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移动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丽江同城网 门户 查看主题

丽江这4个项目拟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遗名录

发布者: 丽江同城网 | 发布时间: 2020-12-23 11:31| 查看数: 44279| 评论数: 3|IP:中国云南丽江

丽江4个项目拟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遗名录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关于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的公示》。
丽江这4个项目拟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遗名录.jpg
其中,由丽江市永胜县申报的“银胎掐丝珐琅器制作技艺(永胜珐琅银器制作技艺)”、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申报的“三多节”、宁蒗彝族自治县申报的“普米族拈达则封山仪式”、古城区申报的“童谣(纳西族童谣)”4个项目全部入选,进入公示阶段。
公示提到,2019年,文化和旅游部开展了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推荐申报工作。2020年,文化和旅游部组织专家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中央和国家机关部门推荐申报的943个项目进行了评审。之后,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评审委员会进行了审议,提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推荐项目337项,其中,新列入198项,扩展139项。
一起来认识
此次丽江拟入选的4个项目

1.jpg

银胎掐丝珐琅器制作技艺(永胜珐琅银器制作技艺)
“珐琅银器”制作技艺流传于丽江市永胜县永北镇和三川镇汉族聚集地。
“永胜珐琅银器”制作技艺当地俗称掐丝珐琅。它综合了银器制作工艺和珐琅工艺,运用传统的敲、打、铆、镀、锤、凿、镶嵌等手法。自元代传入永胜县以来,不断融入白、纳西、藏、彝等民族文化元素,在茶马互市中为云南民族文化的对外传播起到积极作用,是云南各民族多元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具有极强的地域性特征。
“永胜珐琅银器”主要工艺流程有化银、浇膜、压膜、制坯、造型、焊接、拉丝、掐丝、上琅、烤琅、洗亮、检验、包装等。其中掐丝、点蓝、烧蓝是工艺核心,难度最高。“珐琅银器”造型和纹饰图案遵循“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传统,由于成品立体感强,色彩斑斓,为当地民众喜爱,自明代以来就行销省内外,在英、法及东南亚国家也有声誉,是云南名特产品之一。
2.jpg

三多节
农历二月初八是纳西族的传统节日“三多节”。“三多”是传说中玉龙雪山的化身,是骁勇善战、扶危济困的英雄,“三多节”是由祭祀“三多”衍化而来的纳西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
每到“三多节”,生活在玉龙雪山周边的纳西、白、藏等各民族身着盛装,互相邀约,携带祭品、食品和炊具,自发前往北岳庙过“三多节”。“三多节”具有相对固定的流程,先由资深东巴主持祭典,唱诵《祭三多经》,然后民众敬香许愿,祈求三多庇护。
“三多节”有悠久的历史和社会影响力,见证了丽江各民族相互包容、团结互助的历史,各民族通过共享节日,促进了文化认同和价值认同,成为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好家园、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纽带。
“三多节”传统祭祀和礼仪活动,凸显了“万物有灵”的朴素哲学观和“人与自然亲兄弟”的天人合一思想、万物平等的理念,体现了纳西族敬畏自然、亲近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观。

3.jpg

普米族拈达则封山仪式
普米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化,主要分布在丽江市宁蒗县、玉龙县、永胜县,以及怒江州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迪庆州维西县等地。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全国普米族总人口为42043人。
普米族中的“普米”是本民族自称,“普”意为“白”,“米”意为“人”。在历史上,不同民族称普米为“巴”“博”“西番”等。根据文献记载,普米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年以前,在历史长河中,普米族创造和形成了丰富灿烂的民族文化,至今在宁蒗县普米族聚居区保留和传承的“拈达则封山仪式”,是普米族重要的文化状态之一。
普米族聚居环境和原生态大自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拈达则封山仪式”是普米族自然生态、文明价值观的重要体现,它以仪式的方式告诫人们要保护好自然环境,传承发展好生态文明,从而为人类美好家园留下生存发展的不竭源泉。
“拈达则封山仪式”一般在每年春季举行,用时三天。仪式从原始的自然崇拜延伸发展而来,通过举行仪式的方式祈福禳灾,实现平安富裕、幸福美好的人生愿景。释放出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共生共荣、和谐发展的人文精神。
据了解,“拈达则封山仪式”从西汉开始传承至今,是普米族先民在迁徙过程中,为适应自然环境而形成的独特文化习俗。普米族崇尚世间万物有灵,认为人与自然万物之间应该和谐相处、同生共荣,这一传统理念贯穿在普米族整个生产生活中,造就了现今普米族村寨良好的生态环境。

4.jpg

童谣(纳西族童谣)
“纳西族童谣”是历代纳西人口耳相传的儿童歌谣,是纳西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产生较早的纳西族民间文学和纳西族民间音乐有机融合的儿童文学重要样式。有一首童谣叫《al deif bo nee zzaiq sheel lal(阿得波建新城)》,从中可以推算距今已有600余年历史。其主要流传区域为丽江市古城区、玉龙县等纳西族聚居区。
(《纳西族童谣》省级非遗传承人与孩子做童谣游戏 )
“纳西族童谣”纳西语称“Ssiul ssiuf zzer bee”(儿歌调)“Ssiul ssiuf ju juq bee”(哄孩调)或“Ssiul ssiuf dal bee“(孩子话语调)等。包括游戏童谣、手指歌、数数童谣、问答歌、字头歌、摇篮曲、叙事童谣、牧歌、岁时歌、颠倒歌、谜语歌等12类,有游戏娱乐的,有反映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有反映纳西族传统生态观和民俗的,有反映社会剥削阶级给人们带来苦难的,也有个别纪事纪年的。
(《纳西族童谣》省级非遗传承人教唱童谣)
“纳西族童谣”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想象飞扬,语言诙谐,节奏明快,集趣味、哲理、实用于一体,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是纳西人生活的一部分。属于纳西民间艺术与口传文学范畴,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表达了纳西人的生活原貌、伦理道德、发展愿景及其对自然与人生的诸多认识,无不渗透着纳西人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
(省级非遗传承人传唱《纳西族童谣》)
“纳西族童谣”是以纳西母语为载体,通过一代又一代流传下来的民谣经典,传承了母语所蕴含的丰厚文化底蕴和人文色彩,从不同侧面反映出纳西族民风民俗的演变轨迹和社会发展脉络。记录了纳西族的风土人情,蕴含了纳西族的传统美德,寄托了纳西人的美好愿景,充分体现了民俗、宗教、美学、文学等多方面的文化内涵、意境和神韵。(编辑/张姣)

最新评论

4Gpi06 发表于 2020-12-23 12:45:15
是不是哦
寻找鱼的水 发表于 2020-12-23 14:05:49
看了这么久,是时候掷地有声了。
40dno4h63p 发表于 2020-12-23 14:35:54
支持同城!
返回顶部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