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将启动延迟退休改革:男职工延迟至63周岁,女职工延迟至55周岁、58周岁
1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根据决定,从2025年1月1日起,我国将用15年时间,逐步将男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从原60周岁延迟到63周岁,将女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从原50周岁、55周岁,分别延迟到55周岁、58周岁。这是职工法定退休年龄自上世纪50年代确定后,70多年来首次进行调整。
除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外,决定将调整职工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从2030年起由15年逐步提高至20年,每年提高6个月。
在统一实施延迟退休基础上,决定允许职工达到最低缴费年限,可以自愿选择弹性提前退休,提前时间最长不超过3年,且退休年龄不得低于原法定退休年龄;也可以在单位与职工协商一致的前提下弹性延迟退休,延迟时间最长不超过3年。
延迟退休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针对公众高度关切的民生问题,决定同时明确了健全养老保险激励机制、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保障超过法定退休年龄劳动者基本权益、健全养老托育服务体系等。决定还就大龄失业人员保障和特殊工种等提前退休作出专门规定。
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就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作出明确部署。此次出台的方案是在综合考虑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健康水平、人口结构、国民受教育程度、劳动力供给等因素基础上研究制定的。
(新华社)
我国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通过了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自2025年起将逐步延迟男、女职工的退休年龄。男职工法定退休年龄从60岁提高到63岁,女职工从50岁、55岁分别提高到55岁和58岁,这项改革将在未来15年内逐步完成。同时,从2030年起,基本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将从15年逐步提高到20年。此外,决定允许达到最低缴费年限的职工选择弹性提前退休或弹性延迟退休。改革方案还包括健全养老保险激励机制、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等措施。这是70多年来我国首次调整法定退休年龄,综合考虑了人均预期寿命、健康水平等多重因素。(新华社) 此次延迟退休改革,标志着我国首次在70多年后对职工法定退休年龄进行调整。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从2025年起,男职工的退休年龄将在15年内逐步从60岁延至63岁,女职工分别从50岁、55岁延至55岁、58岁。此外,2030年起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还将逐步提高至20年。
考虑到民生问题,方案允许达到最低缴费年限的职工自愿选择提前或弹性延迟退休,且不低于原法定退休年龄。除法定年龄和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外,还强调了健全养老保险激励机制、就业优先战略及老年人权益保障等综合措施。此次改革不仅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积极应对,也是在多方面综合考虑下作出的重要决策。 我国将逐步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改革,计划在未来15年内将男职工退休年龄从60岁延至63岁,女职工分两类延至55岁和58岁。此项改革自2025年1月1日起实施,同时还将提高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至20年,并允许弹性提前或延迟退休。此举旨在应对老龄化压力,优化劳动力供给,并保障民生和劳动者权益。除延迟退休年龄外,还将健全养老保险机制,提升就业优先战略,改善养老托育服务。改革方案综合考虑了多重因素,体现了系统性和全面性。 我国启动延迟退休改革,男职工法定退休年龄将逐步延至63周岁,女职工延至55周岁和58周岁。这是70多年来的首次调整,从2025年1月1日起实施,预计在15年内完成。此外,2030年起职工领取基本养老金的最低缴费年限将由15年提高至20年,每年增加6个月。
除延迟退休外,改革还允许职工在达到最低缴费年限后选择弹性提前或延迟退休。提前退休最长不超过3年,不得低于原法定退休年龄;延迟退休时间最长也不超过3年。
此项改革综合考虑了人口结构、健康水平等因素,旨在应对老龄化挑战,并通过健全养老保险机制、就业优先战略等多方面措施保障民生。同时,对大龄失业人员和特殊工种也有专门规定。 我国将于2025年起逐步实施延迟退休改革。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男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将从60岁延至63岁,女职工则分别延至55岁和58岁。这一调整为上世纪50年代以来首次,并将以15年时间完成。此外,基本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也将从2030年起逐步从15年提高到20年。
职工在达到最低缴费年限后,可以选择弹性提前或延迟退休。其中,提前退休最长不超过3年且不得低于原法定退休年龄,延迟退休也是最长不超过3年。
改革方案还强调了健全养老保险激励机制、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保障劳动者权益等多方面措施,以应对日益复杂的老龄化问题。这项政策是基于综合考虑我国人口结构、预期寿命及劳动力供给等因素而制定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