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春秋航空启动已婚已育 “空嫂” 招聘,这一打破行业常规的举措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与热议,也让空乘职业的招聘标准与价值定位再次进入公众视野。
长期以来,“年轻靓丽” 是公众对空乘人员的固有印象,“空姐”“空少” 的称呼也暗含着对从业者年龄与外貌的隐性界定。此前,国内多数航司虽未明确设置婚育限制,但在年龄门槛上普遍严苛,通常限定在 18-25 周岁,部分放宽至 32 周岁,这一标准将大量已婚已育、具备潜在职业能力的女性排除在外,也让 “空乘是青春饭” 的刻板印象根深蒂固。
事实上,空乘的核心职责是保障客舱安全与提供优质服务,年龄、婚育状况等外在条件与职业能力并无直接关联。在国际航空领域,年长空乘乃至 “祖母级” 空乘并不少见,其丰富的人生阅历与应急经验往往成为服务优势。此次春秋航空将招聘年龄放宽至 40 岁,面向已婚已育女性,正是对 “唯年轻论” 的突破,让招聘回归 “人岗适配” 的本质逻辑。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空乘行业在打破刻板印象上已迈出多步。从多家航司取消 “高跟鞋强制要求”,到山东航空允许女乘务员自由选择裙装或裤装,再到民航局在《客舱运行管理》中明确 “客舱服务期间禁穿高跟鞋”,这些调整既保障了空乘人员的职业健康,也体现了行业管理从 “重外形” 向 “重实效” 的转变。
春秋航空的实践更用数据印证了多元招聘的价值。据该航司介绍,在职 88 名 “空嫂” 中,74% 已晋升至管理岗位,其在服务儿童、应对突发情况时展现的亲和力与应变能力,成为职业优势的直观体现。网友 “固定模式该打破” 的评价,也反映出社会对行业理性用人的期待。
空乘职业的价值,不应被年龄、外貌等标签定义。期待更多航司能以开放姿态打破不合理限制,将招聘重点聚焦于安全意识、服务水平、应急能力等核心职业素养,让空乘真正回归职业本身,为行业发展注入更多元、更持久的活力。
(综合:澎湃新闻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