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龙之子 发表于 2012-11-20 21:07

满天“砖头”拍向丽江古城

@丽江小让:中国长期以来形成的政治模式让民间的声音得不到重视。但这次拍砖会,改变了我的看法,至少在丽江,在古城,在古管局管辖范围内,民间和官方正协同合作,一步步推进具体议题的落实。
@丽江大松:丽江拍砖拍出实效了!针对网民关心的古城保护与发展的问题与建议。古城管理局和仕勇局长等领导班子成员,面对网民和媒体就拍砖会上提出的问题做出了解决和改进的承诺!政府敢于面对民间之声,说明他自信!
@燕京盛世:希望能形成一个长期有效的机制,让关心丽江的人都能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促进丽江更好发展,也希望丽江市旅游局等部门能开门听政!
@丽江活动:要合作,不要对立;要监督,不要抱怨。在合作和监督中一步步推动进步。公民社会在丽江,丽江有这个基础,有这个相对民主、相对开放的环境,有这样包容的人文氛围。这也是吸引更多高素质公民来丽江旅行和生活的软环境。
@丽江飞帅:政府职能部门能够如此地和网友沟通,非常好。关键是看提出的问题是否能够解决?这种沟通机制是否能够长期延续下去,这个才是关键所在。如果只是走走过场,那一切都没有意义了!
@杨福泉:由《云南信息报-丽江读本》牵头,有这么多媒体、社会组织和政府机构一起办“拍砖会”,好哇!看得出丽江的肚量大了,想听各方人士的意见,这对丽江的发展有利,支持!
@丽江崇忍利恩若:没有想到古管局领导有这样的魄力,世界遗产的领导就应该这样,昨晚看到3点,有点感动!一起坐下来处理问题,共同把遗产管好!
@天雨流步:民间拍砖让带着草腥味的声音传到庙堂之上,让政府官员听到原汁原味的百姓声音,且不论其活动效果如何,这种网络时代的民主形式的创新和探索就值得尊敬。
“为了古城明天更美好,让‘板砖’来得更猛烈些吧!”首届丽江古城“民间拍砖会”上,无论拍“砖”人还是被拍之人,均发出了这样的呼声。
“稳、准、狠”,用这三个字来形容“拍砖会”拍出的“板砖”并不为过。由于参加此次“拍砖会”的代表都是古城生活的践行者,熟悉古城的一草一木、一举一动,因此,会上“犀利哥”不少,他们拍出的每一块“板砖”,都直击丽江古城保护与管理的“七寸”。
我们从中遴选出具有代表性的10块“板砖”,以飨读者。
古管局和古管所能否合二为一?
拍砖人:“丽江小让”
丽江小让:首先来玩一个竞猜游戏,古管局和古管所的职能划分谁知道?(无人应声)这是现在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很多人不知道到底古管局和古管所有什么区别,请几位领导先回答一下。
和仕勇:丽江古城的范围包括三个部分,除了大家都知道的大研古城,还有束河民居建筑群和白沙民居建筑群。社区管理以当地政府为主,综合管理以古管局为主。管社区的,有大研、束河办事处和白沙乡政府等。古管所是大研办事处下属的一个机构,古城的环境卫生、旅游秩序、店面招牌审批等,由古城管理所来审批;古城大的宏观方面,由古管局负责。古管局对古管所进行业务指导,经费上给予保障。
丽江小让:能否将古管局和古管所合二为一,只设一个部门,统一执法?
和仕勇:2006年5月我到丽江古城保护古管局就任局长一职时,也很困惑,也曾有过这样的想法。如果将社区和景区合二为一进行管理,比较理想,如峨眉山、黄山包括玉龙雪山,都是这样管理的,这样管理就能统一执法。但因为体制上的问题,这种最理想的管理方法没有被批准。
值得欣喜的是,省政府已批准成立丽江古城综合执法局。未来,综合执法局将整合区县执法队伍,提高管理水平,这个工作正在做。未来,大家将会看到一个改观的局面。
丽江小让:目前古城经营户有很多呼声,感觉在古城经营,办证等手续很麻烦。能不能建一个统一的办证中心?
和仕勇:丽江市有一个集中办证的窗口,但古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它的办证就比较复杂。比如要修缮一幢房屋,必须要有左邻右舍的认可,还得到街道、消防,来到我们管理局后,还得到规划部门,要联合审批。因此光是古管局一家想简化手续,是不可能实现的。当然,我们也在尽量简化一些手续,如准营证不需邻居认可等,尽量为经营户提供最大便利。

古城违规停车,该不该摘车牌?
