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移动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丽江同城网 门户 查看主题

这十年,宁蒗县在改革、发展、稳定等各项工作实现“新跨越”

发布者: 丽江同城网 | 发布时间: 2022-8-25 17:03| 查看数: 40797| 评论数: 0|IP:中国云南丽江

8月25日上午,“丽江这十年”新闻发布会宁蒗县专场召开。发布会邀请了中共宁蒗县委、县人民政府领导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宁蒗县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取得的成就,并回答记者提问。

这十年,宁蒗县在改革、发展、稳定等各项工作实现“新跨越” (8).png

这十年,宁蒗县在改革、发展、稳定等各项工作实现“新跨越” (1).png

中共宁蒗县委书记张伟向媒体发布新闻,据介绍,宁蒗彝族自治县2020年全县实现脱贫摘帽,2021年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是全国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县委、县政府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凝心聚力,奋斗拼搏,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新成就,实现了一次又一次新跨越,铸就了宁蒗发展的“黄金十年”,全县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取得令人鼓舞的成就,呈现出经济平稳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政治生态风清气正的良好局面。回望过去10年,我们实现了9大“新跨越”。

这十年,宁蒗县在改革、发展、稳定等各项工作实现“新跨越” (7).png

综合经济实力实现新跨越

十年来,全县生产总值由24.9亿元增加到73.5亿元,年均增长9.1%,人均GDP由9715元增加到30033元,年均增长13.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2977元增加到28422元,年均增长9.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3598元增加到10007元,年均增长12.04%。

特色产业发展实现新跨越

依托资源禀赋,着力打造文化旅游产业、高原特色农业和清洁载能三大产业,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大幅提升。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以泸沽湖景区为龙头的旅游基础设施空前改善,旅游服务水平全方位提高,累计接待游客12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百亿元大关。文化旅游产业从景区经济、门票经济向全民旅游、惠民经济转变。高原特色农业做大做强。建成9.85万亩马铃薯种薯基地、54万亩花椒基地、6.9万亩苹果基地、3.15万亩优质烤烟。打造马铃薯种薯、2700苹果、宁蒗高原鸡、“丽川”花椒、高原红米等五大农产品品牌,全县认证“三品一标”产品数量32个。马铃薯产业被列为云南省“一县一业”示范创建县。清洁载能产业蓬勃发展。清洁能源发电总量达16.34亿千瓦时。煤炭资源开发技改升级项目、年产百万吨水泥项目顺利推进;商贸物流发展势头良好,建成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电商服务站覆盖全县所有乡镇。

民生保障质量实现新跨越

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全县4.2万“六类区域”农村人口完成易地搬迁安置,成为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典型案例。产业扶贫、教育和健康扶贫、社会保障扶贫等取得良好成效,贫困乡村水电路基础设施全方位达标。全县82464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2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兑现了小康路上“不少一人”、“不掉一个民族”的庄严承诺,历史性解决了困扰宁蒗千百年的绝对贫困问题。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十年来累计投入教育资金51.65亿元,全力改善办学设施。新建小凉山学校、县二中等一批重点学校。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8.04%,提高25.45个百分点,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62%,提高了12.45个百分点,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90.86%,提高了43.36个百分点,建成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宁海教育工作模式得到进一步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县乡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健全完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达标率100%,全县人均寿命提高到72.93岁。常态化抓好疫情防控,人民生命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社会保障水平全面提升。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累计发放城市、农村低保保障金,救助资金14.89亿元。就业工作大见成效。累计转移就业贫困劳动力11.25万人,劳务输出成为全市示范典型。

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跨越

十年来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68亿元,全面筑牢发展的基础支撑。全力打通陆空通道,建成泸沽湖机场,宁永高速实现分段通车,全县公路里程达到5568公里,内联外通格局初步形成。古宁高速、西香高速公路宁蒗段、稻城至丽江高速公路拉伯至大东段等项目加快推进。扎实推进水利建设,建成二屋基、拉子水库等一批骨干水源工程,全县水利化程度由原来的29%提升到38%。此外,泸沽湖保护治理、县城市政功能提升等工作取得良好成效,电网、互联网建设取得新成绩,全面消除了无电村,互联网宽带、4G通信网络实现了城乡全覆盖。

