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史学习教育】百年丽江党史故事:震撼滇康两省的枪声
编者按: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为让广大党员更好的学习党史,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市委史志办、市委网信办开设了“丽江党史故事”专栏,将定期刊载丽江党史小故事,敬请关注。
震撼滇康两省的枪声 ——华坪革命武装的艰辛历程
20世纪40年代末,活跃在滇康两省交界处的地方武装——华坪革命武装(丁志平部),自1945年秋筹备,1949年3月正式建立,到1949年10月,整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七支队三十五团,先后转战于滇康两省的华坪、大姚、元谋、盐边、永仁等五县,五次历尽艰辛,寻找党组织,独立地坚持与国民党反动势力展开轰轰烈烈的武装斗争,经历了半年多血与火的战斗洗礼,为华坪乃至云南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积极创造条件
华坪县人丁志平,1927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曾参加八路军、新四军,英勇奋战。1942年4月,丁志平在重庆红岩八路军办事处受中共南方局负责人董必武派遣回乡开展工作。奉命回到华坪后,打入军政界,被国民党华坪县政府先后任命为县中军事教官、县兵役局局长和建设科科长等职。他以这些合法身份为掩护,遵照董必武的指示和党在国统区“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十六字工作方针及“勤学、勤业、勤交友”的三勤工作方法,在华坪各界广交朋友,结识进步人士,积极进行革命宣传活动。
1944年12月7日,因工作需要,周恩来、董必武奉中共中央指示离开重庆返回延安,丁志平送交重庆汇报请示工作的信函中断,从此与党组织失去联系。丁志平在失去组织领导的严峻形势下,没有向困难屈服,仍然坚持不懈地为实现党的奋斗目标而努力。他积极联系在大革命时期加入党组织,同样与党失去联系的陈永贵、严英武两位老共产党员和竹屏镇(今中心镇)小学进步教师和视远等人,1946年春在华坪秘密组织了“知行读书会”,在进步的学生、农民、士兵中吸收会员,组织学习进步书刊,演出抨击时政的自编话剧和花灯剧,并采取恰当的方式介绍八路军、新四军英勇抗日战绩以及抗日根据地的施政情况,揭露国民党政府在华坪的残酷罪行,使贫苦农民、士兵和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政治思想教育。1947年9月,丁志平等人又将“知行读书会”改为“知行学社”,民主选举丁志平为社长,和视远为副社长,经常组织社员学习革命理论,启发受压迫剥削的劳苦大众的觉悟,团结组织起来共同反对内战,争取人民民主,求得人民的彻底解放。同时,有理、有利、有节地开展反对国民党的竹屏小学校长沈湘云毒打男女学生、贪污教育经费的罢课斗争和反对士绅严实斋、李济明在青黄不接之时屯积粮食,抬高米价抢米的斗争。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拥护,学社队伍也不断壮大起来,为革命力量的聚集奠定坚实的基础。
发动武装起义
为了取得党的直接领导,1948年冬,丁志平带领社员韩定国赴昆明寻找党组织。由于当时省工委活动极为隐蔽,虽经一个月的努力,仍未能与党组织取得联系。返回华坪后向学社的成员通报情况,统一思想,研究对策。组成以丁志平、严英武、陈永贵为核心的领导集体,计划以“知行学社”社员为骨干,联合各族群众,举行武装起义,迎接全国解放。经过两个多月的准备和周密安排,发动了“3•16”革命武装起义,经过数小时激战,击毙县常备中队长鄢荣泰,击溃县政警队,攻入县政府内,活捉了县长田秋年及秘书杨尊三,获步枪60余支、子弹万余发,手榴弹200多枚,一举推翻了国民党华坪县政府。
