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骗百人700万!“入职承诺”成陷阱
发布者:
丽江同城网|曹玉庚
|
发布时间: 2025-9-24 11:54|
查看数: 15518|
评论数: 4|IP:云南丽江
“中X和中X,有内推指标,需要请联系。”看到微信里学校辅导员左某某发来的消息,王凯的心一下子提了起来。彼时他正苦于找不到好工作,这句消息像“瞌睡时送来的枕头”,他立刻追问:“左导,有啥要求?”一番交流后,两人谈妥:湖南省内任选地点,某国企稽查岗,带编制、签正式合同,需支付二十四万元好处费,对方承诺保证入职。王凯没犹豫,只觉得“必须抓住这此生仅有的机会”。
直到2025年8月27日,左某某被警方带走的消息爆出,像王凯这样的受害者才猛然醒悟——当初那些“好工作”的承诺,终究只是一场骗局。新京报记者了解到,事发前,左某某是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的辅导员,已在岗二十余年。从2022年前后开始,她便与丈夫朱某联手,以“安排工作”“学历提升”“投资理财”为借口,从往届及在校学生、学生家属等上百人手中骗走700余万元。9月19日,湖南娄底市公安局氐星分局涟滨派出所的工作人员向记者证实,左某某已被警方刑事拘留。
左某某被抓的消息传出时,不止受害者,连她的好友、同事和亲戚都难以置信:“怎么可能?她是有编制的大学老师啊。”第一批得知消息的受害人是唐松杰和汪飞。事发前几天,两人为了催问“退钱还是落实工作”,特意住在左某某家附近的酒店蹲守。2025年初,为了左某某承诺的“包入职”某国企稽查岗,唐松杰转了四十万元,汪飞转了五十余万元。可几个月过去,约定的入职时间一再推迟,两人只能上门“要说法”。
8月27日晚上,原本约好见面的左某某突然失联。两人从左某某家人那里得知:“左今天上午被叫去娄底,警察说已经进看守所了。”而就在数小时前,王凯还和左某某通过电话。当时他催着推进入职流程,左某某语气有气无力,却仍拍着胸脯保证:“你的事情明天我就来办,放心吧。”新京报记者从多方获悉,直到左某某彻底失联,她的亲人、朋友和同事都没完全摸清她诈骗的全貌——在大家印象里,左某某二十多年来始终维持着“老实”形象:“月收入一万多,长沙有房,父母是双职工,看着根本没什么烦心事。”
左某某被刑拘后,受害者们陆续到学校所在派出所报警,这起诈骗案才彻底引爆。此时大家才发现,自己并非个例:截至发稿,受害者群聊人数已达一百二十人,上报的被骗金额超过七百万元。
回溯骗局的开端,许多受害者都提到左某某的“辅导员光环”。2024年初,已经毕业九年的王凯收到左某某的微信,对方主动询问他的年龄、职称和证书资格,随后推荐:“常德、长沙、郴州、零陵的某国企,有几个稽查岗位。”上学时,左某某就是年级里的“知心大姐姐”——常去宿舍走访,关心学生的生活、实习和就业,还能和学生“玩到一起”。即便毕业多年,不少学生仍和她保持联系,亲昵地叫她“左左”。
那时37岁的王凯正遭遇“中年危机”,厌倦了三班倒的工作节奏,想找份清闲稳定的差事。起初他还想观察一阵,可左某某仿佛看透了他的心思,紧跟着说:“年龄超过38岁就搞不了了。”两人当即约定第二天线下见面。寒假里,王凯来到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左某某的办公室。对方详细介绍岗位:“车间岗带编制二十二万,不带编制十四万;稽查岗带编制二十四万,先交十二万,签完正式合同一年内交清余款。”
王凯选了稽查岗,左某某又“加码”:“入职后年到手收入能有二十万,等于花一年收入买份‘养老保险’,很划算。”为了打消他的顾虑,左某某当场拨通一个电话,介绍说:“这是已经入职郴州某类似企业的同学,也是我安排进去的。”电话那头的中年男人很配合:“待遇挺好,到手二十多万。”两分钟的寒暄挂断后,王凯对左某某多了几分信任——他记得,上学时左某某就负责毕业生就业工作,简历上写着“拥有丰富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经验”,“她说有工作关系网,我们也没觉得奇怪。”
随后,左某某从办公电脑里调出一份“培训合同”,上面写着:左某某为王凯提供企业咨询和辅导,协助其通过考核并安排正式带编制工作(非劳务派遣),分配至指定企业稽查岗,收取服务费二十四万元。两人签字按手印后,王凯当场转了十二万元。走出学院大楼时,王凯长舒一口气:“一辈子没遇到几件好事,幸好抓住了这根橄榄枝。”
新京报记者获取的多份记录显示,从2020年开始,左某某就频繁在毕业班级群、朋友圈发消息:“符合一键报考资格的娃,要考有资源”“想拿研究生学历的,联系我”“想进国企系统的,跟我私聊”。即便有人产生怀疑,也会被她的“话术”说服。31岁的汪飞曾给左某某发过“某国企招聘诈骗”的新闻,左某某立刻摆出“大度”姿态:“这就是彼此信任的事,我担保没弄好也不会让你们有损失,有顾虑就不弄了。”紧接着又补了一句:“去年我把我弟弟弄进去了。”
