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移动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丽江同城网 门户 查看主题

山水人文竞相映 无限风光在古城

发布者: 玉龙之子 | 发布时间: 2018-4-4 17:02| 查看数: 6156| 评论数: 0|IP:中国云南丽江

——云南丽江多措并举加快推进古城转型升级纪实

timg (8).jpg

  春回大地,云南丽江古城繁花似锦,游人如织。记者从丽江市旅游发展委员会获悉,今年春节黄金周,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81.07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9.29亿元,比去年春节期间同比分别增长37.5%、43.39%;进入古城景区总人数为818,334人,最大峰值出现在2月9日22时,为7229人,可谓人山人海,人气爆棚。

  丽江古城是“茶马古道”上滇、川、藏商贸交往的重镇和重要的交通枢纽,始建于宋末元初,盛于明清,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丽江古城由大研古城(含黑龙潭)、白沙民居建筑群、束河民居建筑群三个部分组成,总面积7.279平方千米,居民6000多户、2.5万余人,拥有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四项殊荣。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特别是申遗成功后20年的快速发展,丽江旅游成效显著。据有关研究数据表明,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6.25%,拉动经济增长3.3个百分点,旅游业已成为丽江的支柱产业、龙头产业和民生产业。丽江古城品牌对丽江经济社会的贡献率已达到63%,成为丽江旅游品牌的核心和决定性因素。

  反观丽江旅游业的发展,不仅得益于丽江有优美的自然景观,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更是基于对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的严格保护和合理利用,走出了一条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路子。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五届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年会上,丽江古城保护文化遗产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经验,被与会的中外专家誉为“丽江模式”,形成了在亚太地区推广的决议宣言。

  在丽江市委书记崔茂虎看来,文化特质和鲜明特点使丽江古城充满了迷人魅力。它是多民族和谐共居、多元文化包容发展的典范,融山水田园一体、人与自然共生的宜居城市,是人们追求梦想的心灵驿站、精神家园。她所提供的优美环境、独特文化、柔软时光,可以让忙碌的人停顿下来,让浮躁的人安静下来,让郁闷的人兴奋起来,让烦恼的人快乐起来。

  崔茂虎认为,一路走来,今天的丽江古城风姿卓绝,但也面临着传统与发展、遗产与资产、原本与资本、景区与社区、新老市民之间的一些困惑。可以说,古城所面临的困惑,归根到底是保护与开发、“形”与“魂”的问题。发展中的问题,只能用发展的办法来解决,要重塑古城文化之魂,使得外在表象与内在精神有机融合,唯有缮其形、赋其魂。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当前,丽江市正在狠抓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努力把丽江建设成为世界级的旅游目的地。在这一过程中,要坚决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保护方针,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丽江特色、高标定位,把丽江古城打造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城市、世界遗产保护模范城市、国际一流特色城镇、世界级特色旅游景区,充分发挥丽江古城世界遗产品牌带动效应,使丽江文化遗产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发展优势,推动丽江经济高质量发展。

加强顶层设计,实现遗产管理模式与经营模式结合

  加强顶层设计。坚持保护优先,制定和实施丽江古城保护管理的长远发展规划,尽快启动《云南省丽江古城保护条例》的修订和《云南省丽江古城保护条例实施细则》的起草工作,严格执行《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保护规划》《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传统商业文化保护管理专项规划》等现有制度。

  加大对现有制度的宣传力度。一是为游客及当地居民提供丽江古城建设及修缮保护的咨询服务。二是2018年1月9日开始,由工作人员对经营户逐户进行现场入户宣传讲解“诚信经营、文明服务、热情服务、微笑服务、周到服务、安全生产”等内容,并认真做好入户签订承诺书工作。

