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移动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丽江同城网 门户 查看主题

暑假是垃圾快乐爆发期:千万别让一部手机,毁了一个孩子

发布者: 丽江同城网 | 发布时间: 2022-8-8 08:56| 查看数: 35631| 评论数: 0|IP:中国云南丽江

“垃圾快乐”可以获得短暂的幸福,但面临的是痛苦的一生。
暑假,是孩子最容易放纵的时候,父母可一定要提高警惕哦!
作者 | 夏天

暑假是垃圾快乐爆发期:千万别让一部手机,毁了一个孩子

暑假是垃圾快乐爆发期:千万别让一部手机,毁了一个孩子
周末家庭聚会。

大人们都坐在饭桌上聊天,孩子们却清一色地低头看手机。

即使故意跟孩子们套近乎,孩子们也仅仅只是敷衍了几声 “嗯、嗯、嗯”,就又一脸亢奋地扎入游戏和短视频的狂欢中。

看着孩子们对手机的“偏爱”,我们几个大人面面相觑,尴尬不已。

记得知乎上曾有一段非常犀利的高赞回答:

“一百万年以前,毁掉一个孩子最好的办法是给他一个火把;

五十万年以前,毁掉一个孩子最好的办法是给他一个精心打磨的石器;

5000年前,毁掉一个孩子最好的办法是给他一把泛着铜毒的锋利匕首。

今天,毁掉一个孩子的最好办法就是给他一部手机。

因为,无论多好的工具,只要父母不加以合理的控制,任由孩子去玩,都不会有好的结果。”

深表赞同。

暑假,是垃圾快乐的爆发期,也是孩子最容易放飞自我的时期。

一个8岁小男孩,整整两个月暑假都宅在家里玩手机,结果导致视网膜脱落。

黑龙江11岁男孩玩游戏一个月充值11万,花光奶奶手术费,并对记者说玩游戏不充值没手感。



一名大二女生连续两个月抱着手机聊微信,导致右眼暴盲。



……

诸如此类的事件,每年暑假都会层出不穷的出现。

暑假,父母一定要提高警惕,加强监督,千万别让一部手机,毁了一个孩子。



“垃圾快乐”正在吞噬孩子的
勤奋、自律和上进心
网上有一组特别引人深思的画:



一个正在认真读书的小男孩看见手机屏幕亮了一下,就拿起来看了一眼。

然后,他很自觉地放下了手机。

可是,当手机屏幕再次亮起来的时候,他拿起手机,却再也没有放下......

手机,真的是孩子学习路上最大的拦路虎。

2017年,有一篇题为《技术有多邪恶》的文章中,《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大卫·布鲁克斯在文中写道:

“科技公司知道是什么导致大脑中的多巴胺飙升。

他们的产品采用了‘劫持技巧’,把我们引诱进来,形成‘强迫循环’。”

而在美国备受争议的多巴胺实验室联合创始人拉姆齐·布朗也曾承诺,可以大幅提高任何跑步类、减肥类或游戏类APP的用户使用率。

也就是说,那些经过专业人士设计的游戏、节目、APP......

不仅想尽办法刺激孩子的眼球,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偷走孩子的时间,更深谙孩子的心理,让孩子一不留神就陷入“垃圾快乐”的陷阱里,无法自拔。

日本关西电视台曾采访过一位特别疯狂的“游戏成瘾者”滝沢拳一。

自从玩上了游戏,他便沉迷其中,一发不可收拾。

最疯狂的时候,他可以连续好几天,每天20多个小时不吃不喝不睡觉。

他的房间里一片混乱,垃圾堆积成小山。

他在家里蹲了近10年,这样的状态也持续了近10年。

从17岁到27岁,他让自己沦为“垃圾快乐”的“囚徒”,荒废了自己最美好的青春。

心理学上说:人类最天然的、最原始的需求,是对那些让我们精神和身体感到“爽”的东西产生依赖。

可是,残酷的是:

