉吗?”“这个真没有!”“这个可以有!”“这个真没有!”“这个可以有!”……
  大家都说,拍这部电影,剧组100多号人,很多人都做好了就撂在这条路上的准备,所以这是一部倾注了很多人心血和灵魂的电影。
  9月18日,丽江云遮雾罩,对丽江来说再熟稔不过的玉龙雪山并没有显露出来,但毫不妨碍这里如织游人的热情。午间,从丽江机场陆续迎来了徐亚军、大雨、王冠中、王芳四人,他们将与电影《转山》的两位主角:晓川、李桃一起出发,他们要重走转山路,一起去西藏。
  途径景点:丽江古城、玉龙雪山、拉市海。

纳帕海 彭建生。
  D2. 丽江到香格里拉,路遇骑行者
  9月19日,6点多,丽江的天还没有完全亮起来,车队已经集结完毕,正式上路了。这天的目的地是香格里拉。今天重走转山路有三个重要的地方:让剧组虚惊一场的长江第一湾,在电影中制造出邮局的街边小摊,还有藏在大山深处的美丽木屋。
  从石鼓镇返回214国道,玉龙雪山露出了一顶点山尖。车队在一个路边市场的时候,晓川忙着给其他几位讲解这就是电影中的一个邮局。市场是怎么变邮局的呢?原来片中有一场需要邮局的戏,可是这里附近没有邮局,怎么办呢,剧组突发奇想把一个水果摊改成了邮局,还让当地的村长扮演邮局工作人员,究竟水果摊版的邮局是什么样的,你在影片中就能看到了。
  在前往香格里拉的路上,非常巧,遇到了三位非常年轻的骑行者,他们是来自深圳的张金光、许波杰和钟峰,他们8月22日从深圳出发,9月19日走到了丽江到香格里拉的路上,他们接下来要一直骑到拉萨,还要骑到珠峰大本营,再骑行青藏线到青海,再从那里回广州,预计整个骑行将持续半年。三个年轻人,三辆载满行李和一路风尘的单车,三颗热爱生活的心,三段虽然年轻但已经足够精彩的人生。他们一路省吃俭用,三人每天平均费用是150块钱,不能在物质上享受旅程,但一定在精神上极致地享受了旅程。
  途径景点:长江第一湾、虎跳峡、杜克宗、噶丹。松赞林寺。
  

纳帕海 彭建生。

  D3. 梅里,面对雪神的仪仗

重走转山路。

电影《转山》中,男主人公书豪艰难地骑行在丽江至拉萨的理想之途中。

  9月20日,依然沿着电影《转山》拍摄的路程前行,这一段路不好走,不仅是颠簸,而且都是弯道,还不停上山下山上山下山。
  走到纳帕海的时候大家很兴奋,因为风景很美。晓川则对湖岸的公路比较兴奋,因为书豪曾经在这里骑的很绝望,去年拍摄的场景还历历在目,晓川把当时的场景讲给大家听,大家都很想能够在这里骑行一段。
  转山之路不易,在前往金沙江的路上,我们又碰到了两次汽车的小事故,午饭也是吃的简单的干粮。经过奔子栏后到德钦,连续看到了两座雪山:白马雪山和梅里雪山。
  梅里雪山很难一见真容,晓川和李桃都对梅里雪山特别有感情。晓川在电影里面对雪山脱掉了上衣,是他自己设计的一场戏,让导演叫绝,也成了片中一个经典动人的镜头。李桃则是因为上次来的时候没有看见梅里真颜,很遗憾。
  当车队驶入可观看梅里雪山的山口时,大家都惊呼起来,因为梅里主峰卡瓦博格非常清晰地屹立在了大家眼前,开车的藏族司机师傅们也特别开心。
  关于梅里雪山的名字,1908年法国人马杰尔?戴维斯在《云南》一书中首次使用“梅里雪山”的称呼。但实际上梅里雪山所指的并不是卡瓦格博所在的太子十三峰,而是指在太子雪山北面的一座小山脉。那座小山脉在当地被称作梅里雪山,因此山脚下的一处村庄也被称为梅丽水(或梅里石),真正的梅里雪山主峰叫做说拉曾归面布,海拔5229米。这个“错误”主要源于我国六七十年代的全国大地测量。当年一支测量队到了德钦,在与当地人的交流中,误把卡瓦格博所在的太子雪山记作了梅里雪山,并在成图后如此标注出来。从此,太子雪山就成了梅里雪山,这个名字也彻底流传开来了。
  途径景点:纳帕海、奔子栏和金沙江大拐弯、噶丹。东竹林寺、白马雪山。

