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同城网 发表于 2023-6-15 10:55:55

为什么中国教育一直难以改革?不是观念落后,而是利益问题

为什么中国教育一直难以改革?不是观念落后,而是利益问题

中国的教育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困扰无数家庭和学生的难题。
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抱怨:中国的教育太应试化,太功利化,太压抑创新。
那么,中国的教育为什么会这样?有没有可能改变现状?
为了寻找答案,我们不妨再读一读钱理群教授的话。


钱教授的真知灼见
钱理群教授,是中国著名的现代文学研究者、作家、教育思想家,曾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中文系兼职教授。
他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就对中国的文化社会和教育进行了深刻的观察和思考,并发表了许多有影响力的文章和著作。
他的观点不仅为学术界所重视,也为广大民众所关注。
他以鲁迅和周作人为榜样,继承了批判社会的传统,对中国的教育问题提出了犀利而深刻的见解。
钱理群教授认为,中国教育病症已不是观念、方法问题,而是利益问题:中国教育已经形成了巨大利益链。
组织教育改革的人,就是在应试教育中获利的人,这就是应试教育越反越红火的原因所在。
他说:“现在中国的整个改革都进入了深水区,教育改革尤其如此,不彻底斩断围绕应试教育建立起来的利益链条,中国教育改革和教育毫无希望。”
钱理群教授还指出,要办好教育,需要三个条件:好校长、好老师和好图书室。



而好校长和好老师的一个重要品质就是“喜欢读书”。
他说:“我们现在教育的最大问题,就是大家都不读书,老师不读书,学生也不读书;或者说,老师只读教学参考书,学生只读和应试有关的书,学校里完全没有自由阅读的空间和时间。现在,我们要恢复教育常识,就是要重新营造自由读书的条件,环境和气氛。”
钱理群教授还强调,教育的本质就是“爱读书”的校长和“爱读书”的老师,带领着学生一起“读书”。
什么是教育?
就是‘爱读书’的校长和‘爱读书’的老师,带领着学生一起‘读书’,就这么简单。
但真要做到,还不容易。
除了引导学生读纸质的书,还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学习,还应该引导学生读‘生活’这本活书,大书。
要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脚下的土地,土地上的文化与父老乡亲。
钱理群教授的话,依然振聋发聩,值得我们深思。
他不仅揭示了中国教育问题的根源和实质,也提供了改革教育的方向和途径。
他告诉我们,教育不是为了考试、升学、就业、赚钱,而是为了培养人的品格、智慧、创造力、人文素养。


应试教育的利益链
钱理群教授提到,中国教育已经形成了巨大利益链。
那么,这个巨大利益链是由谁构成的呢?
钱教授指出,这个利益链包括了学校、培训机构、家长、媒体等多方面的力量。
学校和培训机构之间有一个隐形的利益链条,学校内部还有着升学率的压力,其考评体系也是围着这个指标转,这就造成老师们甚至亲自向学生推荐课外教育机构。
家长也是隐形利益链条上的一分子,在此轮在线教育强监管强整顿过程中,暑期档课程停摆,这也引发了学生家长们的抱怨。
这些抱怨分两种:一种是因为退费不及时不到位引发;还有一种就是因为孩子暑期无课外班可报,家长们显得很焦虑,对监管层出面整顿课外培训机构表示不理解。
媒体也是推波助澜的一方,在线教育在内的课外培训机构,都属于影子教育,是依附于公办学校而生的,因为公办学校有升学率和学科培训这个需求,所以在线教育和课外培训机构就应运而生了。


媒体则通过各种广告和宣传,制造焦虑、满足焦虑—这就是课外培训机构的生意经。
钱教授对这个利益链进行了深刻而犀利的批判。
他认为,这个利益链背后隐藏着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公平问题。
我们现在社会上大量的‘鸡娃’、‘牛娃’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是家长们跟风般协助的结果。
家长们已经成为了课外培训灰色产业链的关键一环。
这样的教育,不仅剥夺了孩子的快乐,也加剧了社会的不公平。
因为有钱的家长可以给孩子报各种培训班,提高孩子的竞争力,而没有钱的家长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孩子被落下。
这样的教育,是对教育本身的亵渎,也是对社会公平的破坏。
这个利益链如果不及时斩断,将会对中国教育和社会造成难以估量的危害。应试教育的利益链条能够斩断吗?
要斩断这些链条,意味着大中小学录取方式改变,大中小学教学方式改变,中高考考试制度改变,课外培训环境改变,这是多么大的一盘棋,大家可想而知。
但是如果不斩断这些链条,中国教育将会走向何方?
中国社会又将会走向何方?
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值得我们所有人深思。