起义武装攻占县城后,丁志平立即组织政工人员在县城街头进行宣传,及时召开民众大会,号召各族人民团结起来,反对国民党征兵、征粮、征税,彻底推翻国民党反动政府,筹备组建临时人民政权。发布《告全县父老同胞书》,明确提出革命武装部队的宗旨和纪律,得到了各族群众的拥护,贫苦人民的子弟纷纷参加革命队伍,人员迅速发展到1000多人。丁志平领导的起义武装打出“中国人民解放军滇西纵队”的番号,设立司令部和政治部,丁志平任司令,曾恭武任政治部主任。随后,在司令部召开大队长以上干部会议,学习“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提出了严格按照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和建军思想整顿队伍的要求,立即进行部队整顿。同时组建了华坪县临时政府,没收了旧政府的积谷、赋谷作为军需供应,动员乡绅富户捐粮两万多斤作军饷和救济贫苦人民,全城民众无不欢欣鼓舞。
革命武装起义成功后,丁志平于3月18日再次派刘显信、王守到昆明寻找党组织,汇报华坪革命武装起义的情况,请组织派人来领导革命武装斗争,对今后的工作给予指示。二人赶往昆明,虽经多方艰辛寻找,但仍未取得联系。
捍卫起义成果
华坪革命武装部队夺取县城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全县各族人民的斗志,同时也引起国民党政府的警觉和关注。国民党丽江专员史华获得呈报后,从永胜县城写信给七连乡(今通达乡)乡长杨振寰:专署已派视察员刘正刚到华坪“宣达政府德意”,并派本部参谋古延龄率武装部队进驻永胜仁里(今仁和镇)一带,促使华坪暴动人员接受“招安”,望给予配合。杨振寰接信后,即与新帮乡(今新庄乡)乡长马恒丰密谋组织地霸武装,趁华坪革命武装立足未稳,伺机进行反扑。与此同时,国民党云南省主席兼保安司令卢汉电告民政厅长安恩普速调大军用武力镇压华坪革命武装。
4月5日,杨振寰、马恒丰纠集200多人聚集在荣将简家丫口,企图进剿革命武装。丁志平闻讯后,即派政治部主任曾恭武到荣将向杨振寰、马恒丰二人宣讲全国革命形势,试图通过谈判来解决问题,但杨、马二人坚持反动立场,拒绝谈判。6日,丁志平看杨、马二人无和谈之意,遂亲率500余人,兵分两路:一路从花子岩龙洞湾山梁包抄,另一路经大路到荣将街口向简家丫口出去,与地霸武装激战一昼夜,将其打得四处逃窜,毙敌中队长张泽宗,俘虏数十人,沉重打击了地霸武装的嚣张气焰。
杨振寰地霸武装兵败荣将后,国民党丽江专员史华心急如焚,命令永胜民众自卫队罗瑛率队前往华坪,进剿革命武装。敦促视察员刘正刚速赴华坪,以委任丁志平为华坪民众自卫队长为诱,企图进行“招安”。丁志平识破了他们的阴谋,派政治部副主任和视远会见刘正刚,义正严辞地拒绝了他的要求。而罗瑛到华坪后,也未按史华的指令剿办,却要求与丁志平面谈。丁志平从大局出发,在县城司令部面见了罗瑛,宣传了全国革命形势,委婉地表明各自为阵、互不干涉的主张。谈话结束,罗瑛即返回永胜。丁志平有理、有利、有节地捍卫了起义成果。
华盐两部合作
为了进一步扩大战果,丁志平与西康省(现属四川省)盐边县失去组织联系的地下党员赵光洁、付杰、曾熙国等人,在玉鹿乡(今船房乡)灰窝村王富学家商议消灭国民党二十四军驻盐边县屯垦团的有关事宜,并作出决定:一是4月25日,华坪县革命武装攻打驻华坪与盐边交界处棉花地屯垦团团部及一个营;二是鉴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远离西南,为更好地依靠统战政策,迷惑敌人,学习东北民主联军的做法,将“中国人民解放军滇西纵队”更名为“中国民主联军滇黔军区滇西第五纵队”;三是盐边革命武装为利用诸葛世槐的势力,暂不改名,适当时机编组为“中国民主联军滇黔军区滇西第六纵队”。随后,丁志平在华坪县城教场坝枪毙了混入革命队伍企图另立山头的异己分子王灿勋、仓荣、李福荣,整顿了军纪。随即率队按照华盐两部共同商定的时间和作战方案,经福泉镇直插棉花地,围歼驻扎在棉花地屯垦团的两个营。