  实施经营标准管控。以“准入证”为抓手,定标准、强调控、严进退、重奖惩,逐步实现业态的优化、标准化管理,实现遗产管理模式与经营模式的结合。

  自2017年4月《丽江古城内经营项目目录清单》向社会公布,正式实施并已开始实行《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经营项目准入证》标识制度;同年4月以来,对无该准入证的25户酒吧已下发转项经营整改通知书,其中7户已经停业关门。在此基础上,根据相关精神及要求,形成并于2018年2月9日在丽江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以及丽江古城官方旅游宣传平台、丽江读本上发布了《关于对〈丽江古城市场经营项目准入退出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为加强对古城内客栈的规范化管理,2018年3月8日,丽江市大研古城客栈经营者协会成立。协会制定了《丽江市古城区大研古城客栈经营者协会章程(草案)》,秉承“以服务客栈为初衷,以便于管理为理念”,免费为丽江古城客栈协会会员提供维权、培训、金融支持、客栈文化宣传等各类服务,还提供免费法律咨询,协助解决行业内纠纷。

  一如既往做好“丽江大研古城旅游经营服务不良信息”和“丽江古城文明诚信经营示范户”的复审、公布及跟踪检查工作,并定期发布“红黑榜”。将丽江古城文明诚信经营示范户纳入“红榜”,通报表扬以资鼓励。将丽江大研古城旅游经营服务不良信息相关经营户或人员纳入“黑榜”,通报以示警诫。

完善功能设施,实现传统古城与现代古城结合

  丽江古城依山筑城,临水为街,家家流水,户户垂杨,花树掩映,一街一景,皆可入画。为了留住这般醉人的景致,古城管理局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把科学保护世界文化遗产作为神圣使命,累计投资34亿元左右,实施以改善旅游、卫生、通信、供电、供水、交通等基础设施为重点的一系列丽江古城保护性工程。拆除古城内大量不协调建筑,重新恢复了建筑和园林的历史原貌。先后实施完成丽江军分区整体迁建,并在原址上恢复历史马帮文化的典型代表“马家大院”,建成以园林绿化为主的白龙文化广场,供市民和游客休闲;搬迁武警丽江支队和丽江市医院,规划恢复为民俗文化园区,并结合环境整治恢复基督教堂;拆除部分沿狮子山脉的现代建筑,进行环境整治;完成丽江市委党校的迁建工作;拆除原机床厂、食品公司、古城酒厂等不协调建筑5.2万平方米;改造和新铺五花石路面10.47万平方米;实施丽江古城东郊片区原武警一中队不协调环境整治项目;实施数字古城建设,完成古城视频监控系统、古城数据库及古城多媒体联网查询系统建设,目前古城核心区域内的全球眼视频采集点已达297个。同时建立丽江古城电子商务平台,为游客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查询、预订、购物等服务;随着近年来丽江连续干旱,实施古城补水和白沙、束河片区抗旱应急工程,缓解了古城景观用水和消防用水困难。

  优化空间布局,盘活现有资源,做好配套公共设施增量。编制《丽江古城商业规划》,科学划分功能区,分类设置主题街区、主题院落、主题客栈。在丽江古城北门入口建设丽江古城展览馆(世界遗产展示馆、古城历史文化博物馆),用传统与现代(VR)结合的手法,全面展示古城历史文化和景点路线;推进丽江古城商业业态提升工作。完成了丽江古城商业业态分布调查工作,丽江古城管理局与云南省城乡设计院合作完成了《丽江古城5A级景区商业业态提升方案》。目前,正配合雪松集团做好大研花巷业态的调整工作,重新布局的大研花巷要增添和注入马帮入城仪式、纳西乐舞展演等文化元素;实施水体置换工程,提升水体质量,打造更多水景观和生态湿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消防安全,优化标识标牌设置,不断提升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工程,实现传统古城与现代古城的结合。

提升文化内涵,实现5A景区与历史文化名城结合

  民族文化是丽江古城的血脉、根基、灵魂,特有的民族文化是体现丽江古城文化遗产价值的重要元素。通过资金支持、项目扶持、政策倾斜等方法措施,不断挖掘和注入新的民族文化元素,逐步建立民族文化原真性保护体系。每年安排1000万元作为民族文化保护发展资金,用于云端古城传统民族文化的挖掘、整理、传承和展示等保护工作。

  有计划地实施留住古城居民的政策措施。从2003年开始,每年安排300多万元用于古城居民生活补助发放;与美国全球遗产基金会合作,实施古城民居修缮工程,并获得200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遗产保护优秀奖”;实施文化名人回落古城、地方民族特色店铺保护、名人故居修复等项目,建立一大批民族文化传承展演经营门店及民族文化示范窗口,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开展直管公房清查收回工作,收回的公房以公租房形式出租给无住房或住房困难的纳西族群众,既保障了民生,又有效提高了古城内纳西族人口比例,保护了丽江古城的文化原真性。

