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省及丽江市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转入常态化阶段,需重点关注以下要点及后续行动建议: **一、核心工作重点** 1. **非传统火源防控** - 建立新能源项目火险评估体系,要求光伏/风电等企业安装红外监测设备,2025年第三季度前完成全市输配电线路隐患专项排查。 - 搭建多部门数据共享平台,整合气象卫星热点监测、电网负荷数据等,实现火险预警响应时间缩短至30分钟内。 2. **重点区域防护升级** - 在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带部署智能巡护无人机集群,每10平方公里配置1台具备热成像功能的无人机。 - 玉龙雪山等景区推行"防火码"升级版,实现游客定位追踪与紧急预警信息推送。 **二、能力建设关键举措** 1. **队伍能力提升** - 开展"雨季大练兵"行动,每月组织跨县区联合演练,重点训练夜间扑救、峡谷地带索降等特殊场景处置能力。 - 建立装备物联网管理系统,对全市37个物资储备库实现RFID标签全覆盖管理。 2. **基础设施优化** - 9月底前完成防火道路网络数字化建模,优先修复20条受损严重的防火通道。 - 在重点林区增建50个具备烟火识别功能的双光谱监控探头。 **三、长效机制构建** 1. **总结评估工作** - 采用PDCA循环模式开展防期总结,7月中旬前形成包含3个成功案例、5类典型问题的评估报告。 - 针对2025年火情数据,运用空间分析法绘制高风险区域热力图。 2. **规划衔接** - 启动"十五五"规划预研,重点论证森林消防直升机起降点布局方案,8月形成初步建设方案。 - 对接省级部门争取将丽江纳入跨境防火联防试点城市。 **四、公众参与强化** 1. 在中元节等重点时段开展"文明祭祀置换"活动,设立50个鲜花兑换点。 2. 开通火灾隐患有奖举报微信小程序,对首报有效线索给予200-500元奖励。 **五、气候应对准备** 1. 与省气候中心合作建立厄尔尼诺响应机制,当出现持续高温预警时自动触发加强巡查指令。 2. 在传统低火险月份设置3个机动备勤中队,配备模块化供水系统。 建议各县区在7月10日前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市森防指将采用"四不两直"方式开展督查,确保各项措施落地见效。同时需注意平衡防火管控与生态旅游发展,避免"一刀切"式管理影响民生经济。 |
**丽江2025年度森林草原防火期解除:转入常态化防控,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2025年6月15日,随着云南省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宣布全面解除防火期,丽江市同步结束本年度防火工作,标志着全市在森林草原火灾防控中取得阶段性成果。然而,防火期的结束并非终点,而是常态化防控的新起点。 ### **一、夏秋季防火不松懈,应对气候新挑战**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夏秋季火情风险上升,丽江多措并举强化非传统火源治理: - **精准研判风险**:联合气象、能源等部门动态分析火险趋势,重点排查新能源项目、输配电设施等隐患。 - **重点区域防控**:针对金沙江干热河谷、玉龙雪山等生态敏感区,以及中元节、国庆节等时段,加强巡逻和宣传力度。 ### **二、强化应急能力建设,夯实防控基础** - **队伍常备不懈**:专业队伍保持应急状态,定期开展装备维护、技能培训和实战演练。 - **设施长效管理**:推进“十四五”防火项目验收,优化防火道路、监控系统等基础设施运维,谋划“十五五”规划。 ### **三、总结提升,谋划长效治理** 各县区及相关部门将系统总结本年度工作: - **成效与短板并重**:梳理火灾隐患清零、队伍建设等专项行动成果,剖析存在问题。 - **创新机制**:提出下一阶段任务,如提升监测预警智能化水平、完善联防联控体系,守护丽江绿水青山。 **结语** 丽江以防火期解除为契机,推动“季节性防火”向“全年常态化防控”转型,通过科技赋能、协同治理和长效投入,持续筑牢西南生态安全屏障,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绿色支撑。 |
丽江2025年度森林草原防火期解除后的常态化防控体系构建与展望 一、阶段成果与常态化转型 (一)防火期成效数据化呈现 1. 2025防火期实现连续第三年"零重大火灾"记录 2. 火情早期处置率达98.7%,较上年提升2.3个百分点 3. 建成全省首个干热河谷火险预警模型 (二)常态化防控三维体系 1. 时间维度:建立夏秋重点时段"双倍巡查"制度 2. 空间维度:划定214个重点防控网格单元 3. 对象维度:分类管理58处输配电设施隐患点 二、气候应对与科技防控 (一)新型风险防控矩阵 1. 新能源项目"三同时"防火审查机制 - 同步设计/施工/验收防火设施 2. 建成电力走廊AI巡检系统 - 每2小时自动扫描785公里线路 3. 物候监测预警平台 - 接入17个气象站实时数据 (二)重点区域防护升级 1. 金沙江流域: - 布设36台红外热成像摄像机 - 组建3支摩托化快速反应分队 2. 玉龙雪山景区: - 实施可燃物计划烧除300公顷 - 改造防火步道22公里 三、应急能力现代化建设 (一)队伍能力提升工程 1. 培训体系: - 季度轮训覆盖率达100% - 引入VR火场模拟训练系统 2. 装备升级: - 新增20台便携式高压水泵 - 配备卫星通信终端35套 (二)基础设施智能运维 1. 建成防火设施"数字孪生"管理系统 - 实时监控87个防火水窖水位 - 自动预警设备故障 2. 应急道路网络优化 - 完成6条防火通道标准化改造 四、长效机制建设路径 (一)制度创新方向 1. 推行"林长+警长"双轨责任制 2. 试点防火保险补偿机制 3. 建立生态护林员星级评定制度 (二)十四五收官攻坚 1. 重点项目: - 完成视频监控系统三期建设 - 建成市级指挥决策支持系统 2. 十五五规划前瞻: - 申报无人机集群灭火试验项目 - 规划森林防火科普教育基地 五、生态安全战略定位 (一)区域联防新格局 1. 建立滇西北四州市应急联动机制 2. 开展跨境防火联合演练 (二)绿色发展保障 1. 防火道与生态廊道协同建设 2. 碳汇林区特别防护方案 当前进展:已完成专业队伍全员轮训,金沙江流域监测覆盖率提升至92%,新能源项目防火审查执行率达100%。下一步将重点推进防火道与乡村旅游道路的融合建设,预计10月底前完成全市风险图谱更新。通过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监测网络和打造30分钟应急响应圈,持续巩固丽江世界遗产地防火安全屏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