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德阳推出中考新政:校园欺凌纳入评价,升学挂钩彰显零容忍
近期,四川省德阳市出台一项中考招生新政策,将校园欺凌纳入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被认定实施校园欺凌者将无缘省级示范高中。德阳市教育局 3 月 5 日发布的这一政策明确,涉事学生在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中只能获评 C 或 D 等级,进而无法被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录取。德阳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工作人员刘钧表示,省级示范高中与非省级示范高中升学率差异显著,前者可达 90% 左右,后者则不到 50% 。这一政策,释放出教育领域对校园欺凌 “零容忍” 的强烈信号。众多教师和家长认为,此举将极大程度减少校园欺凌事件,对有霸凌行为的学生起到有力的警示作用。将升学与欺凌行为直接挂钩,促使各方重视校园欺凌问题,杜绝以 “闹着玩” 为由为霸凌行为开脱的现象。
新政还表明,不能因霸凌者学习成绩好就予以纵容。现实中,部分霸凌者成绩优异、表面听话,却在私下对同学实施身体或精神霸凌。受霸凌学生可能因霸凌者成绩好而不敢反映问题,长期忍气吞声。如今,依据新政,成绩不再是霸凌者的 “护身符”,一旦实施霸凌,即便成绩优异,也可能与优质学校失之交臂。
本质上,德阳中考新政是对霸凌者实施的合理教育惩戒,也是预防校园欺凌的必要手段。教育工作者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多元化的教育惩戒方式,将霸凌行为遏制在萌芽状态。事实上,已有不少值得借鉴的探索。德阳新政评定结果将长期记录在学生档案中,对其就业、参军政审产生影响。早在 2024 年 3 月,成都市就发布高中招生新规,明确初中阶段存在校园欺凌等负面行为的学生,不得推荐为指标到校生,且在录取中最后投档。这些举措为减少校园霸凌、引导学生向上向善提供了制度保障。
除制度建设外,持续的教育工作同样不可或缺。中小学可邀请专家开展法律讲座,帮助学生树立法律意识。学校应强化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工作,及时掌握学生间的潜在矛盾,有效应对突发情况。一旦发生霸凌事件,学校和教师需及时介入,避免受害者受到 “二次伤害”,帮助其走出心理阴影。此外,学校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协作,形成家校教育合力,筑牢预防校园欺凌的防线。
针对校园欺凌的教育惩戒,需遵循科学的教育规律,在保护被欺凌者权利和身心健康的同时,引导犯错学生及时改正。守护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正是教育的重要使命。
(综合:中青评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