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同城网 发表于 2022-11-21 17:43

新华书店、精文图书……还记得年少时去的书店吗?

如今短视频充斥着我们碎片化的时间,即便手机上有很多掏出来就可以看的电子书阅读软件,人们的阅读量却很少了。短如微博的140个字,公众号的文章很少有人耐心看完了。


在数字化浪潮的冲击的当下,丽江街头的新华书店似乎被大家遗忘了。曾几何时,位于丽江民主路的新华书店可以说是丽江儿童的“游乐场”,当时供小孩娱乐的场所不多,一到周末和寒暑假,约上小伙伴到新华书店,摆放漫画和玄幻小说的区域是最能消磨时间的地方。一楼售卖运动品牌服饰,在上二楼的电梯时就看到书店里很多小孩游荡其中,能感受空间中形成的一种人的温气。

那时除了新华书店,斜对面二楼的精文图书,供销大楼里的新知图书也是当时大家选择看书买书的几大书店,可谓一条路的书店形成三足鼎立。“我以前喜欢去精文图书,因为漫画多,还有游戏光碟,动漫周边手办等。”以前在精文图书看完整套阿衰漫画的一位小伙伴回忆说,当时精文图书虽小但感觉比较年轻化,有很多年轻人感兴趣的书。


“以前选购知识类图书到新知书店的时间会多一点。”张同学表示,以前在丽江要去买一本书,在没有电脑检索的帮助,只能每家书店去找,一进书店便找工作人员询问,这几家书店各有特色。

除了几大书店,同在民主路一家专卖杂志报纸的读友书屋在当时生意很红火,路人总要停下脚步看几眼最新的杂志封面。同城君的姨父因为喜欢阅读杂志,在家里屯了数不清的汽车之友、国家地理杂志、凤凰周刊等杂志,大部分都是当时上街路过读友书屋买的。“当时一本杂志少则十元,像彩页多的则需要二三十元。”姨妈说,后来为了腾空间家里的好多杂志都当废纸卖了。

记得同城君一位伙伴小时候性格孤僻,喜欢独自一个人到书店的玄幻修仙类书籍下,坐在地板上一看就是一整天的时间,当时想要找他,去新华书店的玄幻类小说书架下看到他的身影准没错。



很多关于丽江书店的回忆都成为人民对往日时光的情怀。近日,同城君来到民主路的新华书店,一楼的服装店早已搬空,墙壁贴的满是读书促销的海报,在进入电梯前,"新华书店"几个大字,让人醒目且熟悉。新华书店中间铺着瓷砖的台阶和两边电扶梯依然没变,收银台旁的储物柜依然没变,只不过如今书店内少了几分温气。

书店里,有两位女学生在畅销书柜选书,在一处免费阅读区指示牌下,两位老人正戴着老花镜安静地翻阅着图书,一看书架,为了销售书籍不受损,几乎所有的图书已封上了一层塑胶薄膜。曾经点读机、学习机销售火爆的玻璃展示柜后,经营者正刷着短视频。在前往三楼的楼梯口,原来一部分图书区域已被改造成一家售卖文具和小物件的文汇馆,上到专门售卖儿童读物的三楼,没有一位顾客。书店工作人员表示,如今来看书选书的人很少了,日常会组织学生开展阅读分享会的活动。


确实,大家刷短视频可以看到有很多打着书店经营不善的口号在低价售书,网络电商书籍售价远低于图书背后的原价,即便买实体纸质书很少人会选择到实体书店了,一是人们时间少,二是物流体系已很方便了。


走出书店时不免让人感叹,新华书店还是那个新华书店,只不过时代变了,人少了很多。站在红绿灯十字路口,遥望原来的精文图书的二楼位置,取代的是一家云南菜餐厅,早已同街头的报刊亭,小书店被时代淹没消失。

书店还是存在的,可以看到学校门口附近大都售卖教辅材料的书店,丽江古城景区内的文艺的小书店,如今书店更是以一种工具需求,文艺打卡等形式存在了,那个全民读书看报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一位朋友说,浮躁的当下,手捧一本纸质书阅读竟然被人说成是装样,聚会时,能一同讨论阅读带来的快乐的人少之又少了。

(采写/赵润丰)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新华书店、精文图书……还记得年少时去的书店吗?