盐井盐田 彭建生。
  D4.盐井,正式进入西藏
  9月21日,一大早,等了很久,没能等来期待中的日照金山,也许是梅里雪山希望我们再来看她吧。于是,从德钦的飞来寺出发,沿着澜沧江奔向盐井。今天要离开云南境内,进入西藏境内,所有的人都有一点兴奋。但同样的,也意味着接下来的路程也将越来越有挑战性。总的来说,今天有三次泪水,也有一大惊喜。
  从飞来寺下山的路,沿着澜沧江一边折向梅里雪山脚下的明永村,一边折向西藏。虽然《转山》讲的是去拉萨路上的故事,但却有一场重要的戏是在去往明永的路上拍摄的,所以今天大家特地走过来,看看它。
  应该说,去明永的路异常险峻,选择这里作为一场重头戏的拍摄地,正是因为它的险峻。而重返故地,让制片赵明几近崩溃,泪洒当场。当时为了拍摄晓川骑车坠崖的场景,制片组经历了很多常人无法想象的付出。正当晓川带着大家寻找那个拍摄点的时候,赵明突然冲下悬崖,他就是在重演当时的一个场景。当时,晓川和书豪正在骑行,前面一个场工为了避免入画,直接冲下悬崖,跳在下一个斜坡上,其实这非常危险,一旦跌落,下面就是500米的几乎垂直的深渊。晓川为了拍摄这场戏,自己也模拟摔下去好几次,反复重拍这个场景。但其实更辛苦的是工作人员,天不亮就要坐着颠簸的中巴上山,搭景吊威亚躲避随时可能的落石,还要注意拦一些过路的车希望他们配合一下拍摄,甚至是作为替身随时演示摔下去的景象。
  重回这样的拍摄现场,让赵明忍不住激动流泪。也让参与其中的晓川和李桃,和没有参与电影拍摄的其他五人都红了眼眶。赵明说电影没有好坏,大家都是带着诚意参与《转山》的拍摄的,拍摄过程让他学会了更多的宽容,人生就像是转山,总是在不停地上山下山,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
  电影中,书豪和晓川就是在盐井和一位藏族阿佳相遇,后来还住到了她们家。当时电影的拍摄是在仁青家,仁青在电影中还是李桃扮演的阿佳的儿子。其实仁青是个女孩儿,这次重走转山路,李桃早早地就准备好了各种仁青喜欢的礼物,还特别换了一身藏族的民族服饰,因为她怕穿着普通衣服仁青认不出来。
  李桃在拍摄电影前曾经在仁青家住了一段时间,一直是穿着藏袍和仁青还有阿爸阿妈一起生活,感情特别好。刚到仁青家,就看到阿妈在喂猪,李桃立刻就哭了,冲过去抱住喊阿妈。阿妈很高兴,忙领着李桃上了楼,说阿爸和仁青都不在家,阿爸在中学工作呢,仁青在上学。
  途径景点:盐井盐田、盐井天主教堂、曲孜卡温泉。

梅里
  D5.在海拔5008米东达拉山口徒步
  9月22日,一天基本在路上。早上,我们翻过红拉山口后抵达芒康,结束了滇藏公路和214国道上的行程,从芒康开始进入川藏公路南线和318国道。从这里,我们又要接连翻越拉乌山、觉巴山(又称脚巴山)和东达山三座大山。
  中午,队伍到达东达山4180米的一处空地,大家依旧是干粮简餐,因为接下来是这次重走转山路的第一次徒步,大家将从海拔4180米处走到东达山口的5008米处,全长近八公里。
  开始的时候,大家都很兴奋,说说笑笑就出发了,兴致盎然。晓川、老徐、王冠中和捡来的谭超四个男生走在前面,而李桃、大雨和王芳基本也是紧随其后。这时候,阳光灿烂,天气还稍显有些热。
  走了一段之后,大家的步速、身体状况都不太一样,慢慢地队伍开始有了分化,但是大家都还是很努力地要完成这段行走。这时候,天也开始下雨,气温骤降。先是老徐感到身体不适,上了车,接着王芳也退出了这段行程。接下来的几位,冠中、晓川和谭超开始加快步伐,李桃和大雨在后面拉开了距离。
  途径景点:红拉山。

