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同城网|曹玉庚 发表于 2025-11-18 10:04

谁用“愤怒诱饵”钓走了我们的理性?一场借剪刀风波背后的站队迷思

近几日,“女生在酒店借剪刀”意外成为网上热梗,一场原本简单的消费场景误会,在多重因素叠加下演变成牵动舆论的网络事件。

事件始于11月11日,一名女顾客入住兰州某酒店时,因需剪衣服线头向前台借剪刀,男保安在交付剪刀后要求其20分钟内用完,并在房间门口等候。女顾客称当时感到特别害怕,认为该安保是“让所有独行女性住客产生恐惧的安全隐患”,随后将经历发布至网络。然而视频发布后,网友并未如她预期般共情,反而一边倒地指责她“矫情”,认为旅店出于安保原因本可拒绝借剪刀,保安在门口等候是遵循规定并无不妥,部分网友更直言她不该拿“性别”说事。与此同时,甘肃省文旅厅账号@如意甘肃 连发多条与剪刀相关的视频,涉事酒店品牌管理负责人也对媒体公开表扬保安“严格遵循酒店安全管理规定开展工作”。



这起看似微小的“借剪刀”误会,为何会一步步升级?背后实则交织着三重“刻板印象”。第一重是酒店对顾客的“有罪推定”,出于对顾客借剪刀可能用于自伤、伤人及自身需承担责任的顾虑,不借剪刀竟成了“行业规则”和员工守则。这既是一种预设性的怀疑,也是酒店在过往可能遭遇的法律责任、司法纠纷或无理纠缠后形成的应激反应,让人不禁反思:此前类似案件的处理是否公平公道?是什么样的司法裁判让酒店连借剪刀这样的简单服务都不愿提供?

第二重是女顾客对男安保的“过度警惕”与“过度反应”。保安在房间门口反复询问使用时间、踱步等候的行为,确实容易在缺乏沟通的情况下引发顾客反感,这种情绪本可理解。但矛盾的核心本是酒店管理方机械规定与顾客正当需求的冲突,女顾客却在视频中将事件升级为“女性安全”叙事,称安保行为是“独行女性的安全隐患”,最终让执行规章的一线安保人员——这个最没有话语权的群体承受了不白之冤。

第三重则是基于性别对立的撕裂。事件上网后,迅速扰动了舆论场中性别对立的流量,本应是消费场景的误会,沦为“愤怒诱饵”引发的流量狂欢。有网民借机展开“小仙女”叙事迎合负面情绪,也有人直接扣上“厌女”的帽子,情绪代替了说理,宣泄取代了思考,流量与标签齐飞,性别与站队分立,让一场不大的误会延烧多日。正如社交媒体研究中的“愤怒诱饵”现象,一旦涉及性别等敏感话题,用户往往忽略事实细节,直接通过愤怒表达立场,甚至形成群体极化。

这场“借剪刀”风波,本质上是多重刻板印象与对立情绪的叠加:酒店不相信顾客,顾客不相信保安,双方从“阴谋论”出发揣测对方、处处设防;进入舆论空间后,又从消费纠纷异化为性别叙事和流量游戏。其实,与其忙于站队贴标签,不如回归问题起点——如何满足酒店顾客使用剪刀的合理诉求?从司法裁判规则到行业规范,再到酒店管理,各方需要解决的是实在的问题,而非迎合负面情绪、制造泛滥流量。毕竟,一把剪刀能剪断的不该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社交媒体的浪潮也不应让我们成为彼此孤立的岛屿。

(来源/澎湃新闻评论)

网监巡查 发表于 2025-11-18 10:04

该事件涉及网络传播与舆论引导,提醒各方应遵守网络信息传播相关法规,避免传播不实信息或煽动对立情绪。

礼尚往来 发表于 2025-11-18 10:12

酒店保安按规定办事却被网暴 女顾客过度敏感才是问题根源

情不自禁 发表于 2025-11-18 10:27

网络舆论场已成情绪宣泄地理性思考被愤怒淹没站队文化撕裂社会信任

丽江同城网 发表于 2025-11-18 10:57

网络事件需要理性看待,避免被情绪裹挟。各方都应回归事实本身,加强沟通理解,共同维护和谐的网络环境。

ak一点小意思 发表于 2025-11-18 11:13

酒店管理过于机械 顾客反应过度敏感 舆论场被性别对立带偏 各方都该回归理性

蓝月谷的水 发表于 2025-11-18 12:20

酒店管理过度敏感 顾客反应过度激烈 舆论场被性别对立带偏 信任危机才是根源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谁用“愤怒诱饵”钓走了我们的理性?一场借剪刀风波背后的站队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