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移动社区

丽江同城网 门户 查看主题

“男性患子宫肌瘤”?离谱论文8年后才曝光,学术评价体系该反思了

发布者: 丽江同城网|曹玉庚 | 发布时间: 2025-5-6 09:54| 查看数: 14440| 评论数: 0|IP:中国云南丽江

近期,一篇题为《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子宫肌瘤围手术期的情绪和生活质量临床应用效果》的论文引发舆论广泛关注。论文中赫然写道“选取了子宫肌瘤患者8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8例,女12例”。稍有医学常识的人都知道,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男性并不会患此病,如此荒诞的内容,使得该论文被网友直指“离谱至极”。

“男性患子宫肌瘤”?离谱论文8年后才曝光,学术评价体系该反思了.jpg

资料显示,这篇论文于2017年11月29日在线公开,作者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妇科的霍文静,同年6月发表在《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该期刊创刊于2014年5月,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主管、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主办,属于国家级医学期刊,这样权威的平台却出现如此荒谬的论文,着实令人诧异。

面对舆论质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迅速反应,于5月5日通过官方微博发布情况说明,确认网传论文存在学术不端问题。医院依规依纪对涉事护士霍某某给予记过处分、降级处理,并取消其五年内各类晋级晋升等资格 。医院及时介入调查、严肃处理的态度值得肯定,但不容忽视的是,这篇漏洞百出的论文在发表8年后才被发现,暴露出论文创作与审核环节的严重失职。无论是作者还是所在单位,似乎都将论文发表当作唯一目标,对论文质量乃至内容真实性不闻不问。

这起事件不仅需要涉事医院作出处理,期刊的主管部门也应介入调查。究竟为何如此离谱的论文能堂而皇之地登上权威期刊?这背后折射出的,是亟待推进的破除唯论文评价机制改革。对于医护人员的考核评价,应更加注重临床实践能力和工作业绩,学术研究也不能以期刊发表作为唯一标准,而应回归对研究成果本身价值的考量。

有人曾调侃,当下一些学术期刊发表的论文,或许只有作者和编辑会看,这篇“男性患子宫肌瘤”的论文更是将这种尴尬推向极致。其背后的成因,亟需期刊主管部门深入调查,回应公众关切。从现实来看,作者发表此类论文,很大程度是为了应付考核、评职称;而单位同样只关注论文是否发表、能否在网上查到,却无人仔细审阅论文内容,这正是唯论文评价体系弊端的典型体现。

唯论文评价只看重论文是否发表、发表在何种期刊,对论文的创新性、学术价值却鲜少关注。在这样的导向下,论文造假、代写产业链滋生蔓延。医护人员为达到考核要求,不惜花钱请中介操刀,只求论文发表“过关”。而中介受限于能力,往往粗制滥造,导致大量低质量甚至错误百出的论文流入学术期刊。财新杂志报道显示,在《自然》杂志今年年初发布的2014-2024年“撤稿率最高科研机构”榜单中,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以超5%的总撤稿率位居全球榜首,撤稿量超100篇,撤稿原因涵盖造假、抄袭、代写等多种学术不端行为,这无疑为学术生态敲响警钟。

回顾齐鲁医院这篇离谱论文,只要作者、审核人员、单位评审等任何一个环节稍加用心,都能发现其中谬误。然而,它却在发表8年后才引起关注,这不禁让人反思:这类无人问津、漏洞百出的论文,以及刊发此类论文的期刊,究竟还有何价值?

当前,我国正大力推进破除唯论文评价改革。这篇“男性患子宫肌瘤”论文的出现,犹如一记重锤,警示我们必须坚定不移推进改革进程。只有建立科学、公正、注重实际业绩的人才评价体系,才能真正将医护人员从唯论文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从根源上遏制学术不端乱象,重塑健康有序的学术生态。

(来源/澎湃新闻评论)

最新评论

0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用户反馈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