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丽江同城网 门户 查看主题

休学一年,花费十几万:中国家庭的“复学”困局,谁在收割绝望家长?

发布者: 丽江同城网|曹玉庚 | 发布时间: 2025-7-28 10:16| 查看数: 14852| 评论数: 6|IP:云南丽江

对43岁的李女士而言,过去的大半年是她人生中难以磨灭的至暗时刻。她从未想过,自己最引以为傲的13岁女儿会一步步走向厌学、拒学,最终选择休学。为了帮助女儿重回正轨,她像一只折断触须的蚂蚱,慌乱地四处探寻,却始终找不到有效的出路。调查数据显示,近年来,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出勤困难、拒学休学的现象愈发多发,不少家庭不仅要承受巨大的心理煎熬,咨询、疗愈以及个性化教育等方面的支出,更成了压在他们身上的沉重负担。这些家庭在“黑暗”中艰难摸索,满心期待着能有人伸出援手,将孩子乃至整个家庭从困境中拖拽出来。

休学一年,花费十几万:中国家庭的“复学”困局,谁在收割绝望家长?.jpg
(图片由AI生成)

半月谈记者近期在海口、重庆、昆明等地采访时了解到,受学业压力过重、亲子关系紧张、青春期叛逆等多种因素交织影响,近年来我国多地厌学、拒学的青少年数量呈增加趋势。男孩小明就因抑郁症选择休学,据他自己讲述,从4年级开始,学校的作业量和考试频率大幅增加,就连午饭后的休息时间也被老师用来讲解习题,而他无论怎么努力,都难以保持成绩优秀。一个孩子脱离上学的轨道,不仅给青少年自身带来极大的困扰,也让许多家庭陷入深深的焦虑与无助之中。杭州17岁的女孩小满因双相情感障碍休学,为了让她复学,家长多年的积蓄几乎耗尽。住院期间需要一名家长脱产陪伴,出院后在心理康复机构接受的7期康复训练,花费就超过10万元。之后,家长为孩子将来打算,计划送她出国留学,这又将是一笔不菲的开支。“孩子休学后,全家都乱了套。”小明的外婆一提起当时的情况就忍不住落泪。为了帮助孩子重回校园学习轨道,全家人都接受了心理咨询,用她的话说,“毫不夸张地说,全家人经历了一次彻头彻尾的认知洗礼”。不仅如此,为了给孩子找到合适的复学学校,小明全家举家搬迁,学费、租房费、咨询费等各种费用加起来,不到一年就花了十几万元。“动辄支出数千、数万元,我们从来没有为自己这样花过钱,但只要孩子能好起来,我们不惜付出所有。”小明的外婆这样说道。

家长们“为孩子不惜付出所有”的心态,以及大量像小明、小满这样的孩子存在的“复学”需求,催生出了一批相关的商业机构。然而,其中有些机构将疗愈和复学当成牟利的生意,肆意收割处于绝望中的家长。在线上,多个短视频平台上,围绕抑郁、休学、躺平等关键词的主播越来越多,他们推出智慧父母成长营等课程包,售价从数百元到上千元不等。进入相关群组进一步学习后,还会被推荐购买专业陪聊服务或线下康复训练营课程,这些服务价格都不低。还有一些劝说家长报考心理咨询师证书的广告宣称,“这是未来5年含金量最高的证书”。在线下,以疗愈青少年心理疾病为名的商业机构层出不穷,一些武术学校、网戒机构摇身一变,成为矫治机构、特训学校,做起了复学生意;甚至有一些生产促睡眠设备的企业,也把疗愈青少年心理疾病当作产品的卖点。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心理学系副教授何丽告诉半月谈记者,一些线下机构会根据孩子疾病的严重程度收费,提供24小时直播孩子与老师互动画面的服务,家长可以随时在线查看孩子的情况。线上一些以“明星导师”引流的商业机构则鱼龙混杂,部分机构纯粹以营利为目的,通过制造焦虑等手段吸引家长,甚至推出类似传销的课程链条。媒体也曾曝光过青少年在部分不良机构遭受人身伤害的案例,比如2024年,江西省安远县一名14岁的重度抑郁少女,被父母送进所谓的军事训练营接受“感恩教育”,期间遭到教练3次侵犯。“绝望家长的钱最好赚。”一名家长无奈地表示,为了帮助儿子走出抑郁困境,他花费数万元购买了咨询机构的服务包。长沙家长李先生称,为了疗愈女儿,过去3年至少花了一套房子的钱。而在这些大笔开销的过程中,家长们往往如同“盲人摸象”,时常遭遇“蒙骗”、走弯路、花冤枉钱的情况。

