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坪县贫困发生率降至1.03% 如今“地不荒人不闲、田间地头找大钱”
丽江市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新闻发布会华坪专场于6月23日上午10:00在市行政中心举行。中共华坪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庞新秀就华坪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相关情况进行新闻发布,并回答记者提问。中央、省级驻丽媒体,市级媒体、市内新媒体,以及部分县区融媒体中心的记者应邀参加发布会。
中共华坪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庞新秀,华坪县人民政府副县长贺再顺,华坪县扶贫办副主任凌宗辉,华坪县通达乡乡长潘兴陈,华坪县自然资源局副局长、新庄乡良马村驻村工作队长谭艳红,脱贫户代表、华坪县兴泉镇兴泉社区高世香出席发布会。
华坪县属非贫困县,辖4镇4乡,61个村(社区),总人口17.53万人,有省级贫困乡3个、贫困村27个(深度贫困村10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589户17262人,相比省内部分贫困县贫困人口更多、贫困面更广、贫困程度更深。
近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和省市的坚强领导下,历届县委、县政府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考察云南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脱贫攻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尽锐出战、攻坚克难、自立更生,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成就。全县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累计脱贫16091人,连续5年年均减贫3200人以上,贫困人口减少94%,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15.11%降至2019年的1.03%,贫困乡、贫困村全部出列,直过民族傈僳族整族脱贫,2019年省级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为“好”。
谈到华坪县脱贫攻坚的实践经验,华坪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庞新秀总结出以下4点经验:
一是实行“县级主导、乡镇主攻、村级主战”的三级联动作战体系。县级主导,实现脱贫指挥“一盘棋”, 乡镇主攻,齐步冲锋脱贫“主战场”,村级主战,决胜脱贫攻坚“歼灭战”。
二是实行“党支部+合作社+建档立卡户+企业”的产业就业扶贫模式。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组建了8个产业党总支、34个产业党支部、52个产业党小组,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引导贫困群众大力发展芒果、花椒、茶叶等绿色产业。
三是实行“一周一调度、一月一研判、一季一总结”的问题整改机制。针对各级巡视巡察反馈问题和成效考核指出问题及“两不愁三保障”薄弱环节,坚持“一乡镇一清单、一行业一清单”,实行“一周一调度、一月一研判、一季一总结”,坚持问题不查清不放过、措施不管用不放过、责任不落实不放过、整改不到位不放过、成效不明显不放过。
四是实行“表扬先进、鞭策后进、增强动力”的正向激励制度。在全市率先建立乡风文明“红黑榜”制度。将各村组自强感恩、诚信守法等方面的先进典型在“红榜”上张榜宣传,将违反村规民约的行为及屡教不改的生活陋习在“黑榜”上曝光批评。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华坪县指出三点规划:
一是坚持党对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领导,全面完成脱贫任务。华坪县将进一步瞄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扎实开展“挂牌督办、销号清零、圆满答卷”行动,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反对数字脱贫、虚假脱贫,全力啃下最后的硬骨头,确保剩余1171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如期脱贫,以脱贫攻坚成效践行“四个意识”、“四个自信”和“两个维护”。
二是努力克服疫情影响,多措并举巩固脱贫成果。华坪县将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决不因疫情而拖泥带水、留下尾巴。
三是保持脱贫攻坚政策稳定,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华坪县将坚决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做到扶上马送一程,确保946名脱贫监测人口和1821名农村边缘人口不掉队。
记者提问环节
问:华坪县虽然不是贫困县,但贫困人口占比达15%,应该说华坪的脱贫攻坚任务还是比较重而却没有贫困县的相关政策支持。请问,华坪是如何保证脱贫攻坚资金投入的?
华坪县人民政府副县长贺再顺回答:如何确保脱贫攻坚资金有效投入,是打赢打好华坪脱贫攻坚战的关键。华坪县是全省34个非贫困县之一,但贫困人口超过1.7万人,直过民族傈僳族贫困人口超过1万人,有10个深度贫困村,2014年贫困发生率为15.11%,贫困村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比省内部分贫困县的贫困人口更多、贫困面更广、贫困程度更深,属于扶贫开发任务较重的非贫困县。
面对财政收入不足等诸多困难。县委县政府始终扛实脱贫攻坚政治责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千方百计多渠道筹措资金,采取八项措施,保证脱贫攻坚资金有效投入,着力补齐脱贫攻坚短板,有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如期完成了年度脱贫攻坚目标任务。通过脱贫攻坚资金的有效投入切实保证了3个贫困乡27个贫困村出列,累计脱贫4214户16091人,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15.11%下降到1.03%。
问:据了解,通达乡是华坪县贫困人口最多的乡镇,在脱贫攻坚中,请问通达乡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
通达傈僳族乡人民政府乡长潘兴陈回答:通达傈僳族乡位于华坪县西部,是距离县城最远的乡镇,全乡有居民2142户8024人,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304户5305人,截至2019年底已脱贫1258户5177人,目前剩余46户128人也已达到脱贫退出标准。通达乡于2018年3月脱贫摘帽退出贫困乡。
通达乡在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中,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抓基础设施,二是抓农民增收,三是抓住房保障。四是抓内生动力。在开展脱贫攻坚之初,通达乡因为习俗、气候等多种原因,多数贫困户处于“人闲地空、烤火过冬”、“什么事情都不管、等起政府送温暖、人居环境脏乱差”的状态,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一直是通达乡党委政府和各驻村工作队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利用遍访入户、三讲三评、疫情防控网格管理等各种机会,以乡风文明红黑榜、爱心超市、自强诚信感恩教育为抓手,大力开展扶志、扶智专项行动,激发群众内生动力,通过近三年的努力,“地不荒人不闲、田间地头找大钱”、“政府领路、自己动手”的观念深入人心,为巩固脱贫成效和实现全面小康打下了坚实基础。
问:请问一下贫困户代表,请谈谈你家建卡以来的变化,对这些变化你有什么感想?并谈谈你周边的变化。
脱贫户代表高世香回答:我叫高世香,家住华坪县兴泉镇兴泉社区19组。家中只有我和父亲两人,由于我家缺乏种养殖技术,且父亲患有慢性病,2014年被识别纳入建档立卡户。我家主要收入来源是靠我在外打零工,父亲凭仅有的一点劳动力在家种玉米、养猪以维持生计,年收入只有4800元。纳入建档立卡户后,在党委政府和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我家在5亩多荒山上种植了芒果和花椒。社区干部、驻村工作队带领技术人员多次头顶烈日上山查看我家芒果、花椒的生长情况,现场进行技术指导,我们种植技术提高了,实现了丰产增收,目前年收入已达51000多元。2018年5月县住建局来家里鉴定,我家两间漏雨的土坯房被评定为D级危房,1个月以后我家房屋被纳入了农村危房改造计划,进行拆除重建。建房期间,县住建局、镇党委政府、社区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多次到达现场查看施工质量和建房进度,在按政策给予了我家建房补助的同时,还动员社会爱心人士为我家捐赠了爱心水泥,打了院坝,修建了入户道路。在他们的热心帮助和关心下,2018年底我家双喜临门,搬进了新房,光荣脱了贫。
这几年,我们社区的村容村貌也有了极大的改变,以前的荒山变成了种满芒果、花椒等经济作物的金山银山;以前的泥泞小路变成了今天家家户户通车的水泥路,芒果、花椒拉到市场上更方便了;以前旱季吃水困难的农户,现在也用上了自来水。(采写/张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