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毁约涨价”到“诚信经营”,“五一”酒店市场如何破局?
随着 “五一” 假期临近,旅游市场热度持续攀升,预订高峰随之而来。然而,消费者小丁和朋友小杨却遭遇糟心事:他们提前两个月预订的酒店,在临近出行时被单方面退单,当尝试重新预订时,价格竟涨至原来的四倍。
酒店对退单给出的解释是 “系统问题导致订单价格出错”,要求消费者重新预订。但这一行为不仅严重打乱了消费者早已规划好的行程,更让消费者承受了额外的经济损失。去哪儿网平台回应称,此订单为酒店自行取消,平台已为消费者垫付赔偿,并协助改订其他酒店。
从事件本身来看,消费者完成下单付款后,酒店确认订单,双方之间的合同关系即正式生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合同编相关规定,在不存在不可抗力等法定免责事由的情况下,酒店单方面取消订单,明显构成违约,依法应当承担违约责任。倘若酒店先以低价吸引消费者预订,临近假期时再毁约提价销售,这种行为更是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第十四条,属于 “利用虚假价格手段诱骗交易”。
事实上,酒店预订后临时毁约退单的现象并非个例。在网络平台上,消费者对类似情况的投诉屡见不鲜。“五一” 等旅游旺季,住宿需求旺盛,酒店根据市场供需关系适当调整价格本是正常市场行为。但部分酒店无视契约精神,利用市场供需不平衡单方面撕毁协议,暴露了其短视的逐利心态。
面对这一市场乱象,多方已积极行动起来。消费者在遭遇酒店毁约涨价时,可及时向预订平台申诉,或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必要时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第三方在线旅游平台除了事后为消费者垫付赔偿外,更应进一步完善商家准入机制,细化消费者权益保障条款,对频繁违约的商家采取下线等严厉处罚措施。 市场监管部门也迅速介入,加大治理力度。近期,南京、苏州、天水、汕头、海口等多地监管部门纷纷发文,明确要求酒店、民宿经营者规范价格行为,严禁单方面毁约或擅自提价。在节假日酒店价格波动较大的特殊时期,市场监管部门还将加强宣传引导,强化监督执法,对违规违约行为依法严肃查处,提高违法成本。
在此,也提醒广大商家,旅游旺季的市场火爆不应成为短视逐利的契机。毁约提价等行为损害的不仅是消费者权益,更是自身的商业信誉。唯有秉持诚信经营理念,恪守契约精神,严格遵守法律法规,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赢得长远发展。
(综合:荔枝评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