  抓好丽江古城文库建设,先后出版发行《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志》《丽江古城楹联集》《丽江古城对联集》《纳西文化丛书》等,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对本土作者、艺术人才等的民族文化研究书籍及音乐光碟出版给予相应补助。

  全面保护修复文物遗迹,打造文化景点。实施流官府衙项目建设。规划设计已编制完成并得到市规划局的批复,以及国家文物局对项目规划设计方案的回复意见。下一步将推进环评、水保、地勘等前期工作。

  保护好、应用好、发挥好文物古迹、文化景点。要求古城管理服务人员及原住居民着民族服装,进一步营造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依法依规严厉打击古城内低俗文化,回归丽江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审美与正确价值取向。责令整改低俗广告语,拆除客栈低俗宣传标语,联合文广部门检查古城内手鼓店,严查拉客揽客人员。

  弘扬红色文化,提升木府内涵,打造书香古城。“贺龙指挥所”遗址——新华街公房40—44号收回工作正有序开展,项目部内审工作已经基本结束,相关资料已上报总公司。

推动产业转型,实现多元主题与民族文化特色结合

  推动产业转型。优化业态布局,传承民族文化,丰富旅游产品供给,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环境,建设“人才聚集的洼地、创新创业的高地”,实现多元主题与民族文化特色结合。

  严格执行《丽江古城内经营项目目录清单》,完善鼓励类、限制类、禁止类清单管理激励约束机制,以规范标准定准入门槛,定负面清单,形成退出机制。

  腾笼换鸟,优化业态,打造一批主题街区。积极配合做好大研花巷的重建工作、业态的调整工作,重新布局的大研花巷要增添和注入马帮入城仪式、纳西乐舞展演等文化元素。

  打造提升王丕震纪念馆、纳西象形文字绘画体验馆、“恒裕公”民居博物馆、周霖艺术纪念馆等一批特色庭院博物馆,丰富馆内展品。今年,又新增古城银器文化院落,并于2月12日揭牌开馆。馆内设有客厅、厨房、闺房、银器制作体验区等场景展厅,免费对外开放,至此,丽江古城文化院落增加至19个。

强化管理服务,实现传统管理与智慧管理结合

  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推进志愿服务常态化,着力打造智慧旅游、智慧城市,实现传统管理与智慧管理结合。

  对接铁塔公司等电信企业,完善提升光纤宽带和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目前丽江大研古城已做到全光纤覆盖,4G信号全覆盖。对接中关村、启迪、省投、斐讯、九次方、腾讯公司和省级旅游信息平台,打造智慧旅游、智慧城市。

  提升完善丽江古城景区综合监管指挥中心,完善丽江智慧旅游信息查询平台和旅游诚信管理平台。建成丽江古城综合指挥管理平台,微信号“丽江古城游”已完成现阶段的优化改版工作。运用信息化手段和激励引导改进古城维护费征收方式,探索征收古城经营户物管费。

  按期完成“一部手机游云南”智慧旅游平台。截至2018年1月12日,丽江古城已按照“一部手机游云南”的工作方案完成了景区简介、丽江古城41个景点、景区视频、景区攻略、景区语音、景区玩法、景区游记、“景区我知道”等内容的编辑和上报工作;慢直播平台已经建立,通过慢直播平台,游客可通过手机APP实时将丽江古城美景尽收眼底;丽江古城景区总体介绍以及41个景点的中英文男女声配音工作业已完成,游客可在景区游览过程中,通过自助导游导览服务提升游览体验。

  丽江古城的旅游厕所一直受到各界的赞赏和关注。目前已完成28个古城旅游厕所静态数据信息的采集工作。届时游客在丽江古城通过手机软件可查看到附近旅游厕所的使用情况,在进入旅游厕所时可实时查看到坑位的占有情况,非常方便实用。

