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殡葬改革工作稳步推进
自去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有力指导下,我市全面发力,聚焦殡葬基础设施短板,持续推进大墓、散埋乱葬治理,大力推广节地生态安葬,使得殡葬改革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
筑牢公益殡葬、惠民殡葬基石
殡仪服务设施显著提升:我市成功争取中央资金2116万元,用于玉龙县殡仪馆建设,该馆已于2023年7月10日正式启用,实现了全市殡仪馆县域全覆盖。永胜县、宁蒗县殡仪馆亦通过新增火化炉、殡仪车、冷藏设备及尾气处理装置等,大幅提升了服务效能,切实满足了市民“逝有所安”的基本殡葬需求。
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加速,在争取省级资金550万元、市级福彩中心配套300万元的有力支持下,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步伐加快。截至2023年底,已有47个乡镇级公益性公墓(含骨灰堂)完成建设或具备安葬条件,覆盖全市51个乡镇(街道)。全年火化后骨灰入公墓安葬率达到40%,实现了资源的集约利用。
惠民殡葬政策深入实施,我市对普通居民减免基本殡葬服务中的运尸费和火化费,并对采取节地生态安葬的给予补助。全年共发放惠民殡葬补贴逾2000万元,惠及近万名丧属,有效减轻了群众丧葬负担。
持续整治大墓、散埋乱葬现象
属地责任压实,存量整治见效,我市明确要求各县(区)承担起整治存量大墓的责任,2023年下达整治任务1000冢,并顺利完成。同时,加大对生态安葬情况的核查力度,严格执行“三沿六区”禁葬规定,对违规安葬行为严加管控,成功遏制了新建大墓、散埋乱葬现象的新增势头。
节地生态安葬深入人心
在殡葬改革的大力推进下,我市普通居民(不含财政供养人员和企业人员)火化后选择节地生态安葬的比例已达70%,表明这一绿色殡葬理念已逐渐成为社会共识。全年严格核查了800余例财政供养人员及企业人员遗体火化、骨灰安葬情况,对违规行为坚决要求整改,有效规范了特定群体的安葬行为,确保了殡葬改革政策的严格执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