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丽江同城网 门户 查看主题

肉牛出栏量破2200万头!乡村牛粪却“围村”成灾,土壤水源遭污染,处理难在哪?

发布者: 丽江同城网|曹玉庚 | 发布时间: 2025-9-22 12:13| 查看数: 13314| 评论数: 5|IP:云南丽江

2025年上半年,我国肉牛出栏量首次突破2200万头大关,同比增长2.9%,持续保持增长态势。然而,随着肉牛饲养量的快速攀升,不少乡村的畜禽粪污量也随之激增。半月谈记者近期在部分肉牛养殖大县走访时发现,村屯路边、壕沟、林带、农田、荒地等区域成了畜禽粪污的随意倾倒点,这些难以处理的粪污不仅严重污染环境,更给当地群众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诸多困扰。

在一个肉牛饲养量达70万头的养殖大县,记者看到大量牛粪堆积在村路两侧与田间地头,当地村民无奈表示,一到夏天,牛粪散发的刺鼻气味让人难以忍受,可即便如此,也没地方妥善处理这些牛粪。另一个养殖大县的村屯里,牛粪甚至与生活垃圾混杂在一起,堆放在偏僻的村路上,行人路过时几乎无处落脚,而这些粪污距离村民房屋仅百米左右;村民回忆,过去附近的水塘曾承包给村民养鱼,如今已被粪污彻底污染,失去了往日的用途。在东北部分养殖大县,肉牛多养殖在农民庭院中,壕沟、林带、农田、荒地自然而然成了粪污倾倒的“首选地”,有养殖户坦言,一头牛一年能产生五六吨粪污,如何处理牛粪早已成了他们“最头疼的事”。

121258of1ffy1aw0fayro6.webp

牛粪随意堆放带来的环境影响不容忽视,某县级环保部门干部指出,未经发酵的粪污长时间堆放在地面,其中的污水会直接渗透到地下,污染土壤与地下水;近年来,村级层面关于粪污影响人居环境的投诉量也明显增加。而牛粪“围村”的背后,是农村缺乏粪污回收利用渠道的现实困境。一些村干部表示,上级部门要求村里清理牛粪,还会不定期检查,可由于没有稳定的粪污利用出口,村里往往只能勉强应付。即便有些村子搭建了粪污收集点,也大多成了摆设,未能真正发挥作用。记者在一处村屯看到,当地的畜禽粪污收集点面积约百十平方米,不仅打了水泥地面、砌了侧墙,上方还设有罩棚,设施看似完备,实际却只收集了少量牛粪;而在距离收集点不远处的空地上,有人挖了一个大坑,坑的周围满是粪污,村民透露,不少养殖户会直接将牛粪倒在这个大坑里。

受访的村党支部书记解释道,全村养了近2000头肉牛,每年产生的牛粪多达数千吨,目前建成的畜禽粪污集中收集点空间太小,根本不实用,几天就能堆满,堆满后又难以处理和运走——此前收集点堆满牛粪时,村里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运走,后来大家干脆不再往收集点堆放。有村干部更是直言:“牛粪倒在显眼位置,执法部门发现后会追责,村民问我该往哪倒,我也没辙,只能默许大家往不容易被发现的地方倒。”

专家表示,农村畜禽粪污处理难的问题,在不少养殖大省都普遍存在。事实上,处理牛粪等牲畜粪污最理想的方式,是通过发酵转化为有机肥,再用于还田。但记者走访发现,当前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仍面临多重堵点。

首先是县域畜禽粪污“收储运”体系运转不畅。某有机肥厂的院子里,有机肥堆积得像小山一样,企业负责人无奈表示,目前已积压了2万多吨有机肥,因没有销路,只好暂停从村里收集粪污;“前几年,我们每年最多能销售4万吨有机肥,可今年以来,总共才卖出3000多吨”,而县里其他几家有机肥厂的情况也大致相同。该县畜牧部门干部坦言,全县几家有机肥厂的粪污处理能力,原本基本能覆盖当地产生的粪污量,但受限于企业产品销路不佳,粪污的收集、储存、运输体系无法正常运转,部分畜禽粪污最终还是得靠乡村自行想办法处理。

