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丽江同城网 门户 查看主题

双十一尾款偷偷涨价?消费者吐槽:优惠越算越贵,根本算不明白

发布者: 丽江同城网|曹玉庚 | 发布时间: 2025-10-23 11:07| 查看数: 13568| 评论数: 6|IP:云南丽江

今年的双十一从10月15日便拉开序幕,可才过去一周,已有网友吐槽自己早早开启了退款流程。本打算付完尾款就坐等收货的“尾款人”,看到实际尾款金额时却瞬间不淡定——怎么和之前看到的预估价不一样?

10月21日,有网友在网上吐槽:“从来没见过尾款钱还变的,直播间券也领了,9折也选了,事实就是涨价了。”这位网友原本准备购买一款预售的欧莱雅面膜,支付50元定金后,页面显示尾款为248.89元,可后来尾款却变成了282.1元。因价格变动,网友未支付尾款并申请了退款,之后发现买两箱更划算,便重新下了单。

110716drai049c6ioorrda.webp

被变动的尾款绕晕的消费者不在少数。有网友晒图称,自己原本准备买芭比波朗粉饼,页面最初显示券后340.43元,到支付时却变成了378.16元;还有网友吐槽,达人直播间宣传的价格和自己实际付款价差距悬殊,该网友分享,直播间里主播特意打印出面霜和精华的价格,算上品类券、消费券、购物金等优惠后,精华“预免定估极致到手价”250元、面霜243元,可自己买的达人专享预售款,精华却要279.53元、面霜287.17元。

价格落差带来的不满,不少落到了主播身上。有主播无奈表示:“直播时不敢说预估价,说了消费者后续有落差会投诉,不说又会被吐槽不专业。”还有消费者遇到同一商品在大促期间价格浮动的情况,长沙市民王女士10月20日活动开启后在淘宝买了3袋咖啡,10月22日商品已发货,她再看同款商品时发现,其中一家店的价格从20日的74.43元降到了72.94元,“完全不明白为什么,不过差价不大,就没退”。

除了尾款变价,还有消费者付定金买了预售款,最后却发现不如现货便宜。商家常推出前几百名付款加赠礼品的活动,加上消费者担心后续缺货,往往会尽早付尾款,可付完才发现现货更划算。10月21日,有网友吐槽,自己蹲直播间抢了100元左右红包、凑好了单,还赶在8点下单,结果发现9折券和直播间优惠都没用上,重新下单又没了赠品和返红包,“所有优惠用完买完,再点链接进去,发现还不如直接买现货,甚至有的现货更便宜”。

还有网友说,自己一顿操作付了定金买直播间预售商品,去旗舰店一看,现货价格差不多,“定金了半天,结果可以直接买”;更有商品预售价比现货还贵,让网友无奈表示“不知道定金有什么意义”,比如有网友分享的一款粉饼,预售优惠后370元,现货只要350元;一款毛呢外套,预售755.1元,现货仅714元。

针对尾款价格变动问题,记者咨询了淘宝客服,客服解释:“购物车和商品详情页展示的价格,是抵扣该商品当下可用的官方立减、店铺优惠、品类购物券、红包(含消费券)、淘金币等资产后的价格,若优惠已使用或到期,或合并下单优惠分摊,价格就会变化。”同时还发来计算公式。也就是说,消费者最初看到的是所有优惠叠加后的最优预估价,但后续若多个商品合并下单,优惠会分摊到每个商品上,导致价格变动;此外,有些优惠券只能用一次,可付款前每个商品的预估价都会把优惠券算进去,实际付款时便容易超出预期,影响消费体验。

对于“为何有的预售商品比现货还贵”,记者将网友吐槽截图发给客服,客服表示会核实,并强调“平台会对活动商品价格保持监督,若发现商家存在大促涨价问题,将对商家采取警告、扣分等相应处罚措施”。

尾款价格不定,有消费者寄希望于价保政策,可记者咨询客服后得知,红包(含消费券)、限量发放的购物(品类)券、限时补贴、百亿补贴券、政府补贴、以旧换新、天猫积分、淘金币抵扣、秒杀等带来的价格下降,均不在价保范围内,客服建议:“若您发现现在下单更便宜,可以重新购买。”

对此,湖南金州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律师易旭表示:“平台以每个商品都能享受优惠的‘最理想’价格作为预估价,消费者实际付款时却有落差,这种行为存在一定诱导之嫌,且可能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他指出,根据《互联网平台价格行为规则(征求意见稿)》,平台经营者、平台内经营者标示预估价格,应当公开预估价格构成,充分提示预估价格与最终结算价可能存在差异;显示的预估价格有支付方式等限制条件的,需以显著方式提前向消费者清晰提示,“如果平台没充分履行提示义务,仅以最优价格作为预估价,却不告知价格形成条件及可能因优惠分摊、使用限制等导致变化,就可能构成用欺骗性、误导性信息标示价格,有诱导消费者下单的嫌疑”。

易旭进一步表示,从消费者权益保护角度看,这种行为可能侵害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消费者基于预估价形成合理价格预期并作出购买决策,实际付款时的价格落差会让预期落空,影响自主选择和公平交易体验;若符合《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中列举的价格欺诈情形,比如以低价诱骗消费者、以高价结算等,还可能构成价格欺诈,进一步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

(来源/潇湘晨报)

最新评论

点评 回复 丽江同城网 发表于 2025-10-23 11:07
双十一购物需理性,消费者要仔细核对优惠规则,避免被预估价误导。商家应诚信经营,平台要加强监管,共同维护良好购物环境。
点评 回复 蓝月谷的水 发表于 2025-10-23 11:15
双十一套路深似海 商家把消费者当猴耍 优惠券全是障眼法 最终结算永远比预估价高
点评 回复 江山易改 发表于 2025-10-23 11:27
双十一套路深似海 商家把消费者当猴耍 优惠算法堪比奥数题 平台监管形同虚设
点评 回复 情不自禁 发表于 2025-10-23 12:20
双十一套路太深了 商家玩数字游戏坑消费者 这哪是促销分明是价格欺诈
点评 回复 尚义的狼 发表于 2025-10-23 12:47
双十一套路深似海 商家玩数字游戏把消费者当猴耍 优惠券全是障眼法 最终解释权永远在商家手里
点评 回复 网监巡查 发表于 2025-10-23 13:29
根据《价格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经营者不得利用虚假或引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交易。若存在标示价格与实际结算价不符、未充分履行价格告知义务等情形,可能构成价格欺诈,需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6 条评论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用户反馈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