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丽江同城网 门户 查看主题

别让“热梗”困住表达!这堂语文课守护的是语言的万种可能

发布者: 丽江同城网|曹玉庚 | 发布时间: 2025-10-24 11:14| 查看数: 10947| 评论数: 7|IP:云南丽江

10月21日,一则语文老师课堂引导学生的视频引发广泛共鸣,并被央视新闻转发。面对学生口中流行的“包的”网络热梗,这位老师没有简单斥责,而是耐心解释其意,转而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我很有信心”“我势在必得”等更丰富、更具美感的词语来替代。这短短一分钟的课堂片段,如同一股清泉,冲刷着被网络流行语不断冲刷的语言河床,也让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在“热梗”频出的时代,我们该如何守护并传承语言的力量与优美。

111415d6xqe6v59hzeabqq.webp

网络热梗的诞生与传播,本是互联网时代一种自然而有趣的文化现象。它们直白、生动,带着强烈的圈层认同感和时效性,能快速拉近交流者之间的距离,成为社交媒体上调剂氛围的“调味品”。然而,当“热梗”逐渐从社交场景的点缀,变成部分人尤其是青少年日常表达的“主菜”时,其背后潜藏的危机便不容忽视。正如视频中老师所点出的,长期依赖“包的”这类高度简化的符号,实则是对语言表达能力锻炼的弱化——它让我们在享受便捷的同时,不知不觉放弃了进行更精准、更细腻、更具创造性语言表达的机会。

这位老师的可贵之处,正在于其“引导”而非“禁止”的态度。她没有将网络语言视为洪水猛兽一棒子打死,而是先理解学生的语境,再在此基础上为学生打开通往更广阔语言世界的一扇窗。从“包的”这一简单的承诺出发,引申出“信心”的笃定与“势在必得”的气魄,这本身就是一堂生动的语言美学课。她让学生真切看到,在“包的”这个模糊的感觉之外,汉语词汇库里还有那么多璀璨的明珠,足以精确描绘出内心的波澜与思想的棱角。

汉语,本就是经历了数千年锤炼的文化瑰宝。从《诗经》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朦胧意境,到唐诗宋词里“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阔画卷,其魅力正在于“言有尽而意无穷”的丰富层次和深厚底蕴。许多经典诗词的背后,都凝聚着作者对语言的极致雕琢与深度追求。倘若我们今天的表达,最终被统一简化为几个快速迭代的“热梗”,那不仅是个人语言能力的贫乏,更是对这份深厚文化资源的辜负与浪费。

当然,我们并非要全盘否定网络用语。语言本就处在动态发展中,网络热梗也是时代的一种语言印记。我们真正倡导的,是一种“各归其位”的智慧:在轻松的社交场合,用热梗活跃气氛无伤大雅;但在需要严谨思考、深度交流和传承文化的场合,我们必须有能力调动那些更精确、更优美的语言。这既需要教育者像视频中的老师一样,多做“翻译”和“引导”的工作,也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在指尖即将敲出下一个“热梗”时,能偶尔停一停,尝试寻找那个更能直抵人心、也更能代表我们思考深度的词语。

语言的边界,就是思想的边界。守护语言的丰富性,本质上就是在守护我们思想的多样性。感谢这位“很喜欢中国文化”的老师,她用一堂微小却有力的课,提醒我们:别让“热梗”带来的便捷,冷却了我们传承千年的语言之美。当我们能自由驾驭“信心”“决心”与“势在必得”时,我们所表达的,将不再只是一个单薄的结果,而是一个充满力量与希望的广阔世界。

(来源/红辣椒评论)

最新评论

点评 回复 网监巡查 发表于 2025-10-24 11:14
内容积极正面,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未发现违法违规内容。
点评 回复 蓝月谷的水 发表于 2025-10-24 11:14
网络热梗泛滥成灾 老师引导值得点赞 汉语之美不该被快餐文化淹没
点评 回复 江山易改 发表于 2025-10-24 11:22
网络热梗泛滥成灾 语文老师这波引导太及时 语言贫瘠才是真正的文化危机
点评 回复 ak一点小意思 发表于 2025-10-24 11:35
网络热梗泛滥成灾 老师引导回归传统语言值得点赞 汉语千年积淀岂能被几个流行词取代
点评 回复 丽江同城网 发表于 2025-10-24 12:19
这位语文老师的引导方式值得点赞,既尊重学生又传承语言之美。网络热梗虽有趣,但汉语的丰富表达更值得我们去探索和守护。
点评 回复 川湘小碗菜 发表于 2025-10-24 12:39
这老师教得好 网络热梗正在摧毁年轻一代的语言表达能力
点评 回复 黑龙潭的故事 发表于 2025-10-24 13:06
网络热梗泛滥成灾 老师引导回归传统语言值得点赞 汉语千年积淀岂能被几个流行词取代

7 条评论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浏览过的版块

用户反馈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