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同城网|曹玉庚 发表于 2025-11-20 11:41

同样的病,不一样的“身份”:为何只在山西,ADHD成了户口簿上的隐形枷锁?

2025年9月,山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确诊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俗称多动症,英文简称ADHD)的张静准备开具药物"专注达"时,被医院告知了一项难以接受的要求:必须在户口簿上加盖"精神病一类药品取药"字样的印章。这枚印章,成了她取药路上的一道坎,也揭开了山西地区ADHD患者取药时的共性困境。


南方周末记者以市民身份致电该医院,工作人员称这是"上面"的规定,"取药都要在户口簿上盖戳,如果别的地方不盖,去别的地方取"。然而,当记者追问规定具体来源,先后致电山西省卫健委与山西省公安厅时,接线人员均表示对医院盖章行为并不知情,建议患者自行与医院沟通。

张静的经历迅速引发山西地区众多ADHD患者的共鸣。多人表示,在山西开具ADHD药物时,都曾在医院未明确告知的情况下,户口簿被盖上类似印章。和张静那枚"精神病一类药品取药"印章不同,苏思言的户口页左上角,倒盖着长约2厘米、宽约1厘米的红色印章,写着"一类精神类药品专用病历已办",旁边还用黑色水笔标记着2025年3月5日的盖章时间。

2020年,苏思言在山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山大一院")确诊ADHD。这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会导致患者注意力难集中、情绪控制弱、冲动行为明显等,医学界认为其由大脑神经递质功能异常引发,药物干预(如含哌甲酯类的专注达、优宁睿)是常见治疗方式。高中时,苏思言就察觉自己注意力、记忆力与同龄人差异明显,课文需反复抄写仍记不住,生活中也常"断片",只能靠本子记录琐事。

确诊后,苏思言在山西寻求药物帮助。全省仅有山大一院两位精神卫生科医生具备成人ADHD药物诊断开具资质,这里成了多数患者的首选。2025年3月5日,她带齐材料办理"麻卡"(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专用病历,国家为管制特殊药品设立的制度)时,工作人员突然拿出印台要在户口页盖章。苏思言震惊询问"能不能不盖",医生未解释必要性,只说"想好了再来办"。当时她正冲刺山西省专升本考试,急需用药,和父母商量后最终妥协。

2025年10月31日,南方周末记者委托太原居民走访该院精神卫生科,发现门诊走廊"麻卡办理流程"列出身份证、户口簿、诊断建议书等材料,却未提及"户口簿需盖章"。类似遭遇也发生在确诊ADHD超十年的柳叶汀‌身上,2024年她在山西老家开药时,医院不仅要求太原市迎泽区居住证明,还坚持不盖章就拿不到"专注达",即便动用医疗系统关系也无法通融。"医院在开药方面有绝对话语权,我们没谈判资格。"柳叶汀无奈表示。

患者们均无法确切说出盖章规定始于何时,据回忆大致在2022年前后。患者白千静提供了时间锚点:2022年前她在太原就诊取药,虽"麻卡"流程复杂,但从未被要求在户口簿盖章;2025年再次前往山大一院,被告知需盖"精神病一类药品取药章",否则无法开药,最终她选择停药。而山西以外,北京、上海、厦门、济南等地卫健部门、医院及患者均表示,办理麻卡、取药无需在户口簿盖章。

医院是否有权在户口簿上盖章?2025年10月31日,记者以患者家属身份咨询山大一院方便门诊工作人员,对方称"山大一院是全省标杆,按上面要求,ADHD患者取药都要盖精麻药品戳",追问具体规定时则让"自己去查"。梳理相关法规,1987年《麻醉药品管理办法》、1988年《精神药品管理办法》仅要求邮寄麻醉药品时在包裹单盖章,2005年实施并经三次修订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也未提及"户口页盖章"程序。

