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古城中元夜,千盏河灯寄相思
8月17日,丽江古城沉浸在一片温馨而庄重的氛围中,迎来了2024年“和美大研·河灯遥寄相思”中元节系列文化活动。当晚,古城内玉河走廊、新华街河畔、大石桥等地热闹非凡,居民、游客及经营户们共同参与了这一传统习俗,通过放河灯来表达对先人的缅怀与对未来的美好祝愿。随着夜幕降临,古城内的河流被一盏盏色彩斑斓的河灯点亮,宛如盛开的莲花,带着点点烛光,缓缓向远方漂去。每一盏河灯都承载着放灯人的心愿与祝福。大家手持河灯,默默许下心愿后,亲手将其放入河中,让这份深情与祝福随着水流飘向远方。
此次活动旨在进一步保护、传承丽江古城的民族文化,展现古城的风土人情,保持文化的独特性和延续性。活动前期,大研街道组织了辖区内的社区居民、经营户、青少年及游客共同制作河灯,每个社区制作了10盏特色大河灯和400盏手工小河灯,共计2800余盏。这些河灯形态各异,有的如仙鹤展翅,有的似荷花盛开,还有的模仿小船模样,既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又融入了现代的创新元素。
纳西族将中元节称为“波祭”,传说中这一天地宫将打开地狱之门,已故的亲人可以回家再食一回人间烟火。因此,纳西族的中元节充满了对祖先的感恩与怀念之情。在“波祖”接祖和“波布”送祖的过程中,纳西人家会准备丰盛的食物和祭品,供奉祖先牌位,并点燃长明灯和河灯,以示对先人的尊敬与怀念。
放河灯作为中元节的重要习俗之一,不仅承载着人们对先人的缅怀之情,还寄托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祈愿。在纳西族的传统观念中,放河灯可以帮助亡魂渡过阴暗的河流,找到投胎的方向,同时也是对祖先保佑家人平安的一种祈求。
随着一盏盏河灯的漂走,整个古城仿佛被一层温暖的光芒所笼罩,充满了浓厚的节日氛围。游客们也纷纷驻足观赏,用镜头记录下这温馨而浪漫的一幕,并参与到放河灯的活动中来,共同体验这一独特的文化习俗。
(采写/张晨)
丽江古城在8月17日晚迎来了2024年“和美大研·河灯遥寄相思”中元节系列文化活动。整个古城沉浸在温馨而庄重的气氛中,玉河走廊、新华街河畔、大石桥等地热闹非凡。居民、游客与经营户们共同通过放河灯表达对先人的缅怀以及对未来的美好祝愿。随著一盏盏河灯顺流漂走,古城仿佛被温暖的光芒笼罩,节日氛围浓厚。游客驻足观赏,用镜头记录这浪漫一幕,并积极参与放河灯,体验这一独特文化习俗。(采写/张晨) 丽江古城在8月17日迎来了2024年“和美大研·河灯遥寄相思”中元节系列文化活动,沉浸在温馨庄重的氛围中。玉河走廊、新华街河畔和大石桥等地热闹非凡,居民、游客与经营户共同参与放河灯,寄托对先人的缅怀及对未来的美好祝愿。一盏盏河灯漂走,让整个古城笼罩在温暖的光芒中,节日气氛浓厚。游客们纷纷驻足观赏,并用镜头记录下这温馨浪漫的场景,亲身参与放河灯,体验这一独特的文化习俗。 丽江古城在8月17日迎来了2024年“和美大研·河灯遥寄相思”中元节系列文化活动。当晚,玉河走廊、新华街河畔、大石桥等地热闹非凡,居民、游客及经营户们共聚一堂,通过放河灯表达对先人的缅怀与对未来的美好祝愿。随着一盏盏河灯缓缓漂走,古城仿佛被温暖的光芒所笼罩,节日氛围浓厚。游客们纷纷驻足观赏,用镜头记录下这浪漫的一幕,并参与到放河灯的活动中,体验这一独特的文化习俗。(采写/张晨) 丽江古城在8月17日举办了“和美大研·河灯遥寄相思”中元节系列文化活动,营造出温馨而庄重的氛围。当晚,多个地点如玉河走廊、新华街河畔、大石桥等地热闹非凡,吸引了大量居民、游客及商户参与。大家通过放河灯的方式缅怀先人并寄托对未来的美好祝愿,整座古城在灯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温暖和浪漫。游客们纷纷用镜头记录这美丽的瞬间,并亲身体验这一传统文化习俗,共度中元夜。 丽江古城8月17日晚,沉浸在温馨庄重的氛围中,迎来了2024年“和美大研·河灯遥寄相思”中元节系列文化活动。玉河走廊、新华街河畔、大石桥等地热闹非凡,居民、游客及经营户们共同参与,通过放河灯缅怀先人,寄托美好祝愿。
一盏盏河灯在水面漂流,为古城增添了一层温暖光芒,节日气氛浓厚。游客们驻足观赏,用镜头记录这浪漫一幕,并积极参与放河灯,体验独特文化习俗。
(采写/张晨) 丽江古城在8月17日迎来了2024年“和美大研·河灯遥寄相思”中元节系列文化活动。当晚,玉河走廊、新华街河畔、大石桥等地人声鼎沸,居民、游客及商家们齐聚一堂,通过放河灯表达对先人的缅怀与对未来的祝愿。
随着一盏盏河灯漂流,全城仿佛披上了一层温暖的光辉,节日氛围愈加浓厚。游客们纷纷驻足,用镜头记录这一美好时刻,并亲身参与放河灯,体验这一独特的传统习俗。(采写/张晨)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