城乡人居环境提升实现新跨越

着力打造美丽县城。十年来累计拆除“两违”建筑34.84万平方米;规划建设县城新区5.75平方公里,推进旧城区改造2355户;新增公园绿化总面积42万平方米;城市给排水、供电等线路完成改造升级,公共服务设施基本配套。2021年成功获得“国家卫生县城”称号,“五城连创”深入推进。着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乡镇“一水两污”建设基本完成;实施农危改、安居工程62320户,户厕改造39686户;完成永宁、红桥、战河撤乡设镇和大兴镇撤镇设街道办事处工作,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42.3%。

全面深化改革实现新跨越

统筹推进中央、省、市各项改革部署和举措的落实,大胆探索推出一批具有宁蒗特色和亮点的改革。基本医保和分级诊疗制度不断完善;以购买服务为主的环卫体制改革深化推进。完成新一轮农村土地确权颁证、集体资产清产核资等工作。深化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扎实抓好供给侧改革,扩大有效需求。深化党政机构、“放管服”改革,协同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实现工作提标、审批提速、质量提升、管理提效。

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跨越

忠实践行“两山”理念,抓好绿色发展。打好“湖泊革命”攻坚战,全面落实“河长制”,泸沽湖入选全国2021年美丽河湖优秀案例,水质稳定保持I类。深化“绿色宁蒗”建设,森林覆盖率达73.45%。打好净土保卫战,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土壤污染源头管控全面加强。

社会治理工作实现新跨越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重大胜利,禁毒防艾工作深化推进,法治宁蒗建设取得新成效。狠抓平安宁蒗建设,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向好,一些历史遗留的信访问题得到有效化解,有力维护了社会稳定。宁蒗进入全国民族团结示范县行列。

党的建设实现新跨越

宁蒗县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调整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206个;创建省级先进基层党组织2个,省级支部规范化示范点2个,丽江先锋示范点14个,涌现了杨大林、沙天文等一批先进典型。建成宁蒗特色产业党建示范园、“一廊一路三街”城市党建示范带、搬迁安置党建示范群、民族团结党建示范区等一批具有宁蒗特色的党建示范点;建成宁蒗县智慧党建大数据指挥中心,实现“四个全覆盖”,“智慧党建”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转变。持续深化全面从严治党,累计立案审查违规违纪案件549件573人,处理党员干部507人,移送司法机关29人,纪律作风实现根本好转,政治生态不断净化优化。

发布会提出,下一步宁蒗县将立足宁蒗新时代发展定位,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国家战略和全省发展战略,紧紧围绕服务滇中和滇西经济圈、大滇西旅游环线和大香格里拉旅游圈,构建“一廊、两区、一点”(“一廊”即金沙江绿色经济走廊,“两区”即泸沽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打造全国彝乡最美城区之一,“一点”即滇川藏大香格里拉旅游圈重要节点。)的发展格局。构建由150亿元级的文旅产业、100亿元级的高原特色现代农业、50亿元级的清洁载能产业为支柱的现代产业体系。力争到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0亿元以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化率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努力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县、全省文化旅游特色县。

发布会上,中共宁蒗县委副书记、宁蒗县人民政府县长黎建勇;中共宁蒗县委副书记、宁蒗县人民政府副县长、丽江泸沽湖管理局党工委常务副书记、局长卢兴华;中共宁蒗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贺天硕;中共宁蒗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付建功 回答了记者提问。

以下为记者提问环节

近年来,宁蒗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实现了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突破。请问,宁蒗在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发展方面有哪些成就,今后有什么打算?

这十年,宁蒗县在改革、发展、稳定等各项工作实现“新跨越” (5).png

中共宁蒗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黎建勇:宁蒗这十年的发展变化是巨大的,我们认为这是我国发展成就在边疆民族自治县的一个缩影。就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特色产业发展方面来说,可以总结概括为“六个全面提升”。

