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移动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丽江同城网 门户 查看主题

战“疫”特殊时期,千万平凡人,实力诠释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发布者: 丽江同城网 | 发布时间: 2020-2-27 12:33| 查看数: 11285| 评论数: 0|IP:中国云南丽江




2020年开年,整个中国人都面临着一个巨大的挑战。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让一个拥有常住1100万人口的武汉瞬间被按下了暂停键,整个中国都放慢了脚步,“众志成城,共同抗疫”不仅是中华儿女在面对灾难时一个简单的口号,更体现了一个民族在关键时刻迸发出来的强大的凝聚力和民族认同感。

战“疫”打响以来,无数“普通人”奋战在疫情一线,有写下一份份生死状的广大医护人员;有在每个关键路口顶着风霜坚守岗位的一线民警;有奔波在各个城市之间输送物资的后勤人员;有来自不同年龄不同岗位却为同一个信仰而奋斗的志愿者们···身边这样一群平凡的人,用他们的坚守,守护着一个时代的精魂。在这样的时刻,党和国家宣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这样一群平凡的人身上,真真切切地反映出来了。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就是要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们日常生活的紧密结合。你可曾留意?灾难面前,身边再普通不过的人,一个小小的动作却能给你一个大大的温暖与鼓励。他们用自己的平常心担起一份担当,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性的口号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让普遍性与特殊性接轨,在特殊时刻,展现出更强的力量。

钟南山、李兰娟这两个名字是在这次疫情中无数中国人的定心丸。但是院士几岁了?

钟南山院士今年84岁。作为一个84岁的老人,现在还奋战在一线,03年的时候非典他也是抗击非典的领军人物,2020年他再战疫情,对于此次疫情也作出了很大贡献。李兰娟院士今年73岁。作为一个73岁的人,非典时期在浙江奋战,此次疫情在武汉奋战,在此次疫情期间每天早上8点30分准时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国家医疗队指挥中心,并进入中重症隔离病房探视8肺炎危重症患者病情,一天的休息时间有时候压缩到3个小时。可以说李兰娟院士和钟南山院士都是国家的栋梁,民族的脊梁,在重大疫情灾难面前,他们的担当,向国人诠释了什么是“敬业”“奉献”的精神。

而在我们丽江,也有这样一群看似平凡却不平凡的人。

木润华:迎危逆行,一位“橙衣天使”的坚守!

木润华,46岁,纳西族,中共党员,2005年入丽江市城市服务公司上班,在从事城市服务工作的15年里,她一直在清扫一线,每逢丽江重大节庆、文明城市创建等活动,她一直冲在最前面,确保公司环境卫生保障任务圆满完成。1月29日,木润华又接到通知,丽江宾馆服务组人员需要到古城区医学观察留验站清理处理垃圾,木润华又是第一个报名请缨。自疫情发生,人们都在家过年的9天时间里,她没有回过一次家,每次只能在电话里与家人团聚。“现在,感觉我们的工作比任何时候都重要,能为抗击疫情尽一份力,我们都很自豪,我和同事们一定会站好岗,严格按照标准完成疫情安置点作业任务。”木润华说。

宁蒗民警邱必红:一位临退休老人的坚守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还差两个月就要退休的原宁蒗县公安局党委成员邱必红主动向局党委请战奔赴前线。年近六十的他,身体已不如原来硬朗,两鬓的白发若隐若现。邱必红已不再年轻,却用实际行动向每一位年轻民警传达着“疫情不退,警察不退,我当然不能退”的精神。因担心老同志身体吃不消,劝他不用值夜班,但邱必红坚持到工作量最大的卡口全天值守。邱必红说:“再过两个月就退休了,就让我站好这最后一班岗吧!”

翠玉村驻村工作队员启国昌——农民的贴心“启老师”

自2015年3月起,从新农村指导员到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从红桥乡大梨树村到烂泥箐乡二喇叭村,再到翠玉乡春东村、翠玉村,宁蒗民中派驻工作队员启国昌用6年的时间,证明了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担当与责任。2020年,疫情发生后,乡领导接到了启国昌老师主动要求提前返岗的电话:“我也是一名共产党员,而且翠玉村委会的情况我也熟悉,还是让我也参加吧!”疫情并没有拦住启国昌的脚步,反而催使他尽快回到了这片他一直战斗的地方。走村串户每天至少为50名居家隔离观察人员进行上门体温监测,播放疫情广播6个小时以上,就这样他当上了村民心中教他们疫情防控知识的“启老师”。

在疫情期间,像这样涌现出来的“平凡人”还很多。其实不仅是在这样的特殊期间,平时的工作生活中,我们也感受到很多来自身边人的温暖和感动,这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生活化的表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相信,正如面对此次突如其来的疫情,这样的价值观潜移默化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给这个民族源源不断注入面对困境的勇气和磅礴发展的动力。
(编辑:孙梦瑶)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