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驶的电动车上,后座人员手持剪刀为驾驶员理发 —— 这一幕看似 “新奇” 的画面,被拍摄成视频发布后,竟收获 2.5 万次播放。然而,这种将公共道路当作 “个人秀场”、拿生命安全赌注流量的行为,绝非所谓 “创意”,而是对交通安全的公然漠视,更是对公共秩序的严重挑衅。丽江市公安局古城分局交管大队敏锐发现这一隐患后,迅速介入处置,对当事人依法作出处罚并开展安全教育,及时遏制了此类歪风蔓延,彰显了维护道路交通安全的坚定立场。
交通安全从来不是可以随意试探的“玩笑”,更容不得 “别人都这么做没事”的侥幸认知。电动自行车本身稳定性较弱,在行驶过程中,驾驶员需全神贯注操控车辆,才能应对复杂路况。而此次事件中,后座人员手持锐器进行理发操作,不仅自身未采取任何安全防护措施,其一举一动更可能干扰驾驶员转向、刹车等关键操作。一旦遭遇突发情况,轻则导致车辆侧翻,重则引发连环碰撞事故,不仅会让当事人付出惨痛代价,更会对周边行人、车辆等交通参与者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更值得警惕的是,2.5 万次的播放量意味着这种危险行为已形成不良传播效应,若有人盲目效仿,无异于在城市道路上埋下 “流动的安全隐患”,后果不堪设想。
法律是维护交通安全的坚实屏障,任何漠视规则的行为都必将受到惩处。针对此次事件,古城公安分局交管大队依据相关规定,对驾驶员以“非机动车违反规定载人” 作出处罚。翻阅法规不难发现,《云南省电动自行车管理规定》第十二条第六项明确要求“只能在核定载重量范围内附载 1 人并确保乘坐安全”,《云南省道路交通安全条例》第七十四条第三项也规定 “驾驶非机动车违反规定载人的,处警告或者 5 元以上 50 元以下罚款”。这些条款绝非一纸空文,而是为保障群众出行安全构筑的“防护网”。每一位交通参与者都应心存敬畏、严格遵守,而非心存侥幸、漠然置之,妄图挑战法律底线。 流量崇拜不能突破安全底线,博眼球更不能以生命为代价。深入剖析此次事件,理发店老板为吸引关注刻意策划危险场景,视频发布者对危险行为不加过滤便传播扩散,本质上都是对自身和他人生命安全的双重漠视,暴露出部分人为追求流量而丧失底线的扭曲价值观。古城公安分局交管大队对当事人的批评教育与依法处罚,既是对涉事者的深刻警示,更向全社会传递出 “安全不容炒作、底线不容突破”的明确信号。
道路交通安全是民生大事,关乎每一个家庭的幸福,绝非某一方的责任,而是每个交通参与者必须修好的 “必修课”。电动自行车驾驶员要严守载人规定与行驶准则,始终将安全放在首位;内容创作者应摒弃 “流量至上” 的错误观念,主动拒绝传播危险行为,承担起正向引导的社会责任;普通公众更需明辨是非,对此类不良示范坚决抵制、主动举报,不做危险行为的 “围观者”“传播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