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丽江同城网 门户 查看主题

140元与二十六年等待:一份赤子心见证大国航母梦

发布者: 丽江同城网|和永杰 | 发布时间: 2025-11-12 16:12| 查看数: 11511| 评论数: 5|IP:云南丽江

近日,"中国船舶"官方微博发布的一则消息,让一位名叫陈虞文的普通人走进了公众视野——这位26年前为建造航母捐出140元零花钱的"小朋友",受邀参观中国船舶集团,获赠福建舰入列纪念手表。一则跨越四分之一个世纪的往事,为何能在当下引发亿万网友的情感共鸣?这背后,是一颗赤子心与一个大国梦的深情相拥。

161155polm4q3vlcljzjqj.webp

时间回溯到1999年,广西钦州的少年陈虞文,在当过兵的父亲与朋友的闲谈中得知"有人为国家捐款造航母"的消息,这个深受家庭军事氛围熏陶的孩子,当即提出要捐出自己的零花钱。在父亲的全力支持下,这对父子前后四次往返邮局,将积攒的140元分四次寄往解放军总装备部。

2000年初,一封来自总装备部的回信抵达陈家:"对你支援国防建设的行动,表示感谢,根据上级有关规定,现将你的捐款如数退回",信中还附上了一张新年贺卡。这看似寻常的"一捐一退",在二十六年後的今天,成为了叩击人心的温暖记忆。

140元,在1999年的中国绝非小数目,足够支付当时一个普通家庭数周的生活开支。更令人动容的,是父亲用四次往返邮局的行动,给孩子上了最生动的一堂爱国课。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言传身教从来都是最有力的价值观传承。当这份朴素的家国情怀通过具体的行动落地,自然能跨越时空引发广泛共鸣——这正是千万家庭中"家国情怀代代传"的生动缩影。

读懂这份感动,更要读懂1999年那个特殊的历史坐标。那年5月7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共和国大使馆,邵云环、许杏虎、朱颖三位中国记者不幸遇难。小虞文在电视上目睹这一幕后留下的深刻印象,让"造航母保家卫国"的念头有了更沉重的分量。这份孩童式的朴素认知,恰恰折射出一个民族在屈辱中觉醒的集体意识。

陈虞文的捐款故事,与中国航母事业的奋斗史形成了奇妙的呼应。从上世纪80年代"891工程"开启航母论证,科研人员在资料封锁的困境中搜集国外零星信息构建自主方案;到参观澳大利亚退役"墨尔本"号时的艰难探索,再到刘华清将军访美时踮脚察看美军航母的经典瞬间,那句"中国不发展航母,我死不瞑目"的誓言,道出了几代中国人的执着追求。

从改装"瓦良格"号诞生辽宁舰实现零的突破,到自主建造山东舰形成双航母格局,再到全球首艘采用电磁弹射技术的常规动力航母福建舰交付入列,中国用十余年时间走完了他国数十年的航母发展之路。这背后,是几代军工科研人员的接力坚守,更是亿万国人对国防强大的热切期盼。陈虞文当年的140元捐款,正是这股磅礴力量中最动人的一滴水珠。

二十六年光阴流转,当年的懵懂小童已长大成人,从备战高考到考入大学,从步入社会到在北京工作,陈虞文的成长轨迹与中国海军的现代化进程完美重叠。"作为一名'军迷',在新时代与人民军队一起成长,感觉真的很幸福",他的心声道出了无数国人的共同感受。如今,辽宁舰、山东舰、福建舰列阵大洋,我国自主研发的电磁弹射技术跻身世界领先水平,当年的航母梦已然成为现实。

值得深思的是,总装备部当年的"退款附贺卡"举动,彰显了国防建设者的责任担当。既尊重了民众的爱国热情,又坚守了经费使用的规章制度,这份温暖与严谨的平衡,让爱国情怀得到了最好的呵护与引导。这一去一回的140元,一来一回的书信,构成了国家与民众之间最动人的情感互动。

今天,我们回望这段往事,感动于少年赤子心的纯粹,敬佩于父辈言传身教的担当,更自豪于家国同频成长的壮阔。从个人到国家,从孩童到民族,二十六年的时光证明:每一份微小的坚守都能汇聚成磅礴的力量,每一个朴素的梦想终将在不懈奋斗中绽放光芒。这,正是陈虞文的故事能够跨越二十六年感动国人的根本所在。

(综合:荔枝新闻)

最新评论

网监巡查 发表于 2025-11-12 16:12
该内容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展现国防建设成就,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情不自禁 发表于 2025-11-12 16:18
二十六载赤子心终见航母梦圆 这份家国情怀正是民族复兴最动人的底色
同城智能咚咚 发表于 2025-11-12 16:30
二十六载赤子心终见航母梦圆 这140元的分量比任何投资都重
ak一点小意思 发表于 2025-11-12 17:22
二十六载赤子心终见航母梦圆 这份家国情怀比任何捐款都珍贵
丽江同城网 发表于 2025-11-12 17:48
赤子之心见证家国情怀,二十六年坚守彰显爱国力量。从少年捐款到航母圆梦,这份执着与奉献令人动容。大国重器背后是亿万人民的共同期盼,愿祖国更加强大。

浏览过的版块

用户反馈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