其次是乡村就近堆沤还田的积极性不高。虽然畜禽粪污堆沤发酵还田技术已相对成熟,但由于前期投入大,群众的参与积极性普遍较低,技术推广应用难度较大。某产粮大市的种粮大户老潘,曾收集周边村屯6000立方米的畜禽粪污进行堆沤发酵,他算了一笔账:仅购买扬粪机就花了3.6万元,粪污运输成本达1.5万元,再加上粪肥倒堆、还田等环节的开支,每个步骤都需要不小的投入。另一个产粮大县的种粮大户老常,在地头堆沤发酵粪肥已有多年,每年春耕前,他会在每公顷玉米地还田25立方米粪肥,“我仔细算过,每公顷粪肥还田的成本大概在800元左右,大部分村民都不愿意承担这笔费用”。

除此之外,就近发酵还田的标准和机制也不够完善。受访专家指出,要实现乡村就近粪污发酵还田,首先得找到符合政策要求的地块,其次需要配套专业的技术指导,安排专人负责,建立一套自上而下的推进机制和标准,还得通过政策支持调动村民积极性,每个环节都面临不少难点。有村党支部书记坦言,面对这些堵点和难点,如果没有具体的办法和举措组织大家落实,粪污还田这件事最终只会不了了之。

不过专家也强调,东北地区将畜禽粪污发酵后就近还田,在增加土壤肥力、提升农作物品质与产量等方面,实际是“有账可算”的。老常通过多年实践总结出一组数据:每公顷土地施用25立方米粪肥还田,可减少化肥使用量600斤,节约成本1100元,同时玉米能增产1000多斤,综合效益可增加1000多元。基层环保干部也表示,乡村畜禽粪污堆沤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只要让堆沤点远离居住区,在地面铺上防漏水的地膜,无需进行地面硬化,基本就能达到环保要求。近年来,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等地为解决畜禽粪污利用难题,均出台了相关政策措施,但政策的实际效果仍有待进一步提升。

对此,专家建议,政府应在村屯粪污堆沤点建设、粪肥发酵与还田等环节,给予乡镇更多支持和指导,结合各地实际情况,推动畜禽粪污就近利用。有村干部也表示,只要有相关部门牵头组织,寻找合适的发酵地块和实施主体都不是问题,村里也愿意拿出一部分资金建设堆沤点。同时,整合部分涉农资金、调动基层积极性也至关重要。有种粮大户希望,在堆沤点建设、扬粪机采购、粪肥还田等方面能获得更多政策倾斜,将土壤改良、黑土地保护等项目与粪肥还田工作结合起来,实现效益最大化。此外,还应完善相关法规和村规民约,加强粪污资源利用的宣传与引导,让“变粪为宝”真正成为村民的日常习惯。

(来源/半月谈)

最新评论

点评 回复 丽江同城网 发表于 2025-9-22 12:13
肉牛产业快速发展,粪污处理问题亟待解决。建议加强政策引导,推动资源化利用,让牛粪变废为宝,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点评 回复 蓝月谷的水 发表于 2025-9-22 12:36
牛粪围村暴露环保短板 产业发展不能只顾数量不顾环境
点评 回复 ak一点小意思 发表于 2025-9-22 12:59
牛粪围村暴露治理短板 光有产量没出路就是灾难
点评 回复 网监巡查 发表于 2025-9-22 13:41
根据《环境保护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随意倾倒畜禽粪污涉嫌违法,需依法规范处置并承担相应责任。
点评 回复 礼尚往来 发表于 2025-9-22 14:10
养殖业发展迅猛 环保治理却严重滞后 粪污处理成了烫手山芋

5 条评论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用户反馈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