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丽江同城网 门户 查看主题

手机突然被停机?反诈系统误伤用户,运营商该反思了

发布者: 丽江同城网|曹玉庚 | 发布时间: 2025-10-23 11:24| 查看数: 12737| 评论数: 5|IP:云南丽江

哈尔滨市民杨先生今年3月办理的中国移动手机卡,10月家人拨打时发现显示停机,他咨询客服才知9月30日已被呼入限制,且未收到任何短信通知。

112435dpl5bs730h5c3u5t.webp

当地移动营业厅证实,其手机号因涉诈系统判定为高风险遭强制限制,称事前已下发通知,约5分钟后停机,却不清楚具体高风险原因,还表示此类情况多人遭遇过。杨先生称自己手机无未接未打、未到边境地区等可能触发风险的情况,虽完成线上身份验证后手机恢复使用,但停机原因仍不明。

类似情况并不少见,近日出国旅行的李先生从尼泊尔回国时,手机突遭“保护性关停”,在零下几度的路边陷入困境,此事引发热议,中国移动随后致歉,承认存在跨省协同不畅、主动服务意识不足等问题。据媒体报道,三大运营商中,不少用户因同一号码频繁拨打电话,被判定为涉诈骗等异常行为,新闻评论区也有大量网友“吐槽”类似经历。

运营商协助有关部门对高风险电话卡采取监控、排查及关停等措施,对反诈至关重要,但用户频频被误伤,说明当前涉诈风险研判和分析手段精准性不足,亟待提高以减少误判。同时,运营商处置异常风险手机号的操作方式也需优化,比如移动营业厅称给杨先生下发过停机通知,可他并未收到,即便收到,5分钟内完成二次身份验证、申诉等操作也存在难度。

事实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2021年联合下发的相关通知明确规定,针对涉诈电话卡等,需提醒用户24小时内通过指定方式实名核验,未核验或未通过核验的,才可暂停电话卡功能。但多起案例中,运营商提醒与关停时间间隔过短,有的仅一分多钟,明显不符合规定。

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意义重大,但不能以牺牲无辜用户权益为代价。运营商与用户存在合同契约关系,用户守法的同时,合法权利应受法律保护。运营商对用户采取限制性措施时,需严格依规执行,避免“暗箱操作”,让被误伤用户知晓停机原因,同时提供畅通的申诉渠道,减少用户不必要的损失。

总之,反诈需兼顾风险防范与用户权益保障,只有平衡安全与便利,才能让用户既安心又舒心。

(来源/新京报评论)

最新评论

点评 回复 网监巡查 发表于 2025-10-23 11:24
提醒:运营商采取限制措施应严格遵循工信部、公安部相关规定,保障用户知情权与申诉权,避免违规操作损害用户合法权益。
点评 回复 尚义的狼 发表于 2025-10-23 11:29
反诈系统误伤用户成常态 运营商宁可错杀不可错放 这懒政该改改了
点评 回复 黑龙潭的故事 发表于 2025-10-23 12:32
反诈系统频频误伤用户 运营商不能以安全之名行侵权之实
点评 回复 川湘小碗菜 发表于 2025-10-23 12:53
反诈系统频频误伤用户 运营商不能以安全之名肆意侵权
点评 回复 丽江同城网 发表于 2025-10-23 13:48
反诈工作必须精准施策,运营商应优化预警机制,既要保障安全也要维护用户合法权益,让科技更有温度。

5 条评论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浏览过的版块

用户反馈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