长江第一湾
  D6.怒江七十二道拐骑行接力
  9月23日,今天从左贡经邦达、八宿到然乌。在电影《转山》里,书豪曾只身面对一段很有挑战性的路——怒江七十二道拐,所谓的七十二道拐是指318国道从业拉山口往怒江边上的一段连续急拐弯下山的路,当地也有说九十九道弯,意指拐弯之多。
  今天,重走转山路的队伍要在这里完成一次接力骑行,体验七十二道拐的惊险与刺激。六位被分成了三组,大雨和冠中是第一组,老徐和晓川是第二组,李桃和王芳则是第三组。
  大雨和冠中骑行了20公里,大雨讲述了自己骑行这段路的经历,冠中默默地听着,到了拐弯处则让大雨先行,然后自己享受加速度侧身急拐弯的快感。
  大雨曾在去年10月底骑过这段路。一般骑行者都是从丽江骑到拉萨,大雨则做了一个逆骑的女勇士,从拉萨到丽江,一共骑了20多天。当时她是一个人,在拉萨的青年旅馆花600块钱买了一辆二手车,就这么上路了。往拉萨方向,七十二道拐的难度在于险,而往丽江方向,更多的是辛苦,连续上坡爬行,需要非常大的体力。很多走滇藏、川藏的骑行者,到拉萨就把车卖了,并没有体验到向上爬七十二道拐的感觉。大雨既体验了上坡,又体验了下坡,也算是一种完满吧。
  晓川也爱骑行,骑过很多地方,认识了很多朋友。从认识了老徐开始,他一路上就在照顾这位身患癌症的兄弟。从第一天帮助老徐寻找美国老头开始,每一天的行程和活动中,他们俩一直同车,也基本一路同行,交换彼此对于生活,对于生命的感想。
  途径景点:邦达草原、怒江七十二拐。
  D7D8.然乌休整,继续出发
  9月24,转山第七天,旅程过半,这中间有人高反,有人晕倒,有人被落下,有人受伤,各种状况。好几辆车也各自出了不同的问题。9月23日晚,大家一起走到了然乌。之前,每到一个地方,都只匆匆住一晚,为的是尽快完成转山之路。这天,队伍决定在然乌休整一天,再往拉萨进发。
  回首前六天,六位重走转山路的参与者,在冰雹中徒步过,在怒江七十二道拐上骑行过,捡过同伴,也闹过别扭,过程中有很多欢笑,也有很多泪水,很多思考。
  究竟,重走转山路是为了什么?
  对于晓川和李桃来说,重走转山路是回忆走过的路,也是完成去年未走完的路。
  对于老徐来说,转山路可能是他重新思考生命意义和生命方式的过程。
  对于大雨来说,转山路是她的骑行回忆,也是她的梦想。
  对于冠中来说,转山路是一次勇敢的改变和迈出,是对自己的突破。
对于王芳来说,转山路是从未体验过的生活方式,是可能的坚持。
  在旅程过半的时候,李桃又为自己的转山之行找到了一个目标:把一路收集的陪伴她转山之路的珍贵哈达挂到大昭寺,她心中的圣地。
  途径景点:然乌湖、来古冰川、米堆冰川、波密、通麦天险、鲁朗林海、南迦巴瓦和加拉白垒峰
  D9D10.错高村的下午与抵达拉萨
  9月26日,今天的行程比较简单,上午从林芝出发,中午就到达了巴松错。活动内容是徒步。进入巴松错国家森林公园,行车大约30公里,到达湖边,换乘船,大约40分钟后,到达了湖的另一岸。大家在湖边简单野餐,准备开始徒步。
  徒步基本沿着山间的小路走,这里有一个村子,叫做错高村,生活着大概五六十户人家。其实说是徒步,还有三匹马,大雨和王芳骑了马,其他人徒步。村子里的人都很热情,大家坐在路边聊家常,一位长者介绍说,村里有全藏区最高的经幡,高38米,还能看到一座雪山,是被称为“燃烧的火焰”的神山。于是,大家就循着神山和经幡去了。天气不错,神山得以见到。
  走回到湖边,村口有一户人家,院子里种满了各种颜色鲜艳的花,有被称为“张大人花”和“格桑花”的波斯菊,还有一些叫不出名字的种类,很美。主人邀请大家喝酥油茶,离开的时候,阿佳拉领着家里的小朋友来到湖边相送,船行很远,还在向众人挥手告别,让大家都很动容。
  9月27日,转山队伍从巴松错出发,下午过拉萨河,远远望见静静矗立在金色阳光中的布达拉。这一刻,拉萨,我心抵达。这一刻,拉萨,我身抵达。而对于所有参与了重走转山路的人而言,大家都历经了一次属于自己的朝圣之旅。
  途径景点:巴松错、尼洋河、米拉山口
  