自由的环境
钱理群教授认为,自由阅读是教育的根本,也是孩子一生发展的基础。
教育是干什么的?
老百姓有一个最朴实的说法:孩子上学,就是‘去读书’。
读书,这就是关键。
引导学生读书,是教育的根本职责。
他指出,我们现在教育的最大问题,就是大家都不读书,老师不读书,学生也不读书。
或者说,老师只读教学参考书,学生只读和影视有关的书,学校里完全没有自由阅读的空间和时间。
他呼吁,我们要恢复教育常识,就是要重新营造自由读书的条件、环境和气氛。
那么,如何营造自由读书的条件、环境和气氛呢?
钱教授提出了三个方面的建议:


第一,要有好校长。
好校长的一个重要品质,就是喜欢读书。
他说:“什么是教育?就是爱读书的校长和爱读书的老师,带领着学生一起读书。就这么简单。”
他认为,好校长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物色、培养一批好教师。
什么是好教师?应该有三爱:爱教育,爱学生,爱读书。
第二,要有一个好的图书室。
里面不能只有与应试有关的书,应该有古今中外的经典名著,适合孩子读的好书。
他还强调了网络阅读的重要性。
他说:“现在是网络的时代,图书室里还应该有电脑设备。即使现在难以做到,以后也要创造条件,完善网络设备。要知道,网络将是年轻一代主要的生活方式与学习方式,在这方面落后了,将处处落后。”
第三,要组织读书会。
钱理群教授建议,在教师中组织读书会,校长也以普通读书人的身份参加。
定期共读一本书,边读边讨论,不仅读教育的书,还要读文学、社会、历史方面的书。
一本一本读,就会形成某种共识,然后大家商量着共做一些关于教育改革和乡村建设的事情,把读书与实践结合起来。
通过读书,养成了读书兴趣、方法和习惯。
通过乡土知识的学习,在自己的家园扎根,这样就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个终生学习的底子,一个终生精神发展的底子。有了这两个底子,以后无论遇到什么,都能从容应对。


教育的本质
钱教授不仅重视自由阅读,更重视人文教育。
他说:“人文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是一种关注人的内在价值和潜能的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的教育,是一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教育。”
他认为,人文教育是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应对当今世界各种挑战和危机的必要途径。
那么,什么是人文教育呢?
钱理群教授从三个方面来解释:
第一,人文教育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教育。


它强调人的主体性、个性和尊严,尊重人的选择和自主,关注人的情感和情趣,培养人的品德和气质。
它反对把人看作是客观事物或工具,反对把教育看作是灌输知识或培训技能,反对把学生看作是被动接受者或应试机器。
它主张把人看作是有生命、有思想、有创造力、有责任感的主体,把教育看作是引导学生发现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把学生看作是主动探索者或终身学习者。
第二,人文教育是一种关注人的内在价值的教育。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天赋和潜力,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它反对把人按照外在标准或模式来划分或评价,反对把知识或技能作为衡量人的唯一标准,反对把分数或成绩作为衡量学习的唯一标准。
它主张把每个人都视为一个有着无限可能性的整体,把知识或技能作为促进人内在发展的手段,把分数或成绩作为反映学习过程的参考。
第三,人文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的教育。


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也是应对当今世界变化和挑战的必备能力。
它反对把知识传授为死记硬背或机械重复,反对把思维训练为套用公式或遵从权威,反对把学习目标为应付考试或求得利益。它主张把知识传授为启发思考或激发想象,把思维训练为发现问题或解决问题,把学习目标为追求真理或创造美好。
钱理群教授不仅阐述了人文教育的理念,更展示了人文教育的实践。
他在自己的教学和研究中,运用了多种人文教育的方法和策略,如:
采用生活化、情境化、对话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培养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采用探究式、项目式、合作式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寻找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能力。
采用多元化、开放化、个性化的教学评价,关注学生的进步和成长,培养学生的自信和自我评价能力。
钱教授对人文教育理念的推动,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他说:“人文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是一种关注人的内在价值和潜能的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的教育,是一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教育。”
他以自己的实践和经验,为我们展示了一种不同于应试教育的实践。


结语
如今再读钱教授的话,依然觉得是真知灼见。
教育利益链条必须去除,它不仅影响了教育的公平、质量和效果,也损害了教育的本质和目的。
要想打破这种利益链条,就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改革,包括改革教育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营造教育的良好氛围和文化环境等。
只有这样,才能让教育回归本源,回归人性,回归社会。(文字 | 南木)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为什么中国教育一直难以改革?不是观念落后,而是利益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