盐边县革命武装也同时行动,直取屯垦团团部。由于战前准备充分,圆满完成了战斗任务。华坪县革命武装俘屯垦团副团长杨国杰及营长、连长20多人,士兵300人,缴获机枪18挺、步枪300多支、子弹数万发及大量的军需用品。战斗结束后,政治部将被俘人员集中学习整训,宣讲形势和政策,动员他们参加革命队伍,除个别要求发给路费回家外,其余均参加了革命武装部队,队伍扩大到3000余人。盐边革命武装完成作战任务后,急速赶到棉花地与华坪革命武装汇合,正式编组为“中国民主联军滇黔军区滇西第六纵队”,并决定横渡金沙江,进军永仁、再挺进大姚、元谋,打到昆明附近,寻找朱家璧领导的云南人民讨蒋自救军。同时,第三次派政治部副主任和视远带人赴昆明寻找党组织。和视远等人赶到昆明后,经同乡、好友多方打听,仍未找到党组织。
联军挺进滇西
为了争取更大的胜利,部队采取一系列整军安民措施,以“中国民主联军滇黔军区滇西第五纵队”司令部的名义发布了14号通令:要求速作行军作战准备,并将华坪临时县政府组成留守司令部,负责地方治安。5月初,中国民主联军滇黔军区滇西第五、六纵队横渡金沙江,向永仁进军。永仁县长闻讯后,仓皇逃跑,永仁县常备队随即投诚。革命武装部队在永仁县各族群众的热烈欢迎下进驻县城,成立临时总指挥部,丁志平任总指挥,赵光洁任副总指挥。指挥部采取一系列加强部队思想政治工作和军纪的措施,先后发布《告本军武装同志书》《政治宣传纲要》,重申“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和部队的宗旨,多次召开军政干部会议,培训政工干部,派出政工人员上街宣传共产党的政治主张、部队的宗旨和纪律。为严肃军纪,将违反军纪抢劫永定镇居民财物的中队长张志超当众枪毙。继而兵分三路,丁志平率五纵主力攻元谋,陈杰民率4个大队打大姚,赵光洁率六纵全部人马夺盐丰。由于革命武装部队加强宣传,纪律严明,所到之处均得到贫苦人民的热情支持,各族子弟踊跃报名参加革命队伍,部队迅速壮大到7000多人。革命武装的浩大声势,立刻引起国民党西南行政公署及滇、康两省军政头目的极度不安,张群、卢汉、刘自乾调兵遣将,派云南省保安四、五、七团汇合元谋、大姚两县及革命地霸武装围剿革命武装部队。
5月16日,五纵队副司令陈杰民率部进入大姚县境中,因军事指挥失误,部队改由供应处处长苏一士代职副司令,率部包围大姚县城。然而,大姚县城守敌凭借坚固城墙死守,联军连攻数日也未夺取。加之国民党云南保安四团赶到增援大姚守敌,苏一士只好下令撤退,与夺盐失利的六纵进入元谋,与丁志平率领的队伍汇合。
24日,丁志平在元谋县班果村召集大队长以上干部及政工人员开联席会议,讨论在军事作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统一全体指战员的思想认识。经过元谋、大姚之战,丁志平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没有党的统一领导,要想取得武装斗争的彻底胜利是困难的。因而在班果会议的第二天,他第四次派政治部副主任和视远赴昆明寻找党组织,请党组织派人来领导队伍。和视远日夜兼程赶到昆明,按丁志平的指示到云南大学找老乡帮助联系,但因判断失误,错过与党组织取得联系的机会。6月1日,丁志平重新布置作战方案,第二次攻打元谋县城。但此时已失去良机,敌情发生重大变化。国民党元谋县长朱淮扩充了县常备队和民众自卫队固守县城,疯狂镇压革命武装,云南省保安七团已赶至元谋增援,凭借坚固的城墙和重机枪、大炮等精良武器阻击革命武装的进攻。丁志平指挥革命武装连续作战数日,攻城未克。至7日,根据各方面情报获悉云南省保安四团从大姚县奉命进军永仁县,兵逼永仁县境,有截断革命武装后路之忧;云南省保安五团已从楚雄向南华、姚安一线推进,作后备力量;西康省盐边土司诸葛世槐也调兵驻守金沙江大渡口,形成在金沙江边围歼革命武装之势。丁志平审时度势,考虑在元谋、大姚已孤军奋战月余,且未与党组织取得联系,处于敌强我弱、腹背受击、难以取胜之劣势,为避免陷入弹尽援绝、全军覆灭的险境,果断将部队撤出元谋,退至永仁县,寻机突破金沙江天险封锁线,返回华坪建立革命根据地。