  志愿者服务活动也成为古城的一道靓丽风景线。志愿者服务团队联合当地社区、学校、相关企事业单位,开展了遗产保护、游客引导、环境保护等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既保障了游客安全和景区秩序稳定,又维护了文化遗产保护区的和谐稳定。2017年6月15日,国家旅游局公布“四个一批”旅游服务先锋名单,丽江古城“珍爱世界遗产,共创古城文明”中国志愿者活动项目荣获“旅游志愿服务先锋项目”称号。

加强宣传教育,实现保护管理与对外营销结合

  加强宣传教育与对外交流。鼓励古城原住民回迁或从事经营,引导新市民入乡随俗,恪守“世界遗产地”规则,新老市民共筑“新古城”。加强对外交流与会展营销,讲好丽江故事,重塑丽江形象,实现对内保护与对外营销结合。

  善待自然是纳西族最原始的道德观念,保持水源河流清洁、爱护山林绿地,是每个人必须履行的社会公德。这样朴素的保护理念,是丽江古城几百年来自然环境和文化元素能够长久保留的重要原因。

  如今,面对现代文明对传统文化的不断影响和冲击,丽江古城通过开办“丽江讲坛”“大研文化讲堂”等活动,邀请专家、学者为本地居民、经营户及游客讲授丽江历史、民族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的知识,不断增强广大市民保护文化遗产的主人翁意识。

  “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2018年丽江“和美大研·欢乐元宵”文化系列活动在大研古城举办,上千盏各种花灯遍布古城大街小巷,吸引了外来游客和古城住户的广泛参与。据统计,元宵夜游城赏灯的人数直逼春节期间古城的游人数。更值得一提的是,品一碗元宵、献一份爱心、花灯义卖等活动也博得满堂彩。今年春节黄金周,丽江古城举行了新春名家送春联、新春花展等系列文化旅游活动,这些活动受到了本地居民和游客的欢迎和支持,营造了良好的民族文化节日氛围。

加强组织领导,实现层级管理与扁平管理结合

  2017年6月,进一步理顺了古城景区管理体制,实行由古城区委书记担任古城管理局党组书记,古城区区长任局长,玉龙县常务副县长兼任副局长,遗产归属地的乡镇(街道)党委书记兼任党组成员,进一步强化了属地政府与派出机构共抓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职能,构建了权责分明、共治共管、运转高效的管理体制。

  建立市区联动、扁平化管理机制,推行街长制、巷长制,实现网格化管理,实现层级管理与扁平管理结合。

  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丽江民族文化源远流长,纳西文化、东巴文化、毕摩文化、边屯文化、花傈僳文化、摩梭风情等多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多姿多彩。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世界记忆遗产东巴文化古籍文献驰名中外,纳西古乐、《丽水金沙》《印象·丽江》《宋城千古情》等文化品牌颇受市场欢迎。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多年来,丽江市立足实际,大力推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高层次、大范围深度融合和互动发展,公共文化设施及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加强,文化遗产和民族文化得到了有效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文化产业成为丽江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撑丽江城市品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多次获得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殊荣,被列为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

  丽江古城管理局常务副局长和丽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丽江古城将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借助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和丰富的非遗资源,充分挖掘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着力推进古为今用,使丽江的文化更加繁荣兴盛,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精神力量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在释放发展活力、推动加快发展上作出更大贡献。要坚持“旅游+”,着力抓好文化产业发展。一是深化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新的文化业态,健全多层次的文化产品和文化要素市场,构建具有鲜明区域特征和浓郁民族特色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二是重点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文旅企业,创造条件促进中小文化企业不断成长,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加快构建文化创新体系。三是修复打造文化景点,弘扬红色文化,发挥名人文化效应,丰富完善传统民族文化产品,着力打造创新创意产业园区、非物质文化产业园区、影视基地和产业技术转移中心,着力发展会展旅游、书画摄影与文艺展演产业,打造更多、更有影响力的优秀民族文化品牌。四是把“互联网+”引入传统优秀文化建设中,创新传播方式,增强传统文化的亲和力和吸引力;要加强文化监管力度,净化文化市场,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环境。

  山水人文竞相映,无限风光在古城。我们相信,通过转型升级,未来的丽江古城民族文化特色将更加鲜明、生态环境更加优美、水系建设更加完备、人居环境更加舒适、社会发展更加和谐。

  天雨流芳梦幻丽江,柔软时光休闲丽江,丽江古城等着您……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