不过,半月谈记者也了解到,在我国,有一些相对规范的创新教育机构,承担起了“接”住休学孩子的功能。海口嘉木学校是一所实施创新教育的学校,校长包瑞介绍,学校的120名学生中,80%以上是因为无法适应原先学校的学习方式而转学过来的,其中三成以上的转学生表现出较为严重的厌学、拒学状况。学生家长万丽说,嘉木学校是一所自带疗愈功效的学校,仅仅半年时间,孩子脸上消失已久的笑容就重新绽放,而在这之前,她已经带孩子辗转尝试了多所学校。昆明丑小鸭中学校长詹大年介绍,该校自2011年创办以来,已经帮助近4000名厌学、拒学的孩子回归正轨,目前学校有70多名在校生,主要来自北上广深、长三角等地的“三高家庭”(高学历、高收入、高素质)。

多位受访者认为,国家有必要正视青少年拒学、休学现象,并制定系统的解决方案。首先,要建立自上而下的缺勤数据统计体系。何丽认为,由于相关数据不足,导致政策制定缺乏科学依据,尤其是对于因心理、家庭或社会等原因导致的缺勤问题,没有明确的应对机制,因此我国教育系统应率先建立缺勤数据统计体系。其次,要扶持、鼓励更多学校开展创新教育。调查发现,一些民办创新教育学校以及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学校,在帮助厌学、拒学学生回归校园、呵护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发挥着切实有效的作用。但目前全国范围内这类学校的数量太少,受访者希望每个省份都能发展几所类似的学校。第三,要建立弹性学籍制度,为厌学、拒学学生提供多种升学渠道。当前,我国的学籍管理制度相对僵化,学生保留学籍的休学期限累计不超过2年,若未办理休学手续而长期缺勤,可能会被视为“辍学”并注销学籍,无学籍的学生参加中高考将面临诸多限制;同时,统一成绩单、综合素质评价档案的缺乏,也可能成为他们升学路上的壁垒。何丽建议,赋予相关教学单位课程设置的自主权和学习成绩评定标准的灵活度,为学生创造更加包容和宽松的成长环境。

(来源/半月谈)

最新评论

网监巡查 发表于 2025-7-28 10:16
【内容监督提示】报道涉及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及教育问题,内容需严格遵循《未成年人保护法》相关规定,避免披露具体个案隐私信息。商业机构宣传需符合《广告法》要求,不得夸大疗效或制造焦虑。
ak一点小意思 发表于 2025-7-28 10:16
教育焦虑催生畸形产业链,家长病急乱投医反被割韭菜。
黑龙潭的故事 发表于 2025-7-28 10:28
教育内卷逼疯孩子,家长病急乱投医,黑心机构趁火打劫,这畸形产业链该整治了
阿不不的碎碎念 发表于 2025-7-28 10:33
教育产业化下的悲哀,家长被焦虑收割,孩子沦为商品。
江山易改 发表于 2025-7-28 10:41
教育焦虑催生畸形产业链,家长掏空钱包换不来孩子健康。
丽江同城网 发表于 2025-7-28 10:45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家长应理性选择专业机构,避免被不良商家利用。国家需完善教育体系,为厌学孩子提供更多支持与关爱。
用户反馈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