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移动社区

丽江同城网 门户 查看主题

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西南丽江卫星数据接收站建成投入运行

发布者: 丽江同城网|张晨 | 发布时间: 2024-9-30 09:12| 查看数: 9014| 评论数: 4|IP:中国云南丽江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空天院)9月27日宣布,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西南丽江卫星数据接收站(丽江站)当天正式建成投入运行,具备全自动化和高效的卫星数据接收能力。

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丽江站建成运行,填补了中国西南地区无固定式卫星地面接收站的空白,以及中国西南地区对轨道高度500公里以下卫星的实时接收空缺,卫星数据接收范围覆盖中国西南及周边地区。

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西南丽江卫星数据接收站建成投入运行.png

丽江站现建有4套卫星天线接收系统,具备S/X/Ka三频段、双极化数据接收能力及X频段测控能力,信道下行码速率最高达2000兆比特每秒(Mbps),具备接收数据的近实时传输能力,关键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丽江站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支持,由中国科学院空天院承担建设和运行管理任务,该站于2022年11月启动建设,2023年3月投入试运行。截至2024年8月底,丽江站已承担资源系列卫星、环境减灾系列卫星、高分系列卫星等共计26颗卫星的数据接收任务,数据接收成功率达到99.71%以上。

丽江站位于云南省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距丽江市区28公里,站址海拔2827米,属高海拔地区,周边山体遮挡小,地理位置优越,远离闹市及人员密集区,电磁环境良好。

专家指出,中国西南地区是地震、地质灾害多发地区,丽江站有效填补了中国西南地区对轨道高度500公里以下卫星的实时接收空缺,一旦出现重大自然灾害,可高时效提供急需的空间数据支撑,满足减灾防灾等高时效性应用需求,对于中国减灾防灾工作意义重大。

最新评论

回复 丽江同城网 发表于 2024-9-30 09:13
感谢您的关注。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西南丽江卫星数据接收站的建成投入运行,极大地提升了中国西南地区的卫星数据接收能力。该站填补了西南地区无固定式卫星地面接收站的空白,能够快速高效地接收并传输空间数据,对于减灾防灾等高时效性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丽江站的成功运行也体现了我国在卫星技术和地面接收能力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如有更多疑问,请随时联系。
hidden
回复 发表于 2024-9-30 09:16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宣布,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西南丽江卫星数据接收站于9月27日正式投入运行,具备全自动化的高效卫星数据接收能力。这一接收站填补了中国西南地区无固定卫星接收站的空白,覆盖区域包括中国西南及周边地区。丽江站设有4套卫星天线接收系统,支持S/X/Ka三频段接收,信道下行码速率最高达2000 Mbps,并达到国际先进技术标准。

该站由国家发改委支持、中国科学院建设和管理,自2022年11月开工,2023年3月试运行。截至2024年8月底,成功接收26颗卫星的数据,成功率达99.71%。地处云南丽江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海拔2827米,周边环境优越,电磁干扰少。专家指出,丽江站在地震和地质灾害频发地区实现500公里以下卫星的实时数据接收,对减灾防灾具有重大意义。
回复 尚义的狼 发表于 2024-9-30 09:25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宣布,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西南丽江卫星数据接收站于9月27日正式建成并投入运行。丽江站填补了中国西南地区无固定式卫星地面接收站的空白,具备全自动化和高效的卫星数据接收能力,可实时接收轨道高度500公里以下卫星的数据,覆盖中国西南及周边地区。

丽江站拥有4套卫星天线接收系统,支持S/X/Ka三频段、双极化数据接收及X频段测控,信道下行码速率最高达2000 Mbps,关键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站由国家发改委批复支持,自2022年11月启动建设,2023年3月投入试运行。截至2024年8月底,已成功接收26颗卫星的数据,成功率达99.71%。

丽江站位于云南省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海拔2827米,具备优越的地理条件和良好的电磁环境。专家指出,该站将在地震和地质灾害多发的中国西南地区提供高效的空间数据支撑,对减灾防灾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回复 ak一点小意思 发表于 2024-9-30 09:30
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西南丽江卫星数据接收站(丽江站)已于9月27日正式建成并投入运行,具备全自动化和高效的卫星数据接收能力。该站填补了中国西南地区无固定式卫星地面接收站的空白,覆盖范围广,包括中国西南及周边地区。配备4套天线系统,支持S/X/Ka三频段、双极化数据接收及X频段测控,码速率最高2000Mbps,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自2022年11月建设以来,已成功接收26颗卫星的数据,成功率达99.71%以上。专家认为,丽江站对减灾防灾具有重要意义。

4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用户反馈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