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同城网|和永杰 发表于 2025-11-11 16:08

斩断教育“负担链” 让教育回归本真

减轻中小学教师非教育教学负担,斩断传导至家长与孩子的教育“负担链”,既是教育领域的民生关切,更是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中小学教师非教育教学负担若干措施的通知》,被称为“减负八条”的这份文件精准施策、靶向发力,回应了教育一线的强烈呼声,彰显了破解教育负担难题的坚定决心。

从规范督查考核评比的频次与流程,到明确禁止分派巡河护林、上街执勤等与教育教学无关的事务,再到精简数据填报、规范应用程序使用,“减负八条”所列举措直指教师负担的核心痛点。这些问题不仅长期困扰着中小学教师群体,更在历年全国两会上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焦点,反映出教育界乃至全社会对净化教育教学环境的迫切期待。
回溯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就已印发《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为教师减负工作定下基调。然而实践中,教师负担问题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形式主义的包袱仍在影响教学主业。此次“减负八条”的出台,并非孤立施策,而是构建多部门协同治理体系的系统性部署,其核心目标就是让教师从非教学事务中彻底解脱,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备课授课、因材施教等核心职责上。
值得关注的是,教育“负担链”的传导效应,让家长群体同样深陷减负诉求之中。“避免家长承担教学任务影响亲子关系”“规范各类公众号关注、视频收看等任务”“希望同步取消家长护学岗”——网络上的这些呼声,道出了千万家庭的心声。在不少中小学,作业需视频记录上传、美术劳动课作业追求“专业级”效果、低年级学生被要求制作复杂手抄报等现象屡见不鲜,甚至催生出代写作业、拍摄剪辑、“代站护学岗”等畸形产业链。
这些怪象的根源,在于负担的层层传导:对教师的过度评比、“工作留痕”等要求,最终转化为班级群里的各类任务,层层转嫁为家长与孩子的负担。更值得警惕的是,这种传导让知识学习异化为“打卡式应付”,让学习自觉性扭曲为“镜头前表演”,若让中小学生过早沾染形式主义风气,其对教育生态的破坏远比教师承担无关事务更为深远。
自2021年“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持续强化,学生课业负担和家庭额外教育支出显著下降,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不断提升。但与此同时,社会对教育质量的期待更高,对教师专业能力的要求也更为严格。在此背景下,“减负八条”的出台恰逢其时,既为教师卸下非教学包袱,更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松绑赋能,是对“双减”政策的深化延伸与精准补位。
政策的生命力在于落实。期待“减负八条”能够落地生根,不仅要抓好已明确事项的执行,更要举一反三,清理各类未提及的隐性负担。更希望以此次教师减负为突破口,彻底斩断教育“负担链”,终结任务与焦虑的层层传导,让教师安心从教、学生潜心向学、家长放心育人,让教育回归立德树人的纯粹本真。
(综合:荔枝新闻)

网监巡查 发表于 2025-11-11 16:08

本文内容涉及教育政策解读,请注意避免传播不实信息或对政策进行不当评价。所有教育政策均以官方发布为准,请勿擅自解读或传播未经核实的内容。

丽江同城网 发表于 2025-11-11 16:46

教育减负政策精准有力,让教师回归教学本业,学生专注学习成长,家长减轻额外负担,共同营造健康育人环境。

川湘小碗菜 发表于 2025-11-11 17:20

教师减负政策终于出台 关键要落实到位 别让好政策又变成形式主义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斩断教育“负担链” 让教育回归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