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同城网|曹玉庚 发表于 2025-4-11 16:14

国家出手!1222万高校毕业生迎重磅新政:未就业可领低保,这些专业将扩招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旨在积极应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新形势,着力解决就业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动高校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的深入推进,高校毕业生规模持续攀升。从2022年起,高校毕业生人数已连续3年突破千万大关,2025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更是高达1222万人,同比增加43万人,高校毕业生已然成为我国城镇新增就业的绝对主体。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构建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迫在眉睫。

聚焦离校未就业群体,强化兜底保障

《意见》特别关注到离校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群体,进一步明确并落实实名就业帮扶要求。对于符合条件的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将按规定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救助范围,为他们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同时,建立健全持续监测机制,密切跟踪离校2年内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以便及时调整帮扶策略,确保政策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以市场为导向,推动高校培养与产业需求深度融合

与以往相关政策不同,此次《意见》最大的亮点在于旗帜鲜明地强调市场化机制在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中的核心地位,摒弃单纯依靠行政干预或短期政策性岗位兜底的传统模式。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指出,《意见》中多次提及“市场”这一关键词,意在打破过去体制机制的束缚,促使就业工作更好地契合市场化、社会化需求。

当前,高校招生体制在很大程度上仍受计划体制主导,与劳动力市场的实际需求存在脱节现象,这也是造成就业结构性矛盾的关键因素之一。过去,尽管尝试了多种手段来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但大多停留在不同层面的探索,成效不够显著。储朝晖认为,就业问题的根本解决之道在于回归市场逻辑。此次《意见》以“市场优先”为导向,致力于推动高校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紧密对接,从源头上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为解决就业难题提供了新思路。

《意见》明确指出,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的各个环节,都要紧密围绕产业端人才需求进行优化完善。具体涵盖优化培养供给体系、强化就业指导体系、健全求职招聘体系、完善帮扶援助体系、创新监测评价体系、巩固支持保障体系等“六大体系”,全面覆盖高校毕业生求职就业的各个环节和方面。

优化专业设置,扩大理工农医类招生规模

学科专业作为高校育人的关键载体,其设置与用人需求的匹配程度至关重要。《意见》着重强调,要进一步完善招生计划、人才培养与就业之间的联动机制。综合考量高校办学质量以及毕业生就业实际状况,科学合理地优化招生计划分配方式,精准调整学科专业设置,并依据国家战略需求制定专项招生计划。

同时,《意见》提出要优化高校的层次类型以及区域布局,引导各高校明确自身办学定位,实现分类特色发展。组织地方和高校积极开展新设学科专业人才需求论证工作,对存量学科专业的就业状况进行全面评估。

近年来,我国在学科专业调整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效,新增本科专业布点数达2.1万个,同时撤销或停招了1.2万个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布点数。各地各高校不断加大调整力度,持续扩大理工农医类专业招生规模,并针对就业质量不高的专业实行红黄牌提示制度,以促进供需适配为目标,动态调整高等教育专业和资源结构布局。

多管齐下,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规模总量压力与结构性矛盾的双重挑战,现有的高校就业服务工作在精准化、专业化、高水平等方面,尚无法完全满足毕业生的现实需求,存在诸多短板和弱项亟待补齐。因此,优化升级就业服务体系的任务显得尤为重要且紧迫。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司)负责人在就《意见》答记者问时指出,求职招聘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核心环节,目前工作合力不足,难以充分满足高校毕业生对高品质服务的期望。

该负责人进一步表示,要着眼于促进岗位资源共享,规划建设一批区域性、行业性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持续优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鼓励高校毕业生发挥专业优势,积极投身新业态新模式、中小微企业等领域就业创业。

针对高校以往对毕业生职前就业培训重视不足,以及就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地位不对等的问题,《意见》做出全面部署。要求统筹抓好教育、培训和就业工作,持续完善生涯教育与就业指导课程标准,推动高校将其设为必修课,并打造一批国家规划教材、示范课程和教学成果;鼓励高校设立生涯教育与就业指导学科专业,加强研究生层次专业人才培养。同时,将就业教育深度融入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

据了解,目前全国高校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约10万人,其中专职教师2万人,毕业班辅导员和兼职指导教师8万人,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相对合理。《意见》明确,下一步要落实就业指导教师职称序列和工资待遇,同时积极吸纳企业师资力量,切实提升就业教育质量。

为满足新兴产业对知识和技能的迫切需求,教育部近期正大力实施高校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双千”计划,指导各地高校联合企业开设1000个微专业和1000个职业能力培训课程,助力毕业生在离校前快速提升就业竞争力。与此同时,教育部正组织各地各高校抓住春季促就业的黄金时期,在3月至4月深入开展2025届高校毕业生 “春季促就业攻坚行动”,加快推进校园招聘活动,精准实施就业帮扶措施,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来源/央视网)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国家出手!1222万高校毕业生迎重磅新政:未就业可领低保,这些专业将扩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