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同城网|和永杰 发表于 2025-4-30 10:16

别让“免费领养”套路坑了消费者又坑宠物​



近年来,“免费领养” 模式在宠物圈悄然兴起,吸引了众多爱心人士参与。然而,央视新闻调查发现,这一模式背后暗藏玄机,不少消费者在签订领养协议后,不仅面临宠物健康问题,后续支出也远超预期,甚至在退还宠物时还需支付高额赔偿。​
这种看似公益的 “免费领养”,实际上是商家精心设计的消费陷阱。消费者在领养时,需与商家签订协议,承诺在一定周期内以 “月付” 形式购买指定网上商城的宠物用品。从本质上看,这种模式更像是 “宠物贷”,是一种金融产品,而非单纯的领养行为。​
商家之所以热衷于这种模式,正是看中了其隐蔽性和迷惑性。一旦交易被定义为 “领养” 而非 “买卖”,商家便可规避商品瑕疵担保义务,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也随之被削弱。这种免责话术不仅误导了消费者,也为一系列不诚信、不公平的商业操作提供了温床。​
更令人担忧的是,“免费领养” 模式可能加剧 “星期宠” 乱象。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和动物健康保障,许多被领养的宠物在短时间内就出现健康问题甚至死亡,不仅让消费者遭受经济损失,也严重伤害了他们的情感。这种灰色产业链的存在,不仅损害了消费者权益,也给宠物行业和宠物经济蒙上了阴影。​
数据显示,商家通过指定宠粮销售可获得高达 70% 的综合毛利,每 “送” 出一只宠物,加盟商家就能获得 51% 的利润。相比之下,消费者却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陷入消费陷阱,承受着经济和情感的双重打击。​
针对这一问题,中消协去年已发出提醒,警示消费者警惕宠物 “领养” 背后的捆绑销售。专家也指出,“宠粮月付” 这种商业模式游走于金融、消费和动物保护等多领域监管的边缘,亟待相关部门加强研判和监管。​
此外,支付平台在这一过程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由于宠物、宠粮交易与信用还款合约挂钩,消费者一旦逾期还款,个人征信将受到影响,形成一种变相的 “信用绑架”。因此,支付平台有必要完善监管机制,加强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随着养宠需求的不断增长,2024 年中国城镇宠物数量已突破 1.2 亿只,宠物经济正成为新的消费热点。但这一充满爱心的市场不应被套路和欺诈所充斥。监管部门、商家和平台应共同努力,斩断 “免费领养” 背后的灰色产业链,守护消费者权益和宠物的生命健康。只有这样,宠物经济才能实现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综合:澎湃新闻)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别让“免费领养”套路坑了消费者又坑宠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