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丽江同城网 门户 查看主题

警惕“赚钱”App围猎中老年人:噱头背后的消费陷阱与治理之策

发布者: 丽江同城网|曹玉庚 | 发布时间: 2025-10-10 09:12| 查看数: 14516| 评论数: 4|IP:云南丽江

近期,“走路赚钱”“听小说赚钱”“看视频赚钱”等噱头的App层出不穷,这类App多瞄准中老年群体设置隐蔽消费陷阱,不少中老年人下载后稀里糊涂订购产品,本想“赚钱”却反被“坑钱”。

091159tvepi5141824r9dp.webp

福建林女士曾发现母亲手机上有两笔合计近1800元的老年网校会员扣款,母亲却从未上过网课,经查是某“赚钱宝App”的弹窗广告诱导支付;湖南一位女士的母亲因下载“走路赚开怀”App,误点广告订购了35元/月的全年流量包,且已扣费。这类App的套路链条清晰:先在短视频、短剧等中老年聚集的平台投放广告诱导下载,用户操作时极易被误导点击广告,进而开通付费业务——有的是单次大额扣款,有的则以“小额支付+自动续费”模式,诱导开通运营商增值业务或连续会员月卡。半月谈记者实测一款下载量162万的“走路赚零钱”App,打开即遇霸屏弹窗,点击“登录”“还未登录”或“立即领取”视频会员,都会跳转至外部链接,所谓“领取”实则变成每月25元的默认自动续费订购。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指出,中老年人易被虚假按钮指示误导,多次点击后订购自动续费产品或增值服务,往往多笔扣款后才察觉,中消协2025年上半年投诉分析也印证了这类商家借“赚钱”“领红包”宣传吸引老年人,再通过免密支付自动扣“会员费”的问题。

这些“赚钱”App能瞒天过海,背后存在多重漏洞。一是协议“卸责”,部分App用户协议单方面扩张运营方权利,免除对广告真实性的审核责任,规定用户因广告受骗损失“自行承担”,还强制用户承担过多风险,导致双方权利义务失衡;二是退款难,付费操作便捷,退款却层层设限,林女士曾因收款公司以“超7天”拒退,告知报警才索回款项,辽宁一位女士和母亲多次拨打客服电话被挂断,且平台、支付渠道、收款公司互相推诿,平台称是第三方交易,支付渠道认为用户自主输密码,收款公司则称“用户自愿购买”;三是侵权产业链化,App强制约定争议由运营方所在地法院管辖,而用户遍布全国、收款方分散,客观上增加异地用户维权成本,如“走路赚开怀”扣款涉及3家公司,当地12315建议用户走法律诉讼渠道。

这类App虚构宣传信息,甚至完全虚假,利用中老年人智能设备操作不熟悉、风险防范意识弱的特点实施欺诈,社会影响恶劣,且发布者多隐藏在网络背后,受害者维权困难。对此,受访专家提出多项治理建议:有关部门应建立涉老消费重点监管清单,加大对直播间虚假宣传、网络诱导扣款的查处力度,直播平台需加强商家资质和商品审查,优化广告展示逻辑,避免向老年用户定向推送高风险内容;App应用商店要建立审核与动态反馈机制,对多次被投诉的App采取下架、限制上架等措施,互联网“大厂”和通信运营商作为常见广告主,应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调整广告投放和会员订购策略,切断不法App的“寄生”渠道;社区中心、老年大学等机构还需开展智能设备使用安全培训,讲解诱导广告识别、免密支付关闭、异常扣款应对等知识,提升中老年群体的风险防范意识。

(来源/半月谈)

最新评论

点评 回复 丽江同城网 发表于 2025-10-10 09:12
警惕虚假赚钱App陷阱,保护中老年人财产安全。相关部门要加强监管,平台要负起责任,子女也要多关心父母手机使用情况。
点评 回复 情不自禁 发表于 2025-10-10 09:27
这些App专坑老年人监管必须重拳出击平台不能推卸责任
点评 回复 网监巡查 发表于 2025-10-10 10:51
此类App涉嫌违反《广告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存在虚假宣传、诱导消费等违法违规行为。建议消费者保留证据,及时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举报。
点评 回复 蓝月谷的水 发表于 2025-10-10 11:23
这些App专坑老年人监管必须重拳出击子女也要多关心父母手机使用情况

4 条评论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用户反馈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