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书记崔茂虎:教师要有最起码的体面和尊严】
政协丽江市第四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于5月17日上午召开界别联组会。市政协主席张卫国主持会议,周毅、和斌、邰先菊等20位委员代表各界别进行大会发言,并提出了意见建议。
中共丽江市委书记崔茂虎,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郑艺,市委副书记、市委宣传部部长何玉兰以及市委、市人民政府其他领导,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市国家安全局主要领导,市直各有关部门、省属驻丽有关单位负责人到会听取意见。
其中,针对丽江教育发展、教师编制问题,和斌委员代表教育界进行了“关于实行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建议”的发言。
和斌委员认为,近年来,丽江市基础教育发展取得显著成绩,从根本上解决了适龄儿童“有学上”的问题,但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人口流动给城乡基础教育发展带来新的挑战,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发展不平衡,“城区挤”“农村弱”问题依然突出,与人民群众“上好学”的新期盼仍然存在差距。与此同时,对教师的管理长期处在人权、事权、财权分离的状态,教育部门虽然负有管理教师之责,但没有完全享有招录教师的权力,机构编制部门按照上级文件规定的师生比或班生比确定教师编制数,财政部门只认编办核定的编制下拨教师的经费。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进城务工人员不断增多,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原有的教师管理体制在形势变化中引发出不少问题和困难,成为导致教师流动性差、城区择校热、大班额等问题的重要因素。
对此问题,和斌委员提出五点建议,要从根本上解决基础教育教师“空编缺人结构性失衡”的问题,实行教师“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是必由之路。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要求,建议全面实行我市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打破教师交流轮岗的管理体制障碍,创新中小学教师管理机制,推进教师合理流动,优化师资配置解决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小学教师队伍结构性矛质的问题,促进我市基础教有优质均衡发展。
一是建立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新机制。由市级机构编制部门会同有关部门,以县(区)为单位动态核算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建立事业编制动态调整机制,实行教职工编制坡乡、区域统筹和动态管理,盘活编制存量。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在E核定的编制总额内,按照班额、生源等情况统筹分配各学校教职工编制,实行总量控制、动态调整,报同级机构编制和财政部门备案后实施。
二是建立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岗位管理新机制。市级人社部门允许县(区)人社部门会同教育行政部门采取区分学段、打包核定等办法,将县(区)域内同类型学校专业技术岗位进行整合,分别对照现行中小学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控制标准,统一核定县(区)域内不同类型高中、初中、小学及幼儿园的高、中、初级岗位总量,打破岗位资源校际壁垒,实行集中管理,统筹使用,并根据人员结构、教育教学改革需要等情况,实行动态调整。
三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将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列入全市重点突破改革项目,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教体、财政、编办、人社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和督促落实。
四是制定科学工作方案和相关政策措施。在认真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尽快出台我市实行教师“县管校聘”工作的实施意见,并形成解决教师校际交流编制紧缺退出机制等一系列问题的政策体系,确保改革有的放矢,循序渐进。
五是严密组织实施。遵循试点先行稳步推进的原则把办人民满意的教有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充分尊重基层学校和教师的意见,切实维护教师合法权益,保护和调动广大校长和教师工作积极性。在实行过程中,既要积极稳妥,更要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充分保护和调动教师积极性和参与热情,并公示、公开聘任和考核结果,充分保障教职工的参与权和监督权。人社、教体部门要完善人事争议申诉制度和教职工维权服务机制,让教职工有充分、畅通的诉求渠道;建立监督机制,防止改革过程中滋生新的腐败,为改革保驾护航。
崔茂虎书记在听取建议后表示,关于教师的编制问题,通过改革可以得到优化。教师岗位上很多不能教书的人也占据了编制岗位,占据了优质资源,真正的教书人却进不来。教师岗位要招优显强,增加特岗教师比重。其次对教师进行培训,现在的学生有很多渠道获取知识,教师一不小心就会落后于学生。对教师要积极实行奖励,改善教师的居住环境,提高教师生活水平。一个社会,教师要有起码的体面和尊严,必须得到相应的尊重。(采写/张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