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万静安带院房”竟是引流陷阱!虚假房源为何屡禁不止?
在各大社交平台,“上海黄浦豫园175平精装大平层,仅570万”“上海老静安102平方米三房带私家小院,仅300万元”“陆家嘴超高品质法式风小户型,到手200万”等房源推介信息令人眼花缭乱,其标注的价格之低更是让人咋舌。然而当网友留言咨询时,往往被要求“私信跟后台联系”,记者私信联系多个博主后,又被要求留电话或加微信才给发送房源信息。近日,上海奉贤区城管执法局对某房地产公司发布虚假房源信息的行为开出罚单,再次将这一现象推向社会关注的焦点。(AI制作)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调查发现,社交平台上这些看似“价廉物美”的房子,实际却是“镜花水月”,引流只是一部分因素,背后更暗藏着获取流量、套取信息等“套路”。
记者在某社交平台搜索“房源”“好房”等关键词,弹出近千条相关信息,其中不少“低价好房”的均价或总价低于周边相邻地段房价30%至40%,甚至拦腰斩。在很多短视频平台上,同样充斥着各类打着低价好房旗号的视频作品,它们大多没有明确地址信息,部分以第一视角在房间内拍摄,大多数则是几张图片滚动播放,仅凭这些细节根本难以辨别房源真实性。
4月中旬,贝壳财经记者私信询问发布者如何看房,收到“留个微信给您看详细资料”的回复。留下联系方式后,自称房产中介“小文”的女士回电询问想看哪套房,记者提出想看 “黄浦豫园的175平精装大平层”。4月11日,记者与“小文”在上海黄浦区豫园地铁站见面,对方直言这是一栋1999年的商务楼,本是一整层办公楼,如今被隔成8间各自独立的 “商住两用房”,面积在155平米至175平米不等。对方称房子除水电是商用的、费用贵一点外,地段、环境、采光都很好,所以价格便宜,还表示可以约房东看房、价格能“再谈谈”,且该房很畅销,整个楼有十层都是这个房东的,已卖出一大半。当记者问及为何网上不说明是“商住房”时,对方称“不这么写,怎么会有人关注呢?”
当天下午,记者联系“上海老静安102平方米三房带私家小院,仅300万元”的中介,被告知“这套房子不存在”,对方声称可以带记者去看类似房子。在静安寺地铁站附近见面后,对方了解到记者预算在400万元以内,却表示“手上的房源大部分都是在1000万至1500万元左右,我把你介绍给其他人吧。”当记者质疑价格差距为何这么大时,该中介毫不避讳地称 “这就是引流手段,你也不想想,静安区可能会有300万的私家小院房吗?”
记者在几大短视频平台发现,类似的超低价房源信息发布者很多,相关短视频“流量”往往不低,有社交平台上发文的“爱心数”最高近2000个,发布者的实时观看量“轻松破万”。评论区里、直播间内,甚至有不少疑似“水军”的账号不断留言、发弹幕、炒热度。这些“卖房中介”往往采取线上引流的方式,先将热度“拱起来”,吸引网友眼球,再实施下一步操作。
网络平台上虚假房源内容铺天盖地,发布者是谁?背后有着怎样的利益链?一位南京西路附近某房产中介公司知情人小王向记者透露,“这个视频是发布的广告,作者是我们花钱请的,要不然怎么会有人点进来呢?”小王表示,公司有专门的市场部对接广告公司,进行长期合作,网络推广团队除发布大量虚假房源视频广告外,还能在某些平台达到房源信息“垄断”。当记者追问平台为何不治理、不删除时,小王表示“花钱了呀!它就不会被封掉,没人管。”
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以某社交平台为例,其提供多种广告投放方式,广告投放费用根据广告形式、投放时间、投放范围等因素定价。例如,CPM(千次展示费用)是常见计费方式,该平台的CPM广告收费标准根据不同广告形式和展示位置而定,一般在20元至40元/千次展示之间,话题广告和直播广告的CPM费用则较高,通常在100元甚至更高。
记者调查发现,多年来全国各地对虚假房源信息发布的整治执法从未停止,但多针对具体的房产经纪公司或房产信息发布较为集中的专注房产交易的线上信息平台、主流网站。依照房地产经纪的相关管理办法,对发布虚假房源信息、房源信息审核把关不严、房源真实性核实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都有整治措施。
奉贤区城管执法局告诉记者,他们在巡查中发现某平台存在大量“197万市中心两房”“上海总价39万独立产证” 等不实房源信息。经查,涉事公司通过盗用图片、虚构房屋性质(如商住楼冒充住宅)等手段发布虚假广告,已违反《房地产经纪管理办法》第25条。依据第37条规定,涉事机构被处以3万元罚款,取消网签资格并纳入行业黑名单,相关经纪人也被罚款1万元。
记者注意到,根据《房地产经纪管理办法》第二十五条,若房产中介公司及业务人员存在以隐瞒、欺诈等不正当手段招揽业务的行为,可向当地房管部门投诉,若核实无误,涉事中介人员将被行政处罚。
网络乱象如何整治?在各大视频平台发布房源信息真的能不受约束吗?记者了解到,上海已出台相关规定对新媒体平台发布的房源信息进行进一步规范。2025年3月12日,上海房地产行业协会发布《关于规范房地产信息发布的工作提示》,明确要求各房地产经纪企业依据管理部门要求,规范新媒体平台房源内容,打击编造发布不实房地产信息的行为,营造清朗网络空间和良好房地产市场秩序。中央网信办4月15日宣布,自当日起开展为期3个月的“清朗・整治短视频领域恶意营销乱象”专项行动,从严打击恶意虚假摆拍、散布虚假信息、违背公序良俗、违规引流营销等恶意营销乱象。
(来源/新京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