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拍≠偷拍!别让“长枪短炮”越界伤人
在上海安福路,这条被戏称为“街拍的宇宙中心”的街道上,每天都上演着熙熙攘攘的“街拍大戏”。活跃于此的,既有专程前来打卡的网红,也有手持“长枪短炮”、寻觅拍摄灵感的摄影“老法师”。然而,近年来,安福路“老法师”群体却频频陷入舆论漩涡。据新闻晨报报道,部分所谓“老法师”打着街拍的幌子,实则行偷拍美女之实。近日,一段上海女子在安福路怒怼“老法师”偷拍的视频在网络热传,再次将街拍乱象推至公众视野焦点。
当下,“街拍”作为一种街头文化活动,在我国各大中城市日益风靡。对于这种新兴文化现象,社会各界看法不一。支持者认为,街拍是充满创意的艺术创作,能够捕捉城市生活的鲜活瞬间;反对者则指出,街拍存在侵犯被拍摄者肖像权的风险。事实上,专业的街拍摄影师在拍摄和发表作品前,往往会主动与被拍摄者沟通,征得对方同意。但部分国内街拍爱好者,却在被拍摄者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肆意进行偷拍,甚至未经许可就将照片、视频发布到短视频、种草平台,以此吸引流量、获取广告收益,将街拍异化为牟利工具。
更值得警惕的是,一些街拍爱好者热衷于拍摄穿着时尚、清凉的年轻女性,即便遭遇对方明确拒绝,依然强行拍摄。这些行为不仅严重违背社会公德,更是对路人合法权益的公然侵犯。由此可见,“街拍”绝不能沦为偷拍者掩饰侵权行径的“遮羞布”。
街拍本身并非洪水猛兽。若能规范有序开展,它既能丰富市民的城市文化生活,又能展现城市独特魅力与人文风貌。但想要实现这一目标,加强对街拍的引导与规范迫在眉睫,必须坚决防范商业街拍衍生出“偷拍”灰色产业链。
在此过程中,公共场所管理者肩负着重要责任。一方面,应强化精细化管理举措,对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违规街拍行为及时劝阻;对扰乱公共秩序、造成恶劣影响的街拍行为,果断报警处理。另一方面,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通过多种渠道普及相关法律法规,引导街拍摄影者树立正确的拍摄理念,在拍摄前主动征得被拍摄者同意,从源头上杜绝侵权行为发生。
广大公众也需增强维权意识。当遭遇偷拍侵权时,要敢于挺身而出,及时制止侵权行为。此次上海安福路怒怼“老法师”偷拍的女子,就为大家树立了榜样。其勇敢维权的举动,不仅维护了自身合法权益,也对潜在的偷拍者形成有力震慑。
需要明确的是,在公共场所拍摄他人并非随心所欲、毫无边界,“街拍”的镜头必须严守法律红线。治理街拍乱象,需要政府部门、公共场所管理者、街拍摄影者和社会公众多方协同发力,共同对公共场所偷拍行为说“不”,让街拍真正回归展现城市美好、记录精彩生活的文化本质。
(综合:新京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