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丽江同城网 门户 查看主题

年龄不是 “护身符”—— 情节恶劣的低龄犯罪不能“绝不姑息”

发布者: 丽江同城网|和永杰 | 发布时间: 2025-10-17 09:52| 查看数: 14340| 评论数: 4|IP:云南丽江

近日,广东省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的一起未成年人故意杀人案,再次将低龄暴力犯罪这一严肃议题推向公众视野,引发社会各界的深刻反思。司法的庄严审判背后,是对生命权的坚定捍卫,更是对"年龄绝非法外之地"的明确昭示。

095226k022zteetykedzy2.webp

根据案情通报,今年4月,深圳市龙华区一名14岁的初三女生潘某某,在自家楼栋门口被同班男同学钟某持刀杀害。令人痛心的是,受害女生的家长长期好心顺路接送钟某上下学,两家并无矛盾纠葛。更值得警惕的是,钟某在作案前曾刻意搜索"14周岁杀人需要承担什么责任",作案后还向父母谎称"参与救人受伤",试图掩盖罪行。这起案件中,嫌疑人的预谋性、残忍性以及事后的伪装行为,让这起悲剧更显沉重。

这起惨案并非个例。最高人民检察院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2年,全国检察机关起诉14至16周岁未成年人犯罪人数年均上升7.3%,其中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等重罪占比超过20%。从"12岁男孩弑母被无罪释放"引发的舆论热议,到刑法修正案(十一)下调刑事责任年龄的立法回应,再到2024年河北邯郸"13岁少年杀人埋尸案"成为我国首例对12至14周岁未成年人判处无期徒刑的案件,一系列司法实践与制度完善,清晰勾勒出我国应对低龄暴力犯罪的治理轨迹。

当前,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手段成人化、主观恶性加深的趋势不容忽视。一些未成年人呈现出的"早熟的残忍",打破了公众对未成年人"天真无邪"的固有认知:有的经过数月预谋实施抢劫,有的模仿网络暴力视频伤害身边伙伴,更有甚者像钟某这样,通过提前查询法律规定、准备作案工具等方式策划犯罪,事后还能冷静伪装。这种明知故犯、蓄意为之的犯罪行为,不仅严重侵害他人生命财产安全,更冲击着社会伦理底线与法治根基。

面对这样的严峻现实,司法机关的态度旗帜鲜明。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此前明确表态:"对于主观恶性深、情节恶劣的未成年人犯罪,绝不姑息。"最高法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及犯罪防治工作的意见》,更将"坚决依法惩治"作为重要原则,确保司法公正的同时,发挥法律的惩戒与警示功能。这一司法导向,在深圳这起案件的审理中得到充分体现——尽管嫌疑人年仅14岁,但因其犯罪情节极其恶劣、主观恶性极深,检察机关以故意杀人罪对其提起公诉,彰显了法律对生命的敬畏、对罪恶的零容忍。

"预防就是保护,惩治也是挽救。"依法惩治恶性未成年人犯罪,绝非简单的"惩戒",更是一种特殊的"教育"与"保护"。对罪行严重的未成年人依法追责,向全社会释放出清晰信号:年龄不是逃避法律责任的"护身符",任何触碰法律红线的行为,都将受到严肃追究;同时也警示监护人,监护教育不仅是家庭责任,更是法律义务,教育缺位必须承担相应后果;更重要的是,这种司法实践不断强化"生命至上"的社会共识,筑牢法治社会的价值根基。

14岁的花季少女不幸离世,这一悲剧给两个家庭带来了无法弥补的伤痛。依法严肃审理此案,既是对逝者的告慰,更是对社会的警醒。低龄暴力犯罪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司法机关坚守法治底线,也需要家庭履行监护责任、学校强化教育引导、社会净化成长环境。唯有多方协同、久久为功,才能为未成年人营造安全健康的成长空间,让每一个年轻生命都能在法治阳光下茁壮成长。

(综合:澎湃新闻评论)

最新评论

点评 回复 网监巡查 发表于 2025-10-17 09:5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等严重暴力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司法机关将依法严惩未成年人恶性犯罪,维护法律尊严。
点评 回复 黑龙潭的故事 发表于 2025-10-17 10:31
低龄犯罪必须严惩年龄不该是免死金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点评 回复 丽江同城网 发表于 2025-10-17 11:01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年龄不应成为犯罪的挡箭牌。司法机关依法严惩低龄恶性犯罪,彰显了法治的公正与威严。这既是对受害者的告慰,也是对全社会的警示。
点评 回复 礼尚往来 发表于 2025-10-17 11:22
年龄不该是犯罪的挡箭牌 恶性犯罪就该严惩不贷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未成年人也不能例外

4 条评论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浏览过的版块

用户反馈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