综合交通能力全面提升,更加全面融入和服务全国全省全市发展大局。十年来,永宁、古宁两条高速开工建设,永宁高速宁蒗至跑马坪段通车运营,丽宁公路、宁蒗县城至泸沽湖、宁蒗县城至麦秆河段、泸沽湖机场路等二级公路建成通车,泸沽湖机场建成通航,全县公路总里程在2012年的2185公里基础上增长了2.55倍,上等级公路达227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0公里,二级公路175公里,三级公路13公里,四级公路2048公里)。高等级公路、民用机场从无到有,简易公路逐步发展成等级公路,“闭塞”正在成为过去时,宁蒗至省城昆明和市府丽江的时间分别缩短了6个、2小时;农村公路加速提等升级,实现了乡乡油路、村村硬化、组组通达、危险路段有生命安全防护设施的目标,更好的满足了人民群众对平安出行、便捷出行的需求。水安全保障能力全面提升。十年间,宁利、上库脚水库等骨干水源工程开工建设,傈僳湾、拉子水库建成投入使用,库塘蓄水总库容达4560万立方米,十年新增407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达18.28万亩。投入3.15亿元,实施一大批城乡供水保障工程,高效保障了20.37万人饮水安全问题,人民群众饮水难、饮水不安全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能源供应保障能力全面提升。阿海电站、牦牛坪风电场等一批能源项目建成投产。累计投资54亿元,新建110千伏变电站2座、改造35千伏变电站6座,架设输电线路3661千米,有效解决了全县电网网架薄弱、线径小、档距远、电压低、安全隐患大、供电可靠性差、无电户通电等人民群众用电难、用电贵、用电不稳定问题。通信网络服务质量全面提升。10年来宁蒗通信从2G时代逐步向5G时代发展, 网络速率得到极大提升,截止目前,累计建成4G基站1200多个,5G站点256个。县城、乡镇、行政村的2G、4G覆盖率和光宽带覆盖率均达100%,自然村的2G覆盖率达99.68%、4G覆盖率达96.38%,移动光宽带的行政村覆盖率达100%、自然村覆盖率达98%。民生福祉全面提升。实施了一大批改善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项目,建设校舍16.5万平方米,学前教育快速发展,义务教育基本均衡,高中教育质量趋好。投入4.8亿元,完成了县中医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和县疾控中心的整体迁建、县医院的改扩建、县医院传染病区的建设。新建21个养老服务机构(中心)、14个农村互助养老服务站。开发城乡公益性岗位10749个,组织农村劳动力培训74547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9031人次);累计发放“贷免扶补”及小额担保贷款5.24亿元,扶持创业4979户,带动就业9432人;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率保持在97%以上,更好的满足了人民群众对更高水平教育、医疗、养老、社保需求。农业产业化水平全面提升。宁蒗优质马铃薯种薯产业链初步形成,种薯种植面积从3.5万亩增加到9.85万亩,产值从0.7亿元增加到3.19亿元,带动全县9000多户农户实现了脱贫致富;小凉山2700苹果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全县苹果种植面积达6.9万亩,产值达9876万元;永宁高原红米、凉山金荞、宁蒗高原鸡等农特产品走出深山、进入市场。同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发展壮大,产业区域布局不断趋于合理,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和产供销一体化发展加快步伐,我县高原特色产业逐步走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

当前,宁蒗正处于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期、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窗口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攻坚期、扩大开放的机遇期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加速期“五期叠加”时期。宁蒗发展不好、发展不快、发展不协调的现实县情没有变,资源丰富、优势明显、潜力巨大、前景广阔的发展县情没有变。十年来取得的成绩,离不开中央、省、市和县委的坚强领导,离不开广大干部群众的团结拼搏。“十四五”期间,我们将继续实施路网、水网、能源网、互联网、物联网“五网”同建工程,大力发展高原特色产业,不断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加强路网建设。建成宁永高速、古宁高速,开工建设西香高速宁蒗段、四川稻城至丽江高速公路拉伯至大东段、宁蒗至华坪高速公路,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63公里。完成宁盐二级路、泸沽湖机场至永宁二级路建设,推进乡村公路“四改三”建设。加强水网建设。建成宁利、大屋基、大库脚水库等水源工程,规划建设17座中小型水库,配合做好南瓜坪水库建设。完成兴文、星火山等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实施引调水及水系连通工程,抓好光伏提水、饮水安全巩固提升、灌区节水改造、农田灌排设施、流域治理、增强防洪抗旱减灾能力项目建设。加强能源网建设。立足宁蒗丰富的太阳能、风能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光伏发电、风电等新能源产业。加快推进基层电网改造升级,提高电网供电可靠性、电能质量和服务水平,满足社会生产和生活智慧用能需求,争取在2025年全面消除重、过载和低电压问题。持续推进煤炭行业转型升级、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加快推进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提高煤矿安全保障能力。加强互联网建设。加快“智慧+景区、交通、医疗、党建、政务、教育、农业、环保、安防”建设,推动4G、5G协同发展,优化提升4G网络有效覆盖率,持续扩大5G网络覆盖面,实现千兆进村、百兆入户,持续提升乡村网络质量。加强物联网建设。适度超前布局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其在传统基础设施领域的深度应用,推动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升级。发展电商物流和冷链物流,提升乡村物流覆盖范围。推动高原特色产业发展。立足宁蒗高原特色农业资源优势,全力打造宁蒗马铃薯种薯公用品牌和新营盘苹果、丽川花椒、宁蒗高脚鸡、永宁高原红米等地域特色品牌。着力构建马铃薯种薯、苹果、高原红米、高原鸡、黑绵羊、冷水鱼等特色产业全产业链,精心培育一百亿元级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实现农业提质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

