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网红“瑶一瑶”被绊倒大哭:儿童不能沦为流量的“工具人”
近日,拥有2000多万粉丝的“瑶一瑶小肉包”账号发布一则视频,画面显示,小女孩在路上蹦蹦跳跳地走着,被旁边的小男孩突然用脚绊倒,致其摔倒并大哭。这一事件迅速在网络上发酵并冲上热搜,引发争议。有网友评论“小男孩类似这样开玩笑已经好多次,这样的行为太危险”。网友的质疑,主要聚焦于瑶一瑶母亲是否存在摆拍行为,利用孩子赚取流量。但其母亲在账号评论区回复“上次这样没拍到,说让这个轻轻地弄,但是小孩不会是我教的”“我一直觉得小朋友摔摔打打才能长得更皮实”。这番回应,网友显然不买账。对此,律师指出,“摆拍导致孩子受伤,可能涉嫌故意虐待。未成年人参与商业拍摄或视频制作时,应确保活动内容与其体力和智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并且在不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和安全的前提下进行。”
据悉,瑶一瑶的走红源于父母分享的日常视频,在“瑶一瑶小肉包”视频账号里,记录了她的很多日常生活场景,凭借其可爱、喜庆的特质,粉丝超过了2100万。该账号有着相当强的吸金能力,账号橱窗中有近30种商品,销售量可观。据第三方数据显示,“瑶一瑶小肉包”短视频账号广告报价为1-20秒视频40万元,21-60秒视频50万元,60秒以上视频55万元。其1月共计发布7条视频,其中话题标签直接带有品牌广告露出的达2条,时长均超2分钟,据此估计其1月广告收入已超百万。
在互联网时代,类似瑶一瑶这样的儿童小网红并不鲜见。比如,被网友称为“机修圣子”的湖北5岁萌娃;因霸气走路姿势走红,被称为“电梯战神”的广西3岁儿童;凭借超强的模仿能力,被称为“全网最像医生的小孩”的“小柠檬CC”等。他们凭借天真烂漫的特质走红,收获了大量关注与喜爱。
然而,部分家长在流量与利益的诱惑下,为了拍摄出更多吸引眼球的视频,不顾孩子的感受,牺牲孩子的隐私。在本该无忧无虑与其他孩子一同玩耍的年纪,这些孩子的生活瞬间被家长敏锐地 “捕捉”,精心地 “包装”,只为呈现在大众眼前,以换取更多的流量与关注。他们过早地扛起了本不属于这个年纪的 “家庭重担”,成为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
其实,早在2021年,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就发布了《关于加强网络文化市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意见》。《意见》指出,严管严控未成年人参与网络表演,对出现未成年人单独出镜或者由成年人携带出镜超过一定时长且经核定为借助未成年人积累人气、谋取利益的直播间或者短视频账号,或者利用儿童模特摆出不雅姿势、做性暗示动作等吸引流量、带货牟利的账号依法予以严肃处理。为了牟利“啃小”,本质是在“坑小”。过早地让儿童面对镜头和公众,接受来自成人世界的规则,容易让他们产生心理焦虑乃至价值观的扭曲。
社会各界应形成合力,助力完善儿童权益保护体系。尤其是在法律层面,可以探索对未成年人参与网络活动进行更为明确的界定,赋予有关部门追究父母强迫未成年人“经营”或“牟利”行为的权力。例如,法国是为“儿童网红”立法的 “先行者”。在法国,孩子们必须获取相关执照才能成为“网红”,而他们因此获得的收入,必须存入一个专门的银行账户,供他们年满16岁后使用。
此外,平台也需要针对“儿童网红”类账号,建立专项的用户注册、内容审查、监督举报等系列机制,为儿童营造一个健康、积极的网络环境。
综上所述,瑶一瑶被绊倒事件所折射出的问题不容忽视。在流量盛行的时代,我们必须重视儿童权益的保护,避免他们被流量裹挟、伤害,过早地承受本不该属于他们这个年纪的压力。希望通过多方努力,能够为儿童撑起一片轻松、快乐、健康的成长空间。
(来源:荔枝锐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