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移动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丽江同城网 门户 查看主题

这十年 古城区生产总值由81亿元增加到197.78亿元

发布者: 丽江同城网 | 发布时间: 2022-8-12 17:48| 查看数: 40514| 评论数: 0|IP:中国云南丽江

党的十八大以来,古城区团结带领全区各族群众砥砺前行、团结奋斗,经济社会方方面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8月12日,“丽江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第15场:古城区专场发布会)召开。古城区委、区人民政府领导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古城区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取得的成就,并回答记者提问。

这十年 古城区生产总值由81亿元增加到197.78亿元.jpg


中共古城区委副书记、区人民政府区长阿辉介绍,从2012年到2021年,全区生产总值由81亿元增加到197.7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31亿元增加到118.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1000元增加到46712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8400元增加到23017元,城镇化率达81.35%,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古城处处展现生机和活力。

旅游迈向全域化


古城区全力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构建“1+5+N+1”全新综合监管模式,创新推出“30天无理由退货”、旅游“红黑榜”、“三位一体”诚信评价体系,国家文旅部撤销黄牌警告,旅游形象重获新生。开展文物活态化保护利用,保护、传承好文化遗产,全区共有文物保护单位62处、非遗项目283项、非遗传承人166人。以“旅游+”为引领,康养旅游、“沉浸式”旅游、体育旅游、星空旅游、红色旅游等业态蓬勃发展,4A级以上景区实现管理服务智慧化,“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型升级取得突破,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农业迈向特色化


坚持以城带乡、以旅哺农,大力发展“花、果、蔬、药”等符合古城区实际的农产业,走高原特色农业之路。确定花卉产业为“一县一业”主导产业,国内高端鲜切花基地——丽江现代花卉产业园建成投产,被列入全省5个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创新示范园之一,培育出“丽江的花”知名品牌,花卉产值达2.4亿元。结合坝区、山区、金沙江河谷不同地貌和气候特征,大力发展红水塘苹果、七河四季草莓等优质农产品。推动养殖业规模化、集成化发展,畜牧业产值达6.2亿元。打好“绿色食品牌”,实施高标准农田11.3万亩,培育“三品一标”78个。农产品从初级产品到粗加工,再到精深加工转型升级,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由1.23:1提高至1.9:1。

工业迈向集约化


坚持绿色循环发展,打好“绿色能源牌”,大力发展水电、风电和天然气产业,龙源风电、一鑫能源等项目落地古城区,清洁能源发电总量达122.77亿千瓦时,丰富的清洁能源吸引了一批优质工业企业入驻。推动传统工业提档升级,西南水泥等传统建材产业技改生产线建成投用,文化干地坝片区成为绿色建材聚集区。大力引进新型工业,一鑫能源、朗德啤酒等工业项目落地投产,金山高新区初具雏形。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至15家,十年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5.9%。


营商环境大幅改善


古城区出台一系列接地气的惠企发展政策措施,定期召开企业发展大会,拿出真金白银兑现企业奖补资金。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开办企业、项目投资审批、用水用电用气等审批时限不断压缩。首创“5+2”政务服务模式,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基本实现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定期举办“政银企”交流活动,建立信贷引导资金担保机制,解决好“融资难”问题。全区市场主体达5.65万户,千人拥有市场主体185.6户,千人拥有企业37.6户,均高于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十年累计引进外来投资627.5亿元,签约重大项目53个,协议资金达660.6亿元,其中8个项目建成投产,29个项目加快推进,落地转化率达62%。

教育医疗有提升


人力、物力、财力优先投入教育发展,建成祥和学校、文荣学校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新增18所公办幼儿园及普惠性幼儿园,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荣获“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称号。持续提升普通高中教育质量,区一中晋升云南省一级二等高中,引进上海新纪元教育集团、文林实验学校等民办学校在古城区办校。深入推进医疗卫生事业体制机制改革,区人民医院一期改扩建项目建成投用,顺利通过二甲综合医院评审验收。众志成城应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动员全社会深入开展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疫情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控制,在全省率先实现“双清零”。家庭医生签约3.5万人,基层卫生医疗机构设施更加完善,脊灰、百白破、麻疹、乙肝等传染病疫苗接种率达90%以上,健康古城建设稳步推进。

这十年 古城区生产总值由81亿元增加到197 (2).png


社会保障更全面

累计发放救济救助资金2.8亿元,城乡基本医疗、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分别达99.8%、96.34%。建设公租房1192套、廉租房300套,努力实现住有所居。特色发展养老服务体系,实施居民户适老化改造1011户,建设、改造居家养老服务场所116个,古城区被列为云南省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努力实现老有所养。

未来,古城区将将继续抢抓国家、省系列重大战略和决策部署带来的机遇,充分发挥文旅产业优势、交通区位优势、产业聚集优势,扎扎实实办好古城区的事,团结奋进、不负时代,努力谱写古城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不负时代的满意答卷。

记者提问


问:古城区推进作风革命加强效能建设推出了哪些具体措施?取得哪些新成效新提升?

