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是和志刚寻梦的翅膀
每一个人的成功都离不开一片母土。丽江这片滇西小镇也成就过无数梦想,和志刚就是在这里走向了属于自己的梦想之路。丽江古城东大街最繁华的路段,有一家铺面显得特别清丽,窗前栽种着紫竹,屋内墨香四溢,与世无争,与周围吵嚷的店铺很是不同。这就是丽江三杰之一、中国口书书画研究会创始人和志刚的书斋。
从12岁被高压电击中失去双臂以后,和志刚的人生在不幸之后却开始书写奇迹:残疾人也能获得成功,并且是取得了比很多健全人还要出色的成就。
在他的成功之路上,丽江这方水土给他带来了故乡应有的温暖,也在他的寻梦、追梦过程中,为他插上了双臂。
温情的故乡,教我学会坚强
和志刚是丽江白沙乡人,12岁遭遇意外失去双臂,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他,情绪一度跌入谷底。当时在城里粮管所工作的父亲把他带在身边,用课本中《国歌》的歌词教育他:不能做命运的奴隶,父母兄妹不能照顾他一辈子,要学文化,以后全要靠自己。这也成为了和志刚此后一直坚持,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轻言放弃的信念。
和志刚回忆,在治疗双臂的期间,父亲上班时把水笔绑在他仅有半截的残臂上,让他练字。回家后再解开。和志刚练不到十分钟就疼痛难熬。他小时候崇拜解放军,一次,他脚踏苹果核在地上写“保家卫国”四个字,偶然被父亲发现,遭一顿痛骂:“宁死也不能侮辱孔夫子!”父亲命令他以后写字只能用口。先用水笔,后用毛笔。之后,从小学到初中,和志刚的字都是班上最棒的。
和志刚在自己的人生路上,从最初自己都不能掌握身体的平衡,到在全国、省、市的残运会上先后获得26枚金牌。从最初两毛钱卖一副对联到现在书法作品每幅最低价值几百元,在父亲和家乡恩师的鼓励下,和志刚变得越来越强大。
回丽江,是我人生中最正确的决定
“1996年丽江大地震之前我一直在昆明发展,父亲专门写信给我说,昆明不大,丽江也不小,现在丽江的旅游在发展,回来或许能有更大的前途。果然没过几年父亲的话就应验了。”回想起当年从昆明回家乡的决定,和志刚很庆幸做了这个选择。
“1999年,丽江成为世博会分会场,大量的游客进入丽江,在欣赏丽江美景的同时,大家也认识了丽江还有一个会用嘴写毛笔字的断臂人和志刚。”没过两年,在丽江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和志刚在古城东大街最热闹的地段开了一个“和志刚书斋”,里面挂满了他“亲口”书写的书法作品,每天吸引了成百上千的游客来参观。
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收藏了他的作品。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残联主席邓朴方在观看他的口书书法后题词勉励。2002年9月,法国特使专程到丽江,索求和志刚的口书书法作品,作为献给当时的希拉克总统70岁生日的贺礼。和志刚先后被评为“丽江十大杰出青年”“云南十大杰出青年”和第14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
从12岁断臂起,他希望自立的理想如今早已达到。如今,“和志刚书斋”还解决了10多名个健全人的就业问题。和志刚还出资帮助了尚不富裕的兄弟姊妹的生活,并为父母盖了安享晚年的房子。
回顾走过的路,和志刚感叹,如果不是家乡丽江在人生旅程中带给他的能量,他的梦想不会实现得如此快。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