拍砖人:丽江洛洛
丽江洛洛:古城不能随意停车。但是对于停在古城的一些车,包括特权车,古管所采取的措施是将车牌摘掉,不知古管所是否有这个权力?
和仕勇:对摘车牌这个做法,我个人的态度是既不支持、也不反对。说不反对,因为古城街巷很窄,有车乱停的话,万一发生火灾,消防车过都过不来。我们的执法人员少,不能因为一辆车违规停在那里,就在那耗着,所以对一些违规停放的车辆,包括对特权车,执法人员该撬的撬了,虽然我不赞成这么做,但也体谅他们的苦衷,我的车也曾在束河被放过气(全场大笑)。当然,比起放气,摘车牌显得更文明且更可行,被放了气,还怎么从古城开走嘛(全场再次大笑)?
被撬车牌的人第二天必须要去古管所拿车牌,这样也是一个受教育的机会。我们不得已采取这样的手段,其实并不是目的,目的是为了杜绝这样的行为的发生。
姚润雄(古城区大研古城管理所所长):很高兴今天有人提出这个问题,古管所建所10多年,一直有在古城乱停放车这样的行为。如果有车主觉得损害到了自己的权益,非常欢迎起诉,我很想到法院去说一说。
为了避免在古城乱停车,我们在古城的各个路口已经换了4次指示牌,让人一看就能懂这里不允许停车,但是有些车偏要进去。对车主的这种违规行为,我们曾经分析过,可以采取3种措施:一是按城管占道的管理方式,拖车拖走。但其中有个问题,车主回来,去哪里找车?还要付拖车费;二是就地登记保存,主要是希望车能尽快离开,不是跟车主过不去;三是部分登记保存的办法。哪种方式最恰当?我们只有采取最合理最合法也最方便当事人的处罚措施,折中采取了这样一种方式,法律学上的术语叫:先行登记保管。也就是我们先把车牌进行登记和保管。就这个问题,我已经和省法制办相关负责人做过探讨,是有法律依据的。
丽江大松(拍砖会主持人):插个小故事,北京游客来丽江坐出租车,坐上车的第一句话就是告诉出租车司机“不要绕,不要多要这几块钱”。司机便问他从哪里来,他回答首都来的;司机就说,你们首都北京是中国的,而我们丽江是世界的。
在这里我想说的一点是,丽江既然是世界的,那不管您来自哪里,只要有这个规定,就一定要遵守。
古城该不该收古维费?
拍砖人:缇娜(音译,来自法国的艺人)
缇娜:每次来丽江,都要付古维费,这不是一个好办法,丽江不是一个公园。
和仕勇:其实古城恰恰是一个景区,而且是一个世界级的景区。这里的保护和管理,都要大笔的经费。丽江本身经济基础薄弱、财政收入低,古城保护和管理的经费,从哪里来?只有从古维费中来。
丽江的古维费在国内外所有景区中,价格是最低的。我也曾多次到过法国,光是法国凡尔赛宫的收费,就比古城高出很多。丽江古城到底该不该收古维费?这个问题,我觉得已经没有争论的必要,收高收低,也可以比较一下。并且出一次古维费,1个月有效,从这个角度来说,目前丽江古城的古维费,是非常低的。
缇娜:另外,我在丽江有个艺术公司,法国也有,建议让更多国外艺术家与丽江本地的民族艺术家有更多的交流。
和仕勇:就我个人的观点,这样的交流,其实有害而无益。现代社会,随着外来文化的冲击,越来越多的民族文化被同化和异化。但是我们知道,很多人来丽江,不是来看油画,不是来看现代艺术,更多是来看东巴艺术、原生态的纳西文化。因此,我觉得要真正看到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越保守越好。
古城水电负荷过重,商业味过浓,如何解决?
拍砖人:沈光荣(懒人窝客栈老板)
沈光荣:目前古城水压严重不足,游客反映很强烈。线路也因为游客越来越多,负荷越来越重。这些问题已迫在眉睫。此外,古城乱拉线路的问题也很严重,电信、移动都在拉线,很不雅观,能不能想一个办法,对各个部门的走线有个要求?