总之,我们将继续抢抓发展机遇,充分发挥宁蒗的区位优势,发挥资源要素丰富、发展空间广阔等比较优势,加快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同步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特色产业培育壮大,在服从服务国家大局中不断加快自身发展。

在“湖泊革命”攻坚战中,县委、县人民政府和泸沽湖管理局是如何践行生态文明保护治理泸沽湖的,主要做了哪些工作?取得哪些成效?

这十年,宁蒗县在改革、发展、稳定等各项工作实现“新跨越” (6).png

中共宁蒗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副县长、丽江泸沽湖管理局党工委常务副书记、局长卢兴华:泸沽湖位于川滇交界处,属跨省湖泊,面积51.3平方千米,库容22.52亿立方米,最大水深105.3米,最大透明度13米,流域沿岸居住有纳西族摩梭人等7个民族,素有“高原明珠”、“东方女儿国”之美誉。

近年来,在省、市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县委、县人民政府和泸沽湖管理局严格把牢生态保护“红线”,坚决守住环境安全“底线”,坚持治点源与治面源、治一湖与治流域、治标与治本相结合,累计投入15.7亿元,实施一级保护区生态搬迁、环湖截污、垃圾减量化处理、智慧监管、湖滨生态带建设等一大批保护治理项目,实现了湖泊保护与发展共赢,水质稳定保持国家地表水Ι类,先后殊荣“中国十大最佳生态文化旅游景区”、“中国十大生态名湖”等,2022年1月被生态环境部评为全国“美丽河湖”优秀典型案例。

十年砥砺奋进,十年春华秋实。坚持“九不九力”奋楫争先,不断深化“革命之举”促进保护治理。

一是布局不乱,围绕“两线三区”再续力。坚持“多规合一”,出台《云南泸沽湖保护治理规划》《丽江市宁蒗县泸沽湖流域控制性环境总体规划(2016—2030年)》《云南泸沽湖省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20—2029年)》《泸沽湖“两线”划定方案》《泸沽湖“三区”管控实施细则》逐步实现了有法可依、有规可控、有章可循。

二是重心不移,强化“截污减排”再加力。建成64公里的污水收集管网、20座污水提升泵站、两座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减量化处理项目,实现沿湖村落污水管网全覆盖,污水排放达一级A标;系统治理入湖河道和山水沟渠,确保入湖水质达标。治理沿岸水土流失面积13.5平方公里,建设湖滨带植被55.5公顷,实现湖岸青山映碧水,平湖美景入画来。

三是基调不变,抓好“拆迁还湖”再发力。依法拆除沿湖17处亲水平台和6个码头并恢复自然形态,回填鱼塘29个48.8亩,拆除临湖80米生态红线范围内180户民居客栈建筑和“一户多宅”73户、私搭乱建95处,拆除建筑面积14.25万平方米,减少占地面积9.37万平方米;流转湖滨生态红线内1122亩土地和水源地1540亩林地、1345亩一般性耕地,实施土地休耕和生态修复。

四是主线不偏,突出“系统治湖”再着力。制定实施《泸沽湖保护十个严禁》《泸沽湖流域负面清单》等,建成6座泸沽湖水质自动监测站、1套空气环境监测、119路景区平安建设及交通视频监控,建成泸沽湖环保所并投入使用,启动实施智慧泸沽湖项目并挂牌运行湖泊研究中心,为系统治理提供有力支撑。

五是建设不拖,实施“生态修复”再使力。按《泸沽湖水生态环境治理“十三五”规划》,17个项目投资6.789亿元,现已全部完工,完工率100%。全力推进24个保护治理重点项目投资93亿元,现已建成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泸沽湖自来水厂一期、垃圾减量化处理、永宁片区污水收集处理系统等9个项目。

