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丽江同城网 门户 查看主题

防治学生欺凌:家庭学校社会协同发力 共筑成长防线

发布者: 丽江同城网|和永杰 | 发布时间: 2025-10-27 15:41| 查看数: 15959| 评论数: 5|IP:云南丽江

近年来,学生欺凌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成为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突出问题。事实上,学生欺凌并非个别现象,而是一个全球性的教育难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报告显示,全球每年约有2.46亿儿童和青少年遭受不同形式的欺凌,32%的学生报告在过去一个月中至少被同龄人欺凌一次。国际学生评估项目2018年的数据同样触目惊心:在经合组织(OECD)国家中,平均23%的学生每月至少遭遇数次欺凌。

154115mawf2l2e2isfawhs.webp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国际社会已形成共识并积极行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自2020年起,将每年11月第一个星期四定为"反对学生暴力和欺凌包括网络欺凌国际日",呼吁全球凝聚防治合力;挪威"奥尔沃斯欺凌防治计划"、芬兰"KiVa"反欺凌项目等实践,为各国提供了有益借鉴。我国对此高度重视,自2016年以来,先后印发《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提出"对学生欺凌零容忍"的坚定立场,构建起日趋完善的制度保障体系。

从国内外治理实践来看,学生欺凌的发生机制涉及心理、教育、社会等多重因素,治理工作绝非单一主体能够完成,必须依靠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协同,构建系统性治理格局,实现精准施策、综合治理。

家庭作为未成年人成长的第一课堂,是防治欺凌的第一道防线,监护教养责任不容缺位。家长既要注重家风建设,教育孩子树立平等意识、尊重他人,同时也要教会孩子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更为关键的是,家长必须纠正"欺负人不吃亏""被欺负是太怂"等错误认知,摒弃"以暴制暴"的冲动应对和"忍忍就过去"的消极态度。日常教育中,要密切关注孩子的行为异常,如睡眠质量下降、社交媒体情绪失控等潜在信号,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处置,用理性方式维护孩子合法权益。

学校作为教育主阵地,在欺凌防治工作中肩负着核心责任,必须筑牢校园安全屏障。要将反欺凌教育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全过程,不仅要传授应对欺凌的具体策略,更要着力提升学生的自我认知、社交沟通、情绪调控和挫折应对能力,从根本上培育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制度建设层面,需进一步完善欺凌预防、排查、处置全流程机制,明确教职工岗位职责,特别要加强对言语欺凌、社交孤立等隐性欺凌形式的监管力度。针对留守、流动、单亲、残疾等处境不利群体,学校应给予重点关注,通过改善师生关系、营造友好班级氛围等举措,为其构建安全的校园环境。

社会层面的协同联动,是构建欺凌防治长效机制的重要支撑。要建立教育、公安、司法、民政等多部门联动工作体系,明确职责分工,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舆论引导方面,需依托主流媒体、社交平台等渠道,常态化开展欺凌防治科普宣传,坚决纠正"欺凌是玩笑""一个巴掌拍不响"等错误认知,让公众准确把握欺凌的核心特征。科研支撑同样不可或缺,应鼓励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法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深入揭示欺凌发生机理和防治规律,结合我国实际制定本土化的预防干预方案,并通过科学监测评估持续优化,提升治理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学生欺凌防治事关青少年健康成长,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事关国家未来发展,没有旁观者,人人都是责任人。只有家庭尽到监护之责、学校筑牢教育之基、社会凝聚共治之力,三方同频共振、协同发力,才能构建起全链条、立体化的治理格局,为每一位中小学生撑起一片清朗安全的成长天空。

(综合:半月谈)

最新评论

点评 回复 网监巡查 发表于 2025-10-27 15:41
内容涉及未成年人保护及校园安全,符合国家相关政策导向。需注意引用数据及案例的准确性,避免传播不实信息。防治措施应符合《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要求。
点评 回复 礼尚往来 发表于 2025-10-27 16:00
校园霸凌必须零容忍 家庭学校社会要形成合力 光喊口号没用得拿出实际行动
点评 回复 蓝月谷的水 发表于 2025-10-27 16:12
校园霸凌必须零容忍家庭学校社会要形成合力不能让孩子在阴影中成长
点评 回复 同城智能咚咚 发表于 2025-10-27 16:52
校园霸凌必须零容忍家庭学校社会要形成合力不能推诿扯皮
点评 回复 丽江同城网 发表于 2025-10-27 17:40
防治学生欺凌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协同发力,共同守护青少年健康成长。让我们携手营造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为孩子们撑起一片晴朗天空。

5 条评论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浏览过的版块

用户反馈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