和仕勇:古城的水压和电压负荷确实太大。以前古城主要用于居住,现在很多客栈、酒吧用电量成倍增长。在原五金厂厂址上,正在建一个电站,建好后,电压的问题会得到很大解决。
水压问题,目前正在协调,将加大管径,加大古城供水。丽江未来城市人口将达到50万,一旦到50万,丽江的水都会成问题。对这个问题,政府部门正在通过兴建水库等措施逐步解决,并且金沙江调水工程中,有一部分水将留在丽江市。
乱拉线路的问题,古城其实早就都实现了三线两管入地。但有些部门属于垄断经营,没有征得我们的同意和批准便在乱拉。我现在再次强调,未来不经过我们批准乱拉的,一律剪掉。

沈光荣:对古城的商户、客栈经营,应该有个限制。这样下去,古城会成为商品批发一条街,破坏古城的味道。
房租方面,上次公房竞租,带来了丽江古城房租整个一轮上涨,造成经营者的一些困难。现在有一批客栈已经做不下去了,因为成本太大,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成本最终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应保证经营者一个平和的心态,不至于产生宰客行为。
和仕勇:对客栈商铺限制的问题,我们于2008年颁布了具有可操作性的《丽江古城传统商业文化保护管理规划》、《丽江古城旅游资源保护管理规划》、《丽江古城传统文化保护管理规划》。
根据这3个规划,丽江古城的商业布局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协调区三大区域。核心区内,不再审批任何一家经营门面;缓冲区内,则按商业规划,逐步调整布局,让经营具有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的产品来经营展示;协调区在古城外围发展,鼓励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商业。
这些年来,我们在不断充实完善“走进纳西人家”、“名人回落古城”、“民族文化特色街”等项目的基础上,以五一街等几条街道为主,经营民族传统工艺品、食品,打造特色文化街,以此充分展示丽江的民族文化。在这些街道,哪些能卖,哪些不能卖,都有严格规定,并且一个店铺经营品种不能超过两类商品。丽江古城本身就是一个商业城市。丽江因商而始,因商而起,因商而兴,我们的目的是不让商业主要集中于核心区,而是扩大到3.8平方公里,甚至7.2平方公里。
关于您提到的古城房租上涨的问题,我们的资源要通过市场来配置和调节,我们搞公房竞租,是为了让大家有一个公开、公平竞租的平台。竞价权在市场和经营者,而不是在古管局和房主身上。比如卖桃子,桃子今天卖多少价格,由市场决定,而不是由卖桃人决定。我们想通过市场的调节,让租金达到一个合理水平。通过这样的调节,让古城不断发展的商业也得到不断的抑制。堵是堵不了的,只有去疏。我们也采用了很多的方法。虽然公房竞租可能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却是目前一个比较合理的方案。如果大家有更好的建议,我们也会采纳。
马粪不少卫生间少,
束河硬件如何解决?
拍砖人:程楠(束河一客栈老板)
程楠:束河有马车,大街小巷都能看到一堆堆不雅的马粪。束河卫生间也很少,并且收费。为何大研古城的厕所不收费?这说明束河的公共基础设施非常薄弱。
和仕勇:这些问题的确存在。古管局也在加大束河的投入,但有一个特殊性,因为束河具体交给鼎业集团开发,存在两个管理体系,给束河的管理造成了“两家都管,两家都不管”的现象。
现在束河成立了束河古镇管理所,按照大研古镇的管理模式在完善。去年我们古管局安排了50万的资金,用于解决束河卫生间、垃圾桶、饮水等问题。但束河的公共设施的确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消防栓,里面没水,变成了拴马栓。
以后我们就这些问题会积极地和古城区政府协调,对束河的基础设施进行改善和完善。今天束河街道办事处和鼎业集团的负责人都来了。这块“砖”不是拍我,是拍你们,会尽快得到改善。
古城客栈、酒吧标识如何得到保护?
拍砖人:李实(古城原住民,“激沙沙一流居”客栈主人)
李实:古城里从事商业活动的越来越多,这里有一个标识标牌的注册问题。6、7年前我就注册了“激沙沙一流居”标识,但还是有人不断冒这个招牌来开客栈。人家游客慕名来住“激沙沙”,问:“李实先生怎么不在”,冒名的人竟然说我死了;游客又问:“客栈门口不是有条河吗”,居然回答说河水改道了。
每每听到这些,非常心痛。有关部门对古城客栈、酒吧的标识标牌能否进行统一管理和宣传,对商标注册把一下关?
和仕勇:您的这个情况,其他人也有过。比如“2416酒吧”,出名后,有人也用了这个招牌,我局综合管理科最终让后来用这个招牌的酒吧不能再用这个品牌。我们对在丽江古城经营的35类商品,已经向国家商标局进行过申请,只要用这些标识,必须征得我们的同意,这是一个常识。
每一位经营户,在自主知识产权的问题上,说到底,还得要有保护和维权的意识。
如何实现管理者与生活者之间的网络互动?
