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丽江连续发生两起针对商户的虚假服务类诈骗案件,揭示了诈骗分子如何巧妙伪装并实施欺诈行为。
案例一:冒充学校教师采购物品。商户陈女士遭遇了一起精心策划的骗局。一位自称是某中学采购教师的陌生人通过电话联系到她,声称学校计划采购燕窝,但因礼品采购限制,希望陈女士能代为购买。当陈女士表示没有相关商户资源时,这位“教师”随即推荐了一个微信账号,并发送了一份伪造的转账记录,声称款项已汇入陈女士账户,但因对公转账流程会有延迟。基于此虚假信息,陈女士信以为真,并微信转账了20000元作为购买燕窝的定金。然而,当她试图再次联系这位采购“教师”时,却发现已无法取得联系,这才惊觉被骗。
案例二:冒充消防采购物资。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刘先生身上。刘先生作为我市的一个体商户,同样收到了一条来自自称消防支队工作人员的好友申请。对方询问是否认识销售水泵的商家,虽然刘先生表示不认识,但对方提供了一个所谓的“合作过的销售”信息,并诱导刘先生通过帮忙下单赚取差价。在利益的驱使下,刘先生添加了“销售方”的微信,并根据对方的说法,迅速向指定账户转账10,000元。不久,“消防工作人员”再次提出增加采购数量,要求刘先生垫付20,000元定金。这时,刘先生开始警觉,要求线下见面核实身份,却被对方以工作繁忙为由拒绝;提出视频连线请求时,对方又称摄像头损坏无法进行。最终,刘先生发现自己被对方删除好友,意识到自己上当受骗。
这两起案例都是典型的虚假服务类诈骗,诈骗者通过冒充单位采购人员,以大额订单为诱饵,诱导商户支付定金或货款,从而骗取钱财。在此提醒广大商户,面对突如其来的“大订单”,务必保持警惕,通过正规渠道核实对方身份,避免落入诈骗陷阱。
丽江警方提醒:购买东西的时候,无论你是卖家还是买家,都要仔细核实商家或服务提供者的真实信息,特别是当涉及大额订单的时候,一定要尽量避免私下交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