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因 “6 元鸡排卖出 60 元情绪价值” 而走红的摊主李俊永,成为网络热议焦点。这位被网友亲切称为 “鸡排哥” 的普通人,凭借制作美食时的真诚互动 —— 耐心回应顾客、及时致歉等待、幽默化解排队焦虑,其 “脱口秀式经营” 不仅收获了消费者的青睐,更在社交媒体上掀起传播热潮。9 月 28 日,在景德镇文旅推广座谈会上,李俊永一句 “国庆将至,工作重心要放在严格把控食品安全与卫生上”,以朴素的责任担当打动网友,被评价为 “6 元鸡排讲出 6 亿项目的气魄”,当日他更获授 “景德镇文旅推介官” 称号。
“鸡排哥” 的走红并非个例。近年来,从 “周饼伦” 到 “鹅腿阿姨”,一批基层摊主凭借烟火气里的人情味圈粉无数。他们没有华丽的宣传包装,却以真诚服务、踏实经营的 “原生态” 特质,成为城市文旅形象的 “意外名片”。这一现象也引发思考:当民间 “地气网红” 自带流量而来,地方文旅该如何把握机遇,既不辜负热度,又能真正留住游客、传递城市温度?
此前,部分地方曾出现过 “民间网红刚走红,相关部门便急于介入,却因用力过猛导致合作尴尬” 的情况,甚至反而引发公众质疑。相比之下,景德镇此次的应对值得关注:针对 “鸡排哥” 带来的潜在人流,当地迅速成立 2 至 4 人的工作专班,负责维持现场秩序、引导顾客购买,同时协调环卫专班与志愿者保障周边环境,更提前为国庆黄金周可能出现的客流高峰制定预案。这些举措既避免了对 “鸡排哥” 经营特色的过度干预,守护了其走红的 “原生态” 内核,又通过精准服务履行了管理职责,为游客、居民与经营者营造了良好环境,体现出 “不越位、不缺位” 的理性态度。
从以往部分文旅局长亲自 “下场” 求关注,到如今挖掘、助推草根网红担任文旅推介官,地方文旅宣传思路的这一转变,折射出对 “流量逻辑” 的更深刻理解。相较于官员身份,来自基层的素人网红,因源于群众、贴近生活,更易引发公众情感共鸣,也更大概率能涌现出具备持续传播力的 “流量优胜者”。他们的推荐没有距离感,其背后的烟火气、人情味,恰恰是一座城市最生动的文旅 “说明书”。
国庆黄金周即将到来,“流量敲门” 的考验或将在更多地方上演。对各地而言,接住流量的关键,从来不是简单 “蹭热度”,而是以 “真诚而朴素” 的心意做好 “后半篇文章”:既要呵护好民间网红的独特性,避免过度商业化、标签化消耗其口碑;更要立足本职,在食品安全、交通疏导、服务保障等基础工作上做实做细,让游客因 “网红” 而来,却因优质的城市体验而留下。毕竟,文旅宣传的终极目标,不是一时的流量狂欢,而是让每一位到访者感受到城市的温度与诚意,让 “打卡” 变成 “回味”,让 “流量” 转化为长久的 “留量”。 “鸡排哥” 的故事,本质上是 “小人物” 的真诚与 “大文旅” 的温度相互成就的写照。当地方文旅部门能以尊重、包容的姿态守护这份真诚,以务实、细致的服务承接流量红利,便能在一次次 “流量敲门” 时,既打开热情的门,更打开让游客安心、舒心的 “心门”,这正是新时代文旅发展应有的温度与担当。
(综合:澎湃新闻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