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龟速车”畅通城市路 提升文明度
在城市交通日益繁忙、汽车保有量持续攀升的当下,交通治理的精细化程度成为衡量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尺。4 月上旬,上海宣布内环内高架道路将实现无人机自动巡飞全覆盖,重点查处 “分心驾驶” 导致的 “龟速车”,这一举措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与网友点赞,再次将 “龟速车” 治理话题推向舆论焦点。
“龟速车”,指在道路通行条件良好,特别是设有最低限速的路段,行驶速度显著低于正常水平的车辆。交通管理部门对其实施处罚并非无的放矢。相关研究数据显示,车辆行驶速度每降低 10 千米 / 小时,道路通行能力约下降 15% 。这意味着,“龟速车” 不仅大幅拉低道路通行效率,更是造成交通拥堵的重要诱因之一。
在快速路等路段,“龟速车” 带来的道路安全风险同样不容忽视。后方车辆为避让 “龟速车”,不得不频繁降速、变道,道路上的不确定因素随之增加,交通事故发生概率显著上升。2024 年 9 月 15 日,沪蓉高速湖北段发生的一起追尾事故便是典型案例:慢车道内一辆小汽车以极低速度行驶,最终被后方轻型货车猛烈追尾,酿成悲剧。可见,整治 “龟速车”,是筑牢道路交通安全防线的必然之举。
事实上,“龟速车” 治理已在全国多地展开实践。成都、济南等城市纷纷出台整治措施,对违规 “龟速车” 驾驶员处以扣 3 分、罚款 50 - 100 元不等的处罚。随着科技手段的进步,各地交通管理部门在查处 “龟速车” 时,更加注重区分不同情形,确保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以近期上海的执法实践为例,今年 3 月 22 日 9 时许,上海警方通过无人机发现并查处一辆 “龟速车”,经核实,驾驶员存在开车玩手机的违法行为,随即对其作出记 3 分、罚款 200 元的处罚,并公开相关监控视频以警示教育公众。与此同时,上海警方也意识到,导致车辆 “龟速” 行驶的原因复杂多样,除不文明驾驶行为外,新手驾驶、路况不熟、未注意限速标识等情况也时有发生。
对此,部分城市已探索出 “提醒 + 处罚” 的柔性治理模式。如成都在发现 “龟速车” 后,先通过道路 LED 显示屏、手机短信等方式对驾驶员进行提醒,随后进行视频回溯,若确认存在开车玩手机等违法行为,再依法予以处罚。这种宽严相济的执法方式,既有效规范了驾驶行为,又充分体现了人性化管理理念。
随着无人机等先进科技手段在交通管理领域的深度应用,精准识别 “龟速车” 及其背后的违规行为已成为可能。相关部门在制定处罚标准时,更应细化区分不同情形,严厉打击看手机等违规驾驶行为,同时对特殊情况给予充分提醒与教育引导。
从 “超速是违规” 到如今明确 “过慢也是违规”“谨慎驾驶不等于龟速驾驶”,城市对 “龟速车” 的治理,本质上是一场驾驶文明的升级行动。这不仅需要交通管理部门不断优化治理手段,也需要广大驾驶员深刻认识 “龟速车” 的危害,自觉遵守道路通行秩序,共同营造安全、文明、高效的道路交通环境。
(综合:澎湃新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