回师受挫再崛起
在革命武装准备回师华坪之时,华坪县城留守司令部获悉革命武装在大姚、元谋失利的消息便开始反水,委派杨振寰为民众自卫队长,阻击革命武装返回华坪。面对环生的险境,丁志平始终保持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慨,于6月20日指挥部队从永仁县境经平江渡、腊乌渡突破金沙江天险封锁线,迅速击溃盘踞华坪县城的民众自卫队杨振寰部,于21日晨重新夺回县城。在战役中,先头部队大队长游天锡、战士杨朝富、杨明发等英勇牺牲。
杨振寰失去县城,并不甘心,又纠集七连、新帮、玉鹿三乡地霸武装2000余人反扑县城。丁志平率部坚持与之作战4昼夜后,为顾全大局,保护全城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巧妙地指挥部队乘雨夜突围县城,撤向福泉镇。次日,杨振寰占领空城,急派大队长王富学(原参加革命武装,后叛变)率领人马尾追绕道进行阻击。丁志平率队撤退到地势险要的福泉镇干巴村,突遭王富学部四面伏击,80多人壮烈栖牲,百余名指战员负伤,造成了震惊滇康两省的“干巴村惨案”。在紧急关头,丁志平临危不惧,组织敢死队,杀开一条血路,冲出包围圈,率部撤向三阳,在海宝山不幸又遭盐边土司诸葛世槐的袭击,革命武装部队被打散,损失极为惨重,丁志平也被诸葛世槐劫持到盐边县大石房。经盐边地下党的帮助,丁志平于7月下旬逃离虎口,回到华坪重整旗鼓,很快集中失散人员四五百人,占领天马、膏泽、新邦等乡镇,击溃杨振寰部,再次攻占华坪县城,迫使杨振寰部退至玉鹿七连乡一带。
华坪革命武装的东山再起,又一次震惊滇、康两省的国民党军政要员。国民党云南省保安司令部急急忙忙成立归属滇西剿匪指挥部新辖的“华永联防剿匪司令部”,委任何觉民为司令,杨振寰、谭伟才为副司令,队伍仿乙种师编制,下辖一、二、三路指挥,共13个大队负责对华坪、永胜一带革命武装进行清剿。国民党西昌行辕主任贺国光委任的盐边县金沙江上游守备司令诸葛世槐也立即致函国民党华坪县正、副县长刘深源、李济明、张汝明,要求华、盐两县共同精诚团结,不惜牺牲一切,联名剿办清匪,企图联手围歼华坪革命武装。
投入党的怀抱
8月1日,丁志平接受张平提议(张平,是中共云南省工委领导的新民主主义军人同盟(简称“军盟”)组织派到华坪、永胜工作的人员),与永胜来华坪的易少白部暂编为“西南人民解放军滇康边区纵队”,易少白任司令,皮靖国、丁志平任副司令,张平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但因为张平未公开身份,丁志平仍然没有与党组织及时取得联系。丁志平为避免鱼龙混珠,仍然保持华坪革命武装的独立性,自任司令,委杨参天为副司令。同时,四处打听消息,渴望与党组织直接领导的武装联系上。
9月初,华、盐两县反革命势力相互勾结,准备兵分三路扑向华坪县城。在严峻的形势下,丁志平闻知滇西北已经有共产党的领导,剑川、丽江相继解放。他认真总结自己戎马空偬、南征转战的实战经验后,毅然决定:避开敌人优势兵力,撤出华坪,向滇西北地区靠拢,寻找党的直接领导。并第五次派政治部副主任和视远回原籍丽江联系。随即率部撤出华坪,向滇西北解放区转移。
13日,革命武装部队到永胜县的斯纳、清邑、河口一带。由于情况不明,黄世林部与滇西北人民自卫军三支队交火。当得知对方是共产党领导的滇西北人民自卫军队后,丁志平立即下令撤退,并通过当地游击队长彭华民与三支队领导取得联系,要求将所辖部队归编。经过谈判,华坪革命武装部队归编为滇西北人民自卫军第三支队暂编第五营。10月,三支队奉命到鹤庆松桂整编,归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七支队35团。 从此,原华坪革命武装部队人员,在党的领导下,转战于永胜、华坪、盐边、盐源等县,继续为党的事业,为人民的解放作出应有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