拍砖人:古城一客栈老板

客栈老板:能否通过网络平台,让政府和民间多一些交流和沟通。因为很多古城里的人都擅长网络,无形中会对政府的工作形成较为有益的补充。
和仕勇:这个当然可以。古管局的信息建设在全省走在前列,古城数字化建设也做了大量工作,比如监控系统,咨询平台,现在还在建“网上游丽江”平台。
下一步,我们还将建丽江古城商务平台。现在,的确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导游带游客进店,会有很大的回扣。如果运用商务平台,实现商品销售一体化,游客用不着大包小包,在这里订购的商品,可能比导游给你的价格低,而且可能你还没从丽江回到家,商品就已经到家里了。
古城黑导频频拉客,咋办?
拍砖人:丽江大松(网民代表)
丽江大松:丽江古城还存在黑导拉客频频的问题,这个问题如何解决?
和仕勇:黑导拉客,是我们综合环境整治工作的一个重点,包括大研办事处、古管所、工商等部门,都在制止。
但是古城太大,仅凭我们一己之力,难以全部制止。希望通过网络,呼吁游客来丽江旅游时,通过正规的旅行社、客栈和经营门店来理性消费,避免上当受骗。
如何加强古城执法人员文明执法?
拍砖人:飞帅
飞帅:能不能对古管所在文明执法方面有所加强?比如执法队伍服装统一、持证上岗等。
和仕勇:古管所服装已经统一了,现在准备对束河等地的执法人员进行业务素质和体能的培训,充分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和素养。网友发现在执法过程中有不文明行为,可以随时向我们进行举报,24小时举报热线:5111118。
如何体现古城的原汁原味?
拍砖人:阿俊(曾是游客,现在是丽江媳妇)
阿俊:来丽江十年,经营木雕作坊,现在从越来越多游客那里得到的反馈是:古城太商业了,古城就像一个大超市,一出来都是千篇一律的商品。被商业的气场搞坏了他们的心情。
古城原来有2.3万原住民,现在我感觉可能不到两成。我认为原住民搬回来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可否将一些纳西文化艺人引进来。古城现在的情况是,所有都是市场来决定,特别是房租,不能承受你就OUT(出局)。很多真正想为古城文化做点事的艺人,是一帮弱势群体。那么,公房竞拍的资金能不能反馈回来,拿一部分对这些文化和艺人进行保护,让古城干净的状态依然?
和仕勇:旅游其实是一种体验,并且有不同消费层次的消费需求。比如游客来酒吧一条街,有的赞美,有的贬低。对这个问题,我觉得存在就是合理的,不合理的东西,肯定存在不下去。整个古城,利益相关者是多重的,有原住民,有游客,有外来经营户等,我们需要满足的是大多数人的需要。
有人说,古城是一个大超市,但是这个超市不是现在才有。自古以来,丽江古城就是滇西北的一个商业文化重镇。因此,商业原本就是丽江古城的一种原生态。只是,这里所指的商业,是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商业。
古城原住民外迁问题,我们每个月给每个原住民10元的补贴,去年这一笔费用发了200多万。仅以200万元计,计算一下,古城还有16677人的原住民,现在还有那么多人在领,我不知道您两成的数据哪里来的。
说到对文化的扶持,这涉及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我们每年拿出1000万资金用于对传统文化的整理、传承和发扬,如东巴纸坊、和志刚书斋等,这些门店,都有一个牌子——“丽江古城传统特色专业门户”,我们一直都是在保护的,比如对五一街打铜铺、手工皮革铺及丽江粑粑、酱菜等传统民族饮食的保护,等等。现在古城最贵的铺面,一个月一平米达到了4140元,但五一街我们作为文化保护地,其商铺的均价是300元,对残疾人我们优惠50%,对从事传统民族文化的,优惠70%。我们的这些优惠措施,都是自己贴着钱来做,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让我们的民族文化得到保护、传承和发扬。
文化如果只是在象牙塔里,就不会得到很好的传播。但如果将文化和艺术当做一个产品和一项产业,产生了利润,就一定能够更好地传播。比如东巴纸坊,现在产业越做越大,古城里已经扩张到6、7个铺面,而且目前和我们已经“断奶”,自负盈亏。
又比如宣科先生的纳西古乐,做得非常好,还办了传习班,让小孩来学习纳西古老的乐器和音乐。但这些都需要有一个市场的回报。纳西古乐为何小孩来学习?因为纳西古乐每年的演出,都会带来很丰厚的回报。
只有当文化走向市场,才能使文化欣欣向荣。这是我一直以来的观点。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满天“砖头”拍向丽江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