  朝圣之路:转动的朝圣
  藏人转山及朝圣的宗教仪轨与传统
  电影《转山》体现了两个根本性的词汇:转山及朝圣。无论是围绕神山的转山活动,还是嗑着长头前往拉萨朝圣的行为,无不体现着藏族百姓生活及信仰、宗教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朝圣之路。
  “今年转察雅仁达乡爱邦卡神山,明年转察雅县香堆镇的阿鸟落落神山,后年转德钦县卡瓦格博神山,到了马年转阿里的冈仁波齐,到了猴年转山南的扎日神山,这样世界就转动起来了。”察雅县角克寺活佛丹增如是云。
  若自驾车从川藏线,滇藏线或青藏线进拉萨,路上会两种人让您唏嘘不已。一种人是户外人群,他们骑自行车或是徒步走入拉萨,那种毅力与坚持让人敬佩。另一种就是朝圣人群,他们或是磕长头,或是拉推车徒步,用身体丈量着大地的尺寸,这种对信仰的虔诚与全心的付出让您敬仰。

朝圣之路。
  自古至今,千山万水挡不住这些朝圣者以身量地的脚步,风霜雪雨浇不灭他们的信念,在历史的长河中,一代又一代的朝圣为寻求自已的精神家园,在朝圣路上历经艰险,既便在交通相对方便今天,朝圣之路依然充满了坎坷,但人们朝圣的热情与决心没有消减。在古时,若死在朝圣路上,附近的居民会把朝圣者所剩的财物收拾后,并敲下他〈她〉的牙齿,保存到下个朝圣者到来时,把这些财物与牙齿一起交给下个朝圣者,要他把牙齿带到拉萨大昭寺,并钉到佛祖释迦摩尼十二岁等身像的对面柱子内。上个朝圣者留下的财物就是对此举的一个报答。
  在那时,对路过朝圣者免费提供食宿及力所能及的帮助是信徒们乐意做的事情。我国学者陈国典对藏传佛教的朝圣者做出个案研究的田野记录中,有关于藏族人为什么要朝圣的问题调研,有的回答说,朝圣是为了洗清自已的罪恶,还能得到美好的来世,特别是磕长头朝圣不仅能强身还能排净心上罪恶对心身的压力,这样的回答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那么多的信徒千里迢迢前往拉萨朝圣的原因。
  2007年,青藏铁路通车时,吸引了很多的藏族同胞去看这条能转动的铁龙,他们都是第一次看到火车实物。对于相对闭塞的西藏来说,火车不仅是个稀罕物,还能让出行与朝圣相对方便一点,与内地的联系更紧密了。其实,在上个世纪,就有不少的西藏人看到过火车。在山南隆子县的一个寺院的壁画上,就绘着冒着浓烟向前行驶的一列火车。当这个寺院的喇嘛带着神秘的表情带我去看这幅壁画时,我惊呆了——这可能是西藏最早也是唯一的火车壁画。
  这壁画是谁绘的呢?喇嘛不动声色的说,解放前,此寺有个僧人去印度朝圣,回来后,把他朝圣过的地圣及所见所闻,比如这列火车都绘在墙上了。这壁画其实就是当年印度的真实反映。藏传佛教源于印度,那里遍布着有关佛祖释迦摩尼及众多高僧大德的圣迹,著名寺院道场;虽然有崇山恶水的阻隔,交通十分不便的现实,但很多执着的信徒们还是把去印度朝圣当作一生的宿愿。所以才有这个火车壁画的产生。著名学者根敦群培也是在印度朝圣的期间,接触到与上世纪西藏不同的开放的人文的思想,才能写出《白史》一书。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