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北三河市“广告牌匾禁用红蓝黑底色”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在舆论的持续监督下,这一事件迎来重要进展。4月15日,廊坊市联合调查组经初步核查确认,媒体反映的主要问题基本属实。目前,三河市委主要负责人已被免职处理,同时,相关部门责成三河市委、市政府深刻反思,汲取教训,全面开展整改工作。
此前,受“广告牌禁用红蓝黑”指令影响,三河市众多商户不得不耗费精力和资金更换招牌。表面上看,街道招牌变得整齐划一,实则呆板单调,毫无特色可言。就连全国统一店招的蜜雪冰城,也被强制改成绿色;当地医院的红十字标志,一度被改成绿十字。这一系列强换招牌的举措,不仅严重挫伤了当地经营者的积极性,更对市场营商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产生了恶劣的社会影响。
优化营商环境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中央三令五申,要求政府当好“店小二”,做到对企业“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然而,三河强换招牌事件中,个别领导将个人审美偏好凌驾于经营者意愿之上,甚至突破法律边界,越俎代庖替商家做决定,这与中央要求背道而驰。在商业经营符合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的前提下,政府应克制权力冲动,避免对市场主体的合法经营进行不当干预。每一位经营者在长期的商业实践中,都积累了独特的“生意经”,他们的经营策略时刻接受着市场的检验和消费者的选择。监管部门理应充分尊重企业和经营主体的经营智慧与自主权,毕竟,行政官员并非商业领域的专家,难以比经营者更了解市场需求与商业规律,权力切不可肆意妄为。
值得肯定的是,三河当地强改广告牌的错误做法已被上级政府及时纠正,对相关责任人的处理也彰显了严肃态度。廊坊市明确表示,还将对其他相关责任人依规依纪依法追责问责,同时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对任何侵害群众利益、破坏营商环境的行为保持“零容忍”。这体现了政府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优化营商环境的坚定决心,也是对社会关切的积极回应。
这一事件深刻警示我们:只有管住权力这只“闲不住的手”,市场才能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只有杜绝权力的无端折腾,经营主体才能获得更多发展机遇。用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的“加法”,这看似简单朴实的道理,却需要各级政府在实践中切实遵循,而这,正是三河强换招牌事件给予我们的重要教训。
(综合:澎湃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