凡是让你“爽”的东西,也必将让你痛苦。

唾手可得的“垃圾快乐”会麻痹孩子的大脑,吞噬孩子的勤奋、自律和上进心,轻而易举地毁掉一个孩子。



唾手可得的快乐背后

都是昂贵的代价

经济学上有一种最基础的理论,就是成本和回报的关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性价比。

表面上看,“垃圾快乐”是性价比最高的快乐。

因为它用最低的成本,让孩子们获取了最大的满足。

但实质上,它是最得不偿失的快乐。

因为,唾手可得的快乐背后,都是昂贵的代价。

表哥小的时候,成绩一直都很优秀。

直到初二暑假,叔叔婶婶因为工作忙,无暇照顾他。

表哥就像是一只脱了缰的野马,一头扎进游戏的世界里,不分昼夜地玩。

更糟糕的是,开学后,表哥在家里只要一看到手机,就拿起来玩,甚至偷拿手机躲到被窝里玩通宵。

学校老师多次找叔叔婶婶反映,表哥在学校里经常没精神,注意力差,趴在桌子上睡觉,学习成绩直线下降。

叔叔婶婶想尽办法帮表哥戒网瘾,但都无济于事,亲子关系也一度降到了冰点。

就这样,原本轻松就能考上重点高中的表哥连高中都没考上,直接辍学在家了。

前段时间,我在夜市上看到表哥在摆地摊卖玩具,内心更是感慨万千。

一时的放纵和快乐,带给表哥的是一辈子的卑微和底层。

自从辍学后,表哥做过网管、做过外卖员、送过快递、开过小餐馆,在工厂做过流水线工人......

他曾因为几十块钱的工钱,跟老板红脸,跟顾客争吵;

也曾因为知识的匮乏,被别人骗得身无分文;

因为学历的限制,被各大企业拒之门外,迫不得已一直做着最辛苦、最底层的工作。

经历过社会的一番毒打,品尝过生活的无奈和艰辛之后,表哥悔不当初,却也为时已晚。

其实,这就是“垃圾快乐”最恐怖的地方:

当你沉浸其中时,你感觉不到它的伤害。

当你有所醒悟时,你已经沦为一个对生活毫无还手之力的囚徒。

正如《娱乐至死》的作家尼尔·波兹曼所说:

“毁掉我们的不是我们所憎恨的东西,而恰恰是我们所热爱的东西。”

记得社会学家芭芭拉,曾通过在底层调研生活8年后发现:

越是处于底层的人,越是会用一种消耗型的方式寻求快乐,比如肥皂剧、毒品、电子游戏......

越是处于高层的人,越是会用一种补充型的方式寻求快乐,比如跑步、阅读、学习......

“垃圾快乐”比书本中枯燥的知识更有吸引力,但却会悄无声息地毁掉一个孩子的未来。

所以,千万不要高估孩子的自制力,不要低估垃圾快乐的荼毒。

不要让一时的放纵,成为孩子一辈子的悔恨。



每一份高级的快乐

都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有人说过这么一句话:

“一个有出息的人应该摆脱多巴胺,追逐内啡肽。

多巴胺是向下的本能,内啡肽是向上的努力。

多巴胺只能带给人短暂的快乐,内啡肽却能带给人持久的幸福感。”

孩子在玩游戏、刷视频、看电视时,大脑会产生多巴胺,从而产生欣快感。

但是,这种快感是短暂的,是会随着孩子的欲望不断升高阈值的。

一旦孩子无法从中得到想要的刺激,就会陷入巨大的空虚、迷茫和无意义感中。

而内啡肽却是在孩子经历痛苦和付出努力获得回报时,才能获得的幸福、满足和欣慰。

一个三年级的小男孩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第一次考到90分时,激动得痛哭流涕。



一个美术高考生,得知自己考了462分后,喜极而泣;



导演饺子蛰伏十年,与生活作战,与诱惑作战,与压力作战,与自我作战,终于制作出一部惊世之作《哪吒之魔童降世》。

他在颁奖典礼上无比感慨地说道:

“我经常问自己,如果坚持了那么久,最终什么都没有得到怎么办?

我的内心回答我,其实我已经得到了很多,创造一个东西出来的这个过程是独一无二的。”

事实证明:

真正的快乐,不是狂欢后的落寞,而是努力过后满满的充实感和成就感。

最重要的是,这种满足感、成就感和充实感不会像璀璨的烟花一样,短绚即散,而是会沉淀在孩子的气质里,滋养孩子的内心,变成孩子继续努力奋进的不竭之力。

所以,不要让孩子沦为多巴胺的俘虏,鼓励孩子去追逐内啡肽。

哪怕是翻过一座高山,读懂一本艰涩的书,攻克一道难题,学会一项技能......

只有付出别人不愿意付出的努力,才能得到别人得不到的收获。



自媒体人@崔璀说过一段话,让我很有感触:

“我们身体里都住着一个小人,他喜欢偷懒,贪恋即刻的快乐。

我们不需要责备它,因为有它我们才懂得休息,懂得享受。

只是有时候我们需要把它管理起来,让它远离诱惑,给勤奋和努力让出道来。”

对于孩子来说,也是如此。

我们是孩子与“垃圾快乐”间的一道墙。

我们的放纵,会让垃圾快乐趁虚而入,吞噬孩子的勤奋、自律和上进心,毁掉孩子美好的未来。

只有及时约束孩子、严格要求自己,才能让孩子在一次次的克制中越来越强大。

愿我们的孩子,都能免受垃圾快乐的荼毒。

愿我们都能用现在的严格,用自身的示范,换取孩子一辈子的幸福。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