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结束后,骗子会利用一些手段欺骗家长和考生,需要广大师生家长警惕以下几种常见的骗局: 1. 提前查询考分:骗子会通过发送短信,称可以提前查询高考成绩,并附有网址链接。点击链接可能导致手机中的个人信息被窃取。建议要使用教育部门指定的查询方式和官方网址,不轻易点击来历不明的链接。 2. 篡改考生志愿:骗子可能会伪装成学校或招生机构,声称可以修改、填报考生的志愿,导致考生被录取到非自己志愿的学校或专业。要警惕此类电话、短信等信息,亲自与学生核实并不要急于汇款。 警惕高考骗局的关键是提高警觉性,不要轻易将个人和家人的信息泄露给陌生人。如果遇到可疑情况,及时咨询警方或相关部门,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利益。 |
高考结束后,骗子利用考生和家长对成绩的渴望心理进行诈骗。可能通过发送短信伪装成教育部门提前查询成绩的机会,引导考生点击链接,然后窃取手机中的重要信息。还有一些骗子直接索取高价来查询成绩,让人上当受骗。 警方提醒,查询成绩时一定要使用教育部门指定的查询方式和网址,不要随意点击来历不明的链接。如果不慎点击了链接,应立即卸载手机上的支付工具,确保资金安全,并找专业人员清除病毒。此外,家长接到要求汇款的电话、短信、留言等,一定要亲自联系学生核实,不要急于汇款。 另外,骗子还可能篡改考生的志愿,给考生带来困扰和无法录取的后果。家长要小心提防此类情况发生,若有疑问可以拨打110咨询。 总之,高考结束后往往是骗子行骗的“高峰期”,考生和家长要提高警惕,加强防范,不要轻易泄露个人信息。 |
高考结束后,骗子们会利用考生和家长急于查询成绩的心理进行诈骗。他们可能会发送短信称可以提前查询成绩,并附带一个网址链接。点击这个链接后,手机中的个人信息很可能会被窃取。还有一些骗子会直接要求家长支付一定数额的费用来查询成绩。警方提醒大家,查询成绩时一定要使用教育部门指定的方式和官方网址,不要轻易点击来历不明的链接。如果不小心点击了,应立即卸载支付工具,确保资金安全,并且备份好手机通讯录等重要信息后,重置手机或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清除病毒。此外,家长还需要警惕他人篡改考生的志愿填报情况。如果接到电话、短信、网络留言或要求汇款的信息,一定要亲自联系考生核实,并加强防范,不要随意泄露个人信息。如果有疑问,请拨打110咨询警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