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丽江同城网 门户 查看主题

国考放宽年龄限制:打破 35 岁门槛 为就业公平注入新活力​

发布者: 丽江同城网|和永杰 | 发布时间: 2025-10-15 16:43| 查看数: 13621| 评论数: 4|IP:云南丽江

近日,《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 2026 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告》正式发布,其中对报考年龄条件的适当调整,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按照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有关政策要求,本次国考将报考者年龄上限从以往的 35 周岁放宽至 38 周岁,2026 年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更是放宽至 43 周岁,这一调整不仅回应了社会关切,更为消除职场年龄歧视迈出了关键性一步。​

164309w65erd7kz6aaae70.webp

回溯今年以来,多地已率先开展公职类考试年龄放宽的探索实践。8 月发布的《上海市 2025 年度录用执法类公务员公告》,将报考年龄设定为 18 周岁以上、38 周岁以下;四川眉山、遂宁在下半年事业单位招聘中,明确本科报考者年龄可放宽至 38 周岁及以下,研究生放宽至 43 周岁及以下;山东、新疆、贵州等地部分事业单位岗位,更将年龄限制放宽至 45 周岁以下。这些地方的先行试点,与此次国考年龄调整形成呼应,为更多有志于公共服务领域的人才,尤其是具备丰富经验的成熟群体,拓宽了职业发展通道。​

时间回到 1994 年,中央国家机关首次招考公务员时,《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将 “年龄 35 岁以下” 列为报考基本条件,这一标准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为筛选青年人才发挥了积极作用。此后,2007 年制定、2019 年修订施行的《公务员录用规定》延续了这一限制,且逐步被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乃至部分民营企业借鉴,“35 岁门槛” 逐渐从明确的招录条款,演变为职场中无形的就业壁垒。​

对于 35 岁以上的职场人而言,他们正处于经验积累与能力提升的黄金时期,却常因年龄限制在职业转型或再就业时遭遇阻碍,不少具备潜力的人才因此与心仪岗位失之交臂。这种 “唯年龄论” 的招聘惯性,不仅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也与当下我国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的目标相悖。​

2024 年 9 月,中央层面出台促进就业的 “二十四条” 重磅文件,明确提出 “消除地域、身份、性别、年龄等影响平等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和就业歧视,畅通社会流动渠道”。此次国考放宽年龄限制,正是对这一政策要求的具体落实,彰显了国家推动就业公平的坚定决心。

从现实需求来看,35 岁左右的群体是就业市场的中坚力量。他们上承家庭经济责任,下启职业发展高峰,既是社会消费活力的重要支撑,也是企业亟需的成熟人才群体。当前,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不断提高,人口结构迈向深度老龄化,充分释放这一群体的就业潜力,既能缓解企业对经验型人才的需求缺口,也能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破解结构性就业矛盾。​

作为全国关注度最高的招录考试,国考的政策调整具有极强的 “风向标” 意义。此次打破 “35 岁门槛”,不仅为地方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招聘树立了 “年龄包容” 的标杆,更有望推动整个就业市场摆脱 “以龄取人” 的惯性思维,引导用人单位更加注重人才的实际能力与岗位的匹配度。​

当然,实现就业公平是一项系统工程,国考年龄调整只是其中的重要一步。未来,还需进一步完善配套措施:建立以能力为核心的人才评价体系,让 “能力本位” 替代 “年龄标尺”;健全职业培训与社会保障机制,为不同年龄段劳动者提供能力提升、职业转型的支持;更要警惕政策调整后可能出现的新年龄壁垒,避免 “35 岁门槛” 演变为其他形式的就业限制。​

公众真正期待的,从来不是简单的年龄数字微调,而是 “凭实力赢机会” 的就业环境。无论是体制内还是体制外,每一位职场人都应能在合适的岗位上施展才华、实现价值。相信随着更多促进就业公平的举措落地,我国就业市场将更加充满活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动力。​

(综合:中青评论)

最新评论

点评 回复 丽江同城网 发表于 2025-10-15 16:43
国考放宽年龄限制是促进就业公平的重要举措,为更多人才提供了发展机会,彰显了国家推动平等就业的决心。
点评 回复 蓝月谷的水 发表于 2025-10-15 16:53
放宽年龄限制是打破职场歧视的重要一步但关键要落实能力导向避免新门槛
点评 回复 情不自禁 发表于 2025-10-15 17:52
放宽年龄限制是打破职场歧视的重要一步但关键要看执行效果别让好政策沦为表面文章
点评 回复 网监巡查 发表于 2025-10-15 18:18
内容符合国家促进就业公平政策导向,未发现违反现行法律法规情形。

4 条评论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用户反馈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