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济仁中医医院骗保案细节曝光,这起持续两年的系统性骗保事件,不仅涉案金额高达 204 万元,更暴露出医保基金监管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引发社会对 “救命钱” 安全的高度关注。
伪造文书、批量造假:6 人 “同盟” 编织骗保网络
经查,2023 年 1 月至 2025 年 3 月间,济仁中医医院 6 名医务人员组成 “造假同盟”,通过伪造 CT 检查报告、编写虚假病历、虚构住院记录等手段,批量生产图像相同、内容雷同的医学文书,以此骗取医保基金。更令人警醒的是,部分医务人员曾因雷同病历问题被暂停医保资格,然而恢复资格后非但没有收敛,反而变本加厉,让骗保行为愈演愈烈。 目前,该案已有 3 人被依法批捕,3 人采取取保候审强制措施,济仁中医医院的医保定点资格被正式解除,8 名涉事医务人员受到行业资格处罚。这一处理结果,彰显了有关部门打击医保骗保行为的坚定态度,但案件背后折射的监管漏洞,更值得深入剖析。 形式审查 “稻草人化”:监管漏洞成骗保温床
为何这起骗保案能持续两年才被查处?核心问题在于医保监管体系中 “形式审查” 与 “实质监管” 的脱节。当前,医保报销审核多以 “材料齐全性” 为主要标准,只要病历、检查报告、费用清单等文书格式合规、签名完整,往往就能通过审核。这种本为提升效率的 “按图索骥” 式监管,在实际操作中却异化为 “稻草人机制”—— 骗保者正是抓住这一漏洞,用标准化造假绕过审核,无需提供真实医疗服务,仅靠 “做足表面功夫” 就能套取医保资金。
值得注意的是,案件中并非没有异常信号。通报明确提到,涉事医院曾因雷同病历被暂停医保资格,这说明监管系统已触发预警。但后续 “恢复资格后继续作案” 的情况,暴露出对违规主体缺乏持续跟踪评估机制,暂停资格沦为 “象征性惩戒”,未能形成真正的震慑力,让违法者滋生了 “罚后再犯” 的侥幸心理。
信息不对称、基层力量薄弱:监管困境根源何在?
医保监管之所以难以防范此类 “专业式造假”,根源在于 “信息不对称” 难题。医保部门仅靠书面材料,难以辨别医疗行为的真实性 —— 比如核查 “挂床住院” 需要实地核验患者在院情况,鉴定伪造影像报告需要专业医师深度参与,这些都超出了常规医保审核的职能范围。加之基层医保经办机构人员力量薄弱、技术手段滞后,难以应对隐蔽性强的系统性骗保行为,给医保基金安全埋下隐患。
骗保不仅偷钱,更伤信任、毁根基
医保基金是亿万参保人的 “救命钱”,是依托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理念建立的普惠性公共资源,其安全直接关系到每一位参保人的切身利益。济仁中医医院的骗保行为,不仅是对公共资金的窃取,更严重侵蚀了参保人对医保制度的信任。当本应守护健康的医院和医生沦为骗保者,公众难免产生 “参保何用” 的质疑,这种信任危机可能引发 “逆向选择”,导致更多人不愿参保,最终动摇医保基金的可持续性根基,损害全体参保人的利益。
与此同时,骗保行为还对医患关系造成二次伤害。医务人员伪造病历、滥用患者信息,不仅侵犯了患者的知情权,更篡改了患者的健康数据 —— 许多患者甚至直到案件曝光,才知晓自己 “被住院”。这种背弃职业信托的行为,加剧了社会对医疗行业的不信任感,让本就脆弱的医患关系雪上加霜。
破局:既要严惩,更要建机制、固防线
此次国家医保局公开济仁中医医院骗保案这一典型案例,释放出强化医保监管、守护基金安全的明确信号。但要从根本上遏制骗保行为,仅靠个案惩处远远不够,更需完善监管机制,筑牢制度防线。
首先,应推行 “全周期动态监管”。对曾有违规记录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延长观察期、提高核查频率,建立 “黑名单” 动态管理机制;将医保合规情况与医师执业资格注册、职称评审直接挂钩,让骗保代价覆盖职业生涯全周期,彻底打破违法者的侥幸心理。
其次,需构建 “跨部门联合惩戒” 体系。建立医保、卫健、公安、征信等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将重大医保违法行为纳入个人征信系统,限制违法者在贷款、就业、市场准入等领域的权益,让 “一处违法、处处受限” 成为常态,真正形成不可承受的违法代价。
更重要的是,要畅通公众监督渠道,凝聚社会共治力量。应进一步优化参保人医保使用记录查询功能,让群众能便捷核验自身诊疗数据,及时发现异常;完善骗保举报奖励与保密制度,明确举报处理流程和期限,激发公众参与监督的积极性;定期公开医保基金收支情况和违规案例查处结果,以公开透明重建制度公信力。只有让每一笔医保资金的去向都 “看得见、摸得着”,才能凝聚起全社会共同守护 “救命钱” 的共识。
守住 “救命钱”,更要守住医者仁心
济仁中医医院骗保案,是医疗治理体系中的一面镜子,映照出医保监管、行业自律等方面的深层挑战。对这起案件的查处,不仅是为了追回被骗取的资金,更重要的是通过个案反思,推动制度完善,重新校准医疗行业的价值坐标。
医保制度的核心是 “保障民生”,医疗行业的初心是 “医者仁心”。守护医保基金安全,不仅关乎制度效率,更关乎对 “生命至上、健康为本” 理念的坚守,关乎对 “医者仁心” 这一古老誓言的传承。唯有筑牢监管防线、压实行业责任、凝聚社会共识,才能让医保基金真正用在刀刃上,让公共福利的阳光照亮每一个需要帮助的角落,让 “救命钱” 真正成为守护人民健康的坚实屏障。
(综合:红辣椒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