中共古城区委常委、区委办公室主任戴云鸿:古城区历来高度重视作风建设,今年年初的区委五届二次全会,区委把2022年作为“作风建设年”,省里提出推进作风革命、加强效能建设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亲自部署、率先垂范,带头深入一线调查研究、解决问题,结合古城区实际制定出台了《古城区推进作风革命加强效能建设十二条措施》,明确领导干部“五严禁”、推动落实“四不准”、常态长效“三机制”,以作风革命、效能建设助推本领提升、工作提效、发展提速。

具体来讲:一是推出了一批提升工作效能的举措。二是推出了一批惠企便民服务的举措。三是推出了一批落实基层减负的举措。自启动基层减负工作以来,我们积极探索采取了很多务实管用的措施。在精简会议上,制定印发《古城区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若干措施》《进一步规范管理区级会议“五条措施”》,实行“全区性会议精简合并、每月1至3日集中召开、1小时会议、5分钟汇报”的“135”会议制度,严格控制会议规模和时间,不搞层层陪会,做到了少开会、开短会、开管用的会。在精简文件上,实行年度发文计划,减少非必要发文数量,自2020年以来,以区委、区委办名义下发的文件,较2019年均压减50%以上。在考核评价上,注重分级分类,除有明确要求外,其他考核事项一律不要求基层准备台账资料,一律不要求基层进行汇报,通过日常工作落实情况、重点任务督查情况进行打分,减轻了基层的负担。

问:作为一位市民,最近几年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在这里生活很有安全感,相信古城政法机关为此做了很多工作,能否为我们具体介绍一下?

中共古城区委常委、区委政法委书记李康:十年来,古城区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总要求,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古城。我们始终坚持增强平安法治古城建设向心力。建立调解组织185个,招募红袖标志愿者4000余人,组建联防组织70个,打造黑龙潭公园法治文化长廊、大研古城法治文化广场等7个普法宣传大舞台,促进基层治理从“做群众工作”到“由群众做工作”的大转变。

我们始终坚持增强平安法治古城建设创新力。通过“智慧+网格化”源头化解社会矛盾,全力打造三级综治中心87个,构建“大数据+网格化+任务巡查”闭环工作流程,收集上报化解各类问题超11万件次。通过“智慧+信息化”推动社会治理关口前移,研发重点行业及流动人口管理“智慧码”,4000余家出租房拥有了电子身份证。通过“智慧+云解纷”助力高效便民,建立社区云解纷调解室,推进远程开庭、司法确认等工作智慧化。

我们始终坚持增强平安法治古城建设执行力。在束河古镇设立全国首家旅游专门法庭,及时、公正、高效地审理好涉旅纠纷案件。建设全市首家社区法治服务中心,将24小时警务服务超市等资源整合到顺和社区。

我们始终坚持增强平安法治古城建设战斗力。严厉惩治黑恶犯罪,侦办涉黑涉恶案件6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24人。全区刑事案件立案数、命案发案数持续下降。积极推进“雪亮工程”建设,整合接入社会监控7837路,全面提升了治安防控能力。

十年来,古城区连续两届获得全国平安建设最高荣誉奖“长安杯”。2021年,古城区群众安全感综合满意率为96.57%,全省排名19位,执法满意率为98.78%,全省排名第2位。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征程,古城将在更高层次推进平安法治建设,守护好这座和谐文明开放的家园。

问:古城区在夯实基层基础、深化古城先锋的主要做法有哪些?

中共古城区委常委、区委组织部部长吴少翔:过去十年,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古城区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突出抓基层、强基础,着力补短板、扬优势,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和水平。
一是深学笃行,夯实思想政治根基。区委常委会、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以上率下,全面落实“第一议题”制度,示范带动全区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筑牢理论基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党史学习教育等一系列党内集中教育,转变了党员干部作风;常态化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推行“区级领导5件事”“部门3件事”,一大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整合辖区红色资源,着力建设“八大教室”,为区内外教育培训提供多元化阵地,得到党史学习教育中央第七指导组高度评价。

二是强基固本,筑牢坚强战斗堡垒。坚持“书记抓、抓书记”,采取“点菜下单”方式压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牢固树立“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党的基层组织体系不断织密建强,621个党组织全面完成达标创建,6个党组织荣获省级“规范化建设示范党支部”荣誉称号。坚持教育管理党员从严、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从实,党旗在疫情防控、创文巩卫等重点工作一线高高飘扬。以换届为契机,选优配强乡村干部队伍,村(社区)“两委”成员年龄学历实现一降一升,在全市率先推行村级组织“大岗位制”,进一步激发村社干部干事创业热情。