六是方向不改,注重“功能疏解”再聚力。坚决走出围湖开发误区,积极推进“控湖转坝”战略。正在建设智慧泸沽湖管理中心、机场至永宁二级公路及摩梭小镇二期摩梭宫演艺、英迪格、希尔顿欢朋酒店等项目;创建5A级旅游景区景观质量通过省级评价,已上报国家文旅部请求评审。

七是措施不软,落实“问题整改”再用力。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抓好各级督察反馈问题整改。2021年省河湖长制管理信息系统九湖督察整改中涉及泸沽湖51个问题117条措施,已完成整改并销号;中央第二轮环保督察涉及泸沽湖5个问题,已完成整改2个,3个按时序正推进;省委高原湖泊保护治理机动巡视“回头看”涉及泸沽湖13个问题,已完成整改并销号;2022年省河湖长制管理信息系统九湖督察整改中涉及泸沽湖75个问题178条措施,已完成整改72个问题173条措施,3个问题5条措施按时序正推进。

八是执法不松,严格“依法治湖”再注力。制定出台并贯彻执行《丽江市泸沽湖保护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强化执法监管。整合治安、交警、森警,成立泸沽湖派出所,建立以警务信息互通、边界联防互动等为主要内容的滇川涉湖跨县联控机制,提升综合管控能力。

九是共治不虚,推动“共管共治”再合力。坚持五级河(湖)长共同发力,织密织牢管理组织和责任落实体系;推进落实《川滇两省共同保护治理泸沽湖“1+3”方案》,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开展联合执法和巡湖,坚持联动共治共管;实行处级领导包村负责制,调动群众、商户、游客等各方力量,构建“政府+群众+商户”全民护湖机制,保护治理不断深入人心。
继往开来,逐梦前行。我们将进一步树牢“第一是保护、第二是保护、第三仍然是保护”的意识,坚决扛起高原湖泊保护治理政治责任,“退、减、调、治、管”多管齐下,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更严的要求打好打赢“湖泊革命”攻坚战,坚决守护好美丽泸沽湖一湾净水。

近年来,宁蒗县各项社会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请问组织部门在宁蒗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中是如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的?

这十年,宁蒗县在改革、发展、稳定等各项工作实现“新跨越” (4).png

中共宁蒗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贺天硕:近年来,在市委组织部的精心指导和宁蒗县委的坚强领导下,组织部门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党的组织路线,抓基层、强基础、固基本,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向心力极大增强,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具体来说,可以归结为“1234”。

——“一个主题”让创新理论深入人心。我们始终坚持政治铸魂、理论武装。把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第一主题”“第一议题”,大力实施“百千万”工程,创新开展“双语党课”,分级分类举办培训班和学习研讨班,以“院坝会”“火塘会”等形式开展群众宣讲,让党的创新理论“飞进寻常百姓家”,彝乡人民“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意识筑稳筑牢。

——“两个提升”让基层基础坚如磐石。我们始终坚持夯基提质、固本培元。调整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541个,754个基层党组织“三化”建设全面达标,强力推进镇改街道完成大兴镇一分为二,实施“撤五增三”调优村级建制,基础党务持续提质提效。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清除一批问题村组干部、处理一批违纪违规党员;89个村(社区)换届100%实现一肩挑;县乡换届100%实现组织意图,基层政治生态持续优化净化。

——“三个飞跃”让党建引领遍地开花。我们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开展党建促脱贫攻坚“十大先锋行动”推进“十个组织化”,举办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擂台大比武”,趟出“141”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新路子,89个村(社区)集体经济均在10万元以上,党建引领实现质的飞跃。构建“一廊一路三街”宁蒗特色城市基层党建名片,深化推进“县管校聘”和“医共体”改革,校院长100%实现公开竞聘,推进新业态新就业群体“两个覆盖”从有形向有效“蝶变”,领域党建实现质的飞跃。打造安居乐居稳居宜居的8个易地搬迁安置党建示范集群;打造“2700苹果”“一县一业马铃薯种薯”等一批高原特色产业党建示范集群;打造“党建+全域旅游”融合双推的泸沽湖景区等旅游党建示范集群;建成“跑马坪解放纪念馆、杨大林党员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等主题党日打卡示范集群,区域党建实现质的飞跃。