在很多被骗者的记忆里,左某某始终是“踏实”“朴素”“热心肠”的形象:身材微胖,很少打扮,总扎着随意的头发,身上就两三件灰扑扑的衣服;不戴饰品,用着两三千元的旧手机,出行要么打车要么坐公交,“看着就是个普通老师”。作为辅导员,她还愿意主动帮学生解决毕业实习、学校安排等问题,“没架子,还很有办法,让人觉得靠谱”。一位转了近二十万元的受骗学生说,正因为这份多年积攒的好口碑,即便左某某多次爽约入职时间,甚至拖延近两年,他和家人也一直愿意等,“这是对老师、对学校的信任”。
为了稳住受害者,左某某还编造了一套套“入职模拟流程”。王凯提供的录音和聊天记录显示,2024年至今,左某某的话术换了几十种:“指标已经确定拿到了”“这边给你代报名了”“要体检,三甲医院,按公务员标准”“工作调函马上寄”“入职前带你见领导吃饭”“马上能正式上班了”……最让王凯心动的一次,左某某发来盖有湖南某国企合同专用章的聘用合同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介绍信”的照片——只是甲方法定代表人、落款、抬头和发文字号都打了码。他以为“这事定了”,可之后几个月,入职流程再也没了实质性进展。期间,左某某还频繁找借口,让包括王凯在内的受害者补交数万元费用。
直到事发,受害者们才惊觉一个更荒诞的事实:左某某口中的“能人”、“已入职国企的同学”、“对接国企的领导”,甚至“国企领导身边的朱总”,其实都是她丈夫朱某假扮的。有受害者提供的“培训合同”显示,文件上盖了朱某所在公司及其本人的公章。该校负责此事的工作人员也透露,根据调查,左某某与朱某存在“联手实施诈骗”的行为。
朱某的前员工告诉记者,2022年前后,朱某成立了一家“咨询公司”,做学历提升培训、安排工作等业务,“他办成过几件事,但也有办不成的”。这位前员工还说,自己曾信了朱某的话,交了数万元想提升学历,“结果事没办成,钱也没退”。多位接近朱某的人表示,朱某也毕业于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上学时平平无奇,看不出有背景或人脉,毕业后进了一家工厂做机械操作,后来和辅导员左某某结婚,之后才开始创业。更耐人寻味的是,8月28日——左某某失联的第二天,朱某名下一家公司就从“劳务有限公司”更名为“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也变更为他人。首个报案的受害人称,从派出所获悉,朱某也已被警方传唤,但记者未能向派出所核实这一消息,多次联系朱某本人也无回应。
骗局曝光后,受害者们还提出了质疑:左某某曾在今年4月发过一段视频,内容是一份盖有“湖南省某国企毕业生就业工作专用章”“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就业招生处”三枚公章的毕业生就业协议书。“如果不是利用辅导员身份,她怎么能拿到盖了学院和招生处章的文件?”对此,该校学生工作处袁姓负责人解释:“‘湖南省某国企毕业生就业工作专用章’100%是假章;学院和招生处的章确实存在,但还不能确定是真章还是假章——可能是左某某利用身份钻了盖章流程的漏洞,也可能是私刻伪造的。”
公开资料显示,左某某曾入选学校“双百卓越人才计划”教师培养对象,考核结果为“合格”。该校官网的多篇稿件还提到,学校会充分发挥一线就业工作人员(尤其是毕业班辅导员)的作用,为学生提供精准帮扶。而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是1975年创建的公办高职院校,还是“国家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湖南省示范性高等职业学院”。
9月19日,袁姓负责人告诉记者,学校此前完全不知道左某某在校内从事“买卖工作”“学历提升”等活动,也不清楚她使用或伪造公章的行为。目前学校已对左某某做停职处理,后续会根据警方调查结果进一步采取措施。不过有知情人士透露,事发前的暑假,就有人向学校纪委举报过左某某诈骗,可事情后来不了了之。对此,袁姓负责人表示“未掌握相关情况”,会与纪委核实后回复,但截至发稿记者未收到回应。
袁姓负责人也坦言,对于辅导员的言行监管,校方存在“力不从心”的地方:“我们没办法、也没权限监测辅导员的个人账户或社会关系,更没法完全掌握他们在朋友圈、学生群里的发言。”他还提到,学生及家长从辅导员处交钱买工作的行为也有过错:“明知道这是违规违法的,还配合左某某,我们不希望、也很痛心看到学生这样做。”“接下来肯定要加强对辅导员队伍的教育和管理。”袁姓负责人说,因为左某某的事,学校已经开了好几次会,正在用多种手段清查辅导员工作中的违法违规问题,确保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来源/新京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