更值得关注的是,多位山西ADHD患者反映,双相障碍、抑郁症患者取药无需户口簿盖章,山大一院工作人员也证实:"双相、抑郁症患者带身份证、病历就能开药,ADHD患者拿药、换药必须带身份证、户口簿原件盖章。"但根据2013年原国家卫计委《严重精神障碍发病报告管理办法(试行)》,需发病报告的六种重性精神疾病中,ADHD并不在列,它通常属于"童年和少年期多动障碍"范畴。

针对这一矛盾,山西省公安厅工作人员表示不清楚该情况,建议去户籍地派出所询问,并称"可以选择不让盖,那是你的权利,是你和医院的事"。迎泽派出所户政大厅工作人员建议与医院商量,"盖章后户口簿还有很多用途,避免日后有影响",另一位工作人员则称"盖章有规定,章程是协商过的"。太原市卫健委工作人员直言"户口簿不能随便盖章,就算高传染病患者也不会盖",建议再向医院确认是否理解错意思;山西省卫健委工作人员则表示"政策掌握在医院,应跟医院沟通"。

法律层面,康达律师事务所律师廉高波指出,户口登记工作由公安机关主管,户口簿制作、变更、盖章权限仅属公安机关;北京市道可特律师事务所律师薛政表示,无明确法律授权时,医院不得对户口簿这一法定证件标注或盖章,无论是否告知患者,该行为均无权实施。

盖章规定给患者带来了切实困扰。为避免盖章,白千静从2025年起停药,起初还能维持生活,后来焦虑、失眠、注意力混乱反扑,却仍坚持"停了也不盖"。柳叶汀‌则选择"往外跑",2024年在家乡开不了药后,每两周向老师请假,辗转北京、郑州、上海三地开药,每次重新诊断流程需花费2000元左右,对学生身份的她是不小负担。

苏思言的应对方式是"补办户口簿",一本盖章用于开药,一本干净的用于其他身份证明场合,她认为这是保护自己免受歧视的手段。张静本计划在国内备药赴英留学,最终选择到英国后再开药,她在社交帖子中发问:"我们只是神经发育差异,并非精神病,即便真的是精神病患者,为何要强化这种污名?"

一位患者母亲的担忧更具代表性:"最怕孩子将来入学、就业、相亲时被看到户口簿上的章,谁会解释那是药品管理章?别人只会想‘孩子有过精神病’。"薛政律师指出,医院这一行为可能构成隐私泄露,户口簿使用场景多,医院应预见到盖章可能导致患者隐私间接暴露,侵犯隐私权。

事实上,北京、上海等地已有成熟做法,ADHD患者凭诊断证明、身份证即可办理"麻卡"取药,信息记录在医院与药监系统内,足以实现追溯。"这是一种过度谨慎的地方执行逻辑。"一位熟悉药政管理的业内人士分析。薛政建议,患者可向当地卫健部门反映医院行为,若对处理结果不服,还可提起行政诉讼。

(来源/南方周末)

网监巡查 发表于 2025-11-20 11:41

根据《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医疗机构应依法规范管理特殊药品,但不得擅自对户口簿等法定证件进行标注或盖章。该行为涉嫌超越法定权限,可能侵犯患者隐私权。建议依法向主管部门反映情况。

丽江同城网 发表于 2025-11-20 11:50

医疗管理应当以人为本,既要确保用药安全,也要尊重患者隐私。期待各地政策更加科学规范,真正服务群众健康需求。

江山易改 发表于 2025-11-20 11:59

医疗管理岂能随意盖章 患者隐私权被公然践踏 地方规定竟成法外之地

川湘小碗菜 发表于 2025-11-20 12:46

医疗管理岂能随意盖章 患者隐私权谁来保障 地方规定不能凌驾法律之上

情不自禁 发表于 2025-11-20 13:09

地方土政策给患者贴标签 这种懒政思维早该淘汰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同样的病,不一样的“身份”:为何只在山西,ADHD成了户口簿上的隐形枷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