——“四个促进”让宁蒗铁军攻无不克。我们始终坚持事业至上,激发动能。始终坚持好干部标准,鲜明树立重一线、重实干、重实绩、重公认的精准“选育管用”导向,加大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力度,淬火成钢促进干部成长大提速。持续深化“宁海模式”,用好“组团式”帮扶教育、医疗人才资源,率先开展“百名农科人才下基层”,将24个专家工作站建在服务群众最前沿;设立112个劳务人才工作站,打造“宁蒗匠人”劳务品牌,筑巢搭台促进人才活力大释放。探索开展副科级以上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备制度,选派各单位精兵强将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两违”整治、泸沽湖治理等重点工作一线驻点攻坚拔寨,组织百名主任科员开展“五城联创”志愿服务,千锤百炼促进公务员作风大转变。在疫情防控、抗震救灾一线设立临时党支部,在党建一张网中创新开展“遇事找组织”行动,探索形成“毗邻党建”“红石榴”工作站等基层治理模式,让党旗在小凉山上高高飘扬,党徽在群众心中熠熠生辉,率先垂范促进党员作用大凸显。县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连续两年评为“好”。

下一步,我们将聚焦主责主业、主动担当作为,守正创新,锐意进取,以全面过硬的组织工作为中心工作保驾护航,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2021年12月,宁蒗县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宁蒗县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方面主要做了什么?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效?

这十年,宁蒗县在改革、发展、稳定等各项工作实现“新跨越” (3).png

中共宁蒗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付建功:党的十八大以来,宁蒗县委、县政府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持续深入开展创建工作,“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成为宁蒗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生动写照。我们的工作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一马当先抓领导,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基础更加牢固。成立县委书记和县长任双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高位推动、系统谋划、定期部署,形成县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各部门协调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创建工作格局。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宁蒗县自治条例,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推动创建工作由单项突破向整体协同转变。按照民族地区“四个特别”好干部标准培养选拔各族优秀干部,锻造了一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中坚力量。
二是一点一滴抓宣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识基础更加全面。全面开展党员干部教育,“不管哪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不管是哪个民族的干部都是党的干部”成为各族干部共识。全面深化国民教育,中小学每学期不少于12课时开设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课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深根植于广大青少年心中。立足宁蒗县是丽江藏传佛教寺庙最多、僧人最多、信教群众最多的县情,大力开展践行“四条标准”和“五进”活动,藏传佛教在促进民族团结方面的作用全面发挥。广泛深入开展“10+N”创建活动,打造100个创建示范点,建成4个教育实践基地,各族群众的受教育面达到95%以上,“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思想全面深入人心。

三是一体同心抓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基础更加深化。着力实施“五个一”工程,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不断增强。利用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定期组织开展摩梭人转山节、彝族火把节等节庆活动,民族传统节日成为各族人民和各方游客交往、交流、交融的大舞台。聚焦传承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打造了《彝山情》《花楼恋歌》两部实景剧,普米族“拈达则”封山仪式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形成各族群众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的良好氛围。以集镇建设、易地扶贫搬迁、泸沽湖保护治理等为契机,积极构建各民族相互嵌入的社会结构和居住环境,全县各族群众通过搬迁等方式汇聚在一起,交得了知心朋友、结得了美好姻缘、做得了和睦邻居,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大交融格局。

四是一心一意抓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础更加坚实。宁蒗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云南省27个深度贫困县之一,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以来,县委、县政府全力攻克“坚中之坚、难中之难”,直过民族傈僳族、较少民族普米族整族脱贫。坚持把最好的地段安排给贫困群众、把最好的房子建给贫困群众、把最好的设施配套给贫困群众,建成3期易地搬迁进城安置区,配套建设公办中小学校、幼儿园、医院和敬老院、集贸市场等设施,4.2万贫困群众搬出大山、住进新居。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的惠及各族人民,坚决兑现了“决不让一个民族掉队,决不让一个民族地区落伍”的承诺。
五是一鼓作气抓治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治基础更加完善。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作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切入点,全面巩固拓展县城建设、泸沽湖生态环境、扶贫领域乱象、“两违”“十乱十风”等治理成果,宁蒗实现由乱到治、由治到美的蜕变。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党委、政府的公信力不断增强,社会安全稳定,形势持续向好,各族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党的光辉照亮小凉山、小凉山人民心向党”成为各族群众的共同心声。

今后,我们将坚持守正创新,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努力开创新时代宁蒗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新篇章!

(采写/赵润丰)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