三是精准施策,提升全域党建质量。始终把全域党建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总抓手。在农村,以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为重点,充分发挥党组织、党员和驻村工作队作用,贫困村、贫困户全部实现高质量脱贫。结合“万名人才兴万村”“干部规划家乡行动”等,回引77名优秀人才担任党组织书记助理或村(居)委会主任助理,建立乡村振兴人才库,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在城市,坚持旅游区、居民区、商业区、开发区“四区驱动”、多元融合,推动社区党建、行业党建和各领域党建互联互动,打造了“七星拱月▪四商成金”商圈党建、“工地党校”等一批城市党建品牌,古城区被省委组织部确定为“省级城市基层党建创新示范市”。在机关,以模范机关创建为抓手,探索推行特聘组织员等制度,深入开展“寻标对标达标创标”行动,机关引领和带动各行业争先进位,党员干部精气神明显提振。在企业,聚焦抓改革、促发展,完成区投控集团组建和党建入章工作,有力推动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入融合,星级旅游公厕“123”党支部和木江胡、木润华等一批优秀共产党员在基层实践中涌现。

四是围绕中心,有效发挥组织优势。紧紧围绕“一城五区”定位,把服务中心、争创一流作为党建工作的总要求,选派优秀党员干部助力丽江机场三期改扩建征地拆迁等重点难点工作,有力保障项目建设。率先在核心景区建立旅游先锋联盟,形成抓旅游党建合力,在服务游客、旅游转型升级一线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建立志愿服务之家,深入推进“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工作,大研街道七一社区和新义社区先后获评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文林村探索出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的好模式;北门社区建成了本地居民和新丽江人“交得了知心朋友,做得了和睦邻居,结得了美满姻缘”的和谐社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百花齐放。推行基层治理网格化,“智慧码”覆盖主城区,束河夜话、协商在基层搭建了有事好商量的协商议事平台,“红色物业”托底老旧小区管理,“五心服务之家”打通廉租房小区服务管理瓶颈,一些社会难点问题被逐步破解,党建赋能基层治理更为高效。

今后,我们将持续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深入推进全域党建示范引领工程,不断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努力为古城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问:在刚才的发布词中,发言人提到古城区要推动建设世界文化旅游名城,能具体介绍一下吗?

古城区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唐天浩:舍不得的丽江是世界的丽江,而古城就是您心中的诗和远方。不断提升旅游服务水平,擦亮古城区旅游金字招牌,让古城成为遇见美好的代名词,是我们肩负的职责和使命。在推动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建设中,我们将以全域旅游发展为核心,深入实施全域5A、文化赋能、空间整合、数字文旅、内外循环的旅游转型升级五大战略,构建“一核引领、两廊联动、五区集群”的空间布局,从开发新兴产品业态、提升核心产品内涵、优化提升市场环境等领域入手,分片分期系统构筑古城区全域旅游新格局。

在开发新兴产品业态方面,我们将依托丽江古城、束河古镇等现有的知名景区,努力提高景区承载力和丰富旅游产品,延伸旅游产业链,以文化创意和科技技术赋能东巴文化,继续发挥高A级景区引领示范带动作用;建设一批融入自然、特色鲜明、内涵丰富、游客青睐的半山酒店、国际知名品牌酒店等高端住宿设施;规划建设精品自驾旅游线路,完善沿线观景平台、营地、旅游驿站等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生态徒步旅游路线建设,发展探秘自然、文化体验、亲子互动、户外拓展等研学类旅游产品,创建研学科普示范基地;打造全国性文旅融合发展研讨的“大研基地”,树立“非遗文化周”品牌、会展研学名片,增加高端旅游业态供给;发展乡村旅居、休闲农业、农耕体验等乡村旅游新业态;出台“云南人游古城”吸引措施,开发一批“本地周边游”“田园亲子游”“沉浸体验游”乡村旅游线路。

开发新兴产品的同时,需要做好核心产品内涵的提升。我们将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做到科学保护与合理开发并重。以“科技+文化遗产”为途径,运用数字化技术,助力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高品质筹办古城区非遗文化节,进行民族服饰展演、推广纳西传统服饰旅拍、举行“非遗”饮食文化展等系列活动,为非遗项目搭建展示交流平台。开展“非遗进旅企、旅企推非遗”活动,提升丽水金沙、“黑龙潭歌会”“热美文化艺术节”等文化演艺品牌影响力,打造古城区非遗IP形象。

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加快红谷坡地艺术区、徐霞客文化旅游产业园、丽江古城文化产业园区、金茂丽江创意文化产业园等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发展步伐;充分运用红色资源,推出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促进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等业态融合发展,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束河古镇为中心,着力建设和打造“中国•丽江婚纱旅拍基地”,促进旅拍产业发展;研发有特色、可推广的旅游伴手礼产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一批沉浸式体验型旅游演艺项目。

好的产品和服务与市场环境优化紧密相关。在优化提升市场环境中,我们将以游客安心、放心、舒心为导向,实施旅游服务品质提升行动。加强旅游监管,以“零容忍”的态度,持续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完善旅游投诉机制,加强网络舆情监测,形成快查、快处、快反馈的长效机制,实现5分钟响应、24小时办结,办结率100%。督导市场经营主体履行30天无理由退货承诺,巩固文化旅游市场秩序整治成果,营造良好市场环境,维护游客合法权益,倡导文明旅游,推进文化和旅游市场的信用管理,构建全域旅游监管新格局。

(采写/张晨)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