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医科大学中层干部竞聘:破局 “四唯四不为”,激活改革新动能
近日,海南医科大学掀起的一场中层干部竞聘热潮引发广泛关注,其 “全员卧倒” 竞聘上岗以及独具一格的 “三天反悔期” 等举措,成为舆论焦点。3月31日下午3点,海南医科大学立言厅内人头攒动,座无虚席。电子大屏上 “管理服务机构中层正职岗位校内公开竞聘汇讲” 的主题格外醒目。前排的观众席与右侧的评委席上,11名校领导班子成员和21名随机抽取的教代会代表正襟危坐,他们既是严格的评委,全程参与评分,又肩负监督重任,提出的问题尖锐犀利、一针见血,现场气氛既紧张凝重又不失活泼。这场为期两天、吸引46人激烈角逐12个管理服务机构中层正职岗位的竞聘,以全员重新竞争上岗的果敢破局之势,铸就了海南医科大学深化干部制度改革的里程碑。
据校方前期透露,除党委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纪检一处和二处、工会的中层正副职由学校党委统筹考量、实行委任制外,党政办公室、人事处(教师工作部)、教务处等12个管理服务机构的中层正副职,均面向全校开启竞聘上岗通道。
校长陈国强在竞聘动员讲话中着重强调,此次竞聘绝非单纯的干部选拔,其深层意义在于营造 “谁有本事谁来,谁有潜力谁上,谁先成才谁先上” 的进取氛围,要求中层干部将 “讲政治的教育家、懂教育的政治家” 的高标准融入日常工作。他还明确指出,干部在竞聘时阐述的工作思路、设定的工作目标,都将化作向师生许下的“公开承诺”,必须形成“说了就要干好,干不好就问责” 的强效约束机制,杜绝竞聘成功后食言而肥的现象。
在竞聘的具体流程设计上,亮点纷呈。岗位设置方面,秉持精简管理服务机构、提升行政效率、服务学校发展大局、推动学校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理念,将原本的26个正职岗位大刀阔斧地精简至16个。规则制定环节,既讲政治、顾大局,又以公平性与创新性为核心要义,彻底打破传统干部选任模式的桎梏,摒弃编制、资历、条件的限制,突出 “能力本位”,真正实现全员皆有机会参与竞聘,特别卓越者甚至能突破常规条件束缚。整个竞聘过程全程公开透明,汇报顺序经由抽签随机决定;21名教代会代表组成的群众评委通过严格随机抽取产生,并郑重签署《回避承诺书》,学校纪委全程保驾护航,监督每一个环节,确保程序公正无虞,无论是校领导还是群众评委,均实行实名打分。陈国强校长开篇便掷地有声:“今天没有秘密,只有公开透明。我们的目的不仅是确定谁做处长,而是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
竞聘实战阶段,考验重重。竞聘者需在短短8分钟内,条理清晰地汇讲过往成绩与对新岗位的工作设想,时间一到,屏幕瞬间黑屏退出,容不得丝毫拖沓。汇报完毕,紧接着要直面评委们长达7分钟的尖锐提问:“领导交办事项存在违规风险如何处置?”“竞聘保卫处处长,遭遇突发群体性事件怎样应对?”“专业与医学关联度不大,怎样胜任专业性极强的岗位?” 现场仿若 “急诊室”,一个个直击要害的 “灵魂拷问”,全方位检验着竞聘者的应急处突能力与综合素质。有群众评委敏锐捕捉到细节:“有人对机构改革新名称懵懂含糊,有人却能精准引用学校工作报告数据;有人面对尖锐问题支支吾吾、语焉不详,有人则在口头作答中展现出清晰缜密的工作规划。” 这般鲜明对比,恰似一面 “透视镜”,将干部能力的优劣展露无遗,也让 “说了就要干,干不好就问责” 的约束理念深深扎根人心。
4月1日下午的正职竞聘总结讲话中,陈国强校长既肯定又鞭策。他感慨道:“过去一年多,海医中层干部精气神的蜕变一目了然,绝大多数竞聘者准备充分、思路明晰、举措得力,部分干部的出色表现超乎想象。”同时,他也直言不讳:“海医改革进程中‘上热中温下冷’的状况依旧显著,越靠近改革核心部门的干部筹备越充分,个别二级学院的竞聘者则敷衍了事。”谈及竞聘必然导致部分干部落聘的情况,陈国强校长指明三条出路:“出类拔萃者纳入学校干部候选人库,遇合适岗位优先启用;能力尚可者结合专长转任下一级岗位;碌碌无为者必须让位。” 他着重强调:“既然是竞聘上岗,有上有下是必然。只要干得漂亮、实绩斐然,组织定不会埋没,个人必有广阔舞台与光明前途。反之,若总是怨天尤人、缺乏大局意识,组织也洞若观火。”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竞聘还贴心设计了 “三天反悔期”,让竞聘者有机会重新审视自身与岗位的适配度,感觉竞聘无望或岗位不合适的,可在三天内改报副职岗位。陈国强校长形象比喻:“如同高考填志愿,要为干部发展预留通道。但既不报名又满腹牢骚,这就是态度问题!”
海南医科大学透露,此番竞聘过后,多位原正职领导卸任,3 位原副职干部经考察公示顺利晋升。随着正职岗位竞聘圆满收官,后续的干部考察与副职竞聘紧锣密鼓提上日程,二级学院改革也箭在弦上,全校治理体系即将迈向更优化的新阶段。陈国强校长在闭幕讲话中释放强烈信号:“今日的竞聘只是开场序曲,紧接着是副职竞聘,七月必定陆续完成二级学院机构改革,此后各家直属附属医院的改革也将拉开帷幕。”
校方表示,此次学校拿出全部岗位推行干部竞聘上岗改革,是高校破除 “四唯(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 和 “四不为(乱作为、不作为、不敢为、不善为)” 沉疴、激发内生动力的有力实践,不仅是干部选任机制的重大突破,更是学校深化改革、重塑治理体系的关键一棋。
澎湃新闻留意到,今年3月,海南医科大学曾刊发 “海轩平” 署名文章,深入探讨海医需要何种干部。文中指出,校领导多次直言海医干部队伍存在 “五大顽疾”:“守旧、趋差、冷漠、散漫、随性”。改革一年多来,部分干部仍深陷 “不想改、不敢改、不善改、不真改” 的泥沼,“躺平”“畏难”“拈轻怕重” 等弊病时有冒头,还沾染了 “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 的形式主义作风。“不想改是思想问题,不敢改是胆识问题,不善改是能力问题,不真改是态度问题。” 文章呼吁:“争议不应成为阻碍改革的借口,改革者要有直面刀刃的勇气。” 并明确正处自贸港封关在即、全面深化改革 “风口浪尖” 的海医,其干部务必具备且持续强化以下五种能力:一是改革家精神,敢闯敢试,破立并举;二是研究型思维,严谨务实,科学决策;三是全局观视野,开放协作,服务战略;四是执行力担当,刀刃向内,狠抓落实;五是育人大情怀,以师生为中心,传递大爱。这场竞聘,无疑是海南医科大学向干部队伍弊病宣战、开启全新发展篇章的